王莉
摘 要:隨著教學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它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結合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四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中,按照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理念來執(zhí)行。本文從高中生物教學出發(fā),先分析了目前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對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和創(chuàng)新方法,旨在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高中生物;參考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直接影響著老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新課程標準下,生物教師應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專業(yè)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而且還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老師在生物教學中,應該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障課堂教學的高效。
一、通過設疑,引起學生興趣
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盡量不要將學習內容以結論的形式簡單呈現(xiàn),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自主設疑,激發(fā)研究興趣。在《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以多媒體的形式,將早上、中午、晚上等不同時段的向日葵的圖片呈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簡單結論:向日葵在太陽光的照耀下,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動的方向而轉動。那么,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就這種自然現(xiàn)象深入思考,自主設疑:向日葵花盤隨著太陽光的轉移而轉移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的研究興趣自然而然就被激發(fā)了出來。由于本節(jié)內容生動有趣,且富有生物實驗的動態(tài)效果,因此教師不妨將實驗觀察的時間適當提前,讓學生在觀察記錄中對比分析,并對觀察結果質疑與思考,從而真正落實研究性學習活動。
二、合作學習,培養(yǎng)科學思維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通過課題研究活動,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庇纱丝梢?,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思維,往往是在具體的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在《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將“植物的向性運動”清晰形象地加以解釋,教師不妨引導學生觀察自然,小組合作探討:放在窗臺上的花兒,是什么外界刺激導致植物新抽出的枝葉向著窗外生長?在透明的培養(yǎng)皿中生長起來的綠豆苗,是什么外界刺激導致葉子向上而根系向下生長?植物的這種定性運動對其自身的生長有什么意義?由此引出“定性運動”的概念,有利于學生的演繹歸納能力的提高。在多媒體演示達爾文的胚芽鞘的實驗中,滲透著對比分析的思維方式。學生對比觀察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沒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發(fā)現(xiàn)胚芽鞘尖端的下方發(fā)生了彎曲,針對這一實驗結果,學生之間合作探究以提出實驗假說,滲透“實驗——觀察——結論——假設”的科學思維方式。從溫特對胚芽鞘的改進實驗中,學生探究思考:為什么要改進胚芽鞘實驗?從哪些方面改進實驗?效果如何?以此來滲透嚴謹精密的科學思維。
三、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大家都熟悉“木桶效應”,只有木桶中的每一塊木板都變長,它的容積才會增長。想要提高班里的平均成績,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依賴于每一名學生的進步和改變。絕大部分班級的現(xiàn)狀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作為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教師,要加強對學情的研究,及時而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yōu)化學法和教法,注重引導和激勵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進步。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制定不同的合理的學習目標,因此要堅持“立足中間抓兩頭”的策略。而所謂“立足中間”,就是要把中等成績的學生作為開展各項教學的重點對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中層學生為主,以他們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加強基礎題和中等難度題的訓練,切忌對學生進行太多的難題訓練,這樣會打擊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所謂“抓兩頭”,也就是抓優(yōu)生和差生,針對優(yōu)生,可以鼓勵他們多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通過多做題,熟能生巧;而差生呢,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多關注,過鼓勵。在作業(yè)和習題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層,課下的作業(yè)或習題都要給優(yōu)生留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而對待差生要堅持回歸基礎,多做基礎題。
四、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所以實驗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要求,不管是教師操作,還是由學生自主完成,都需要對實驗過程進行認真觀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一個科學的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的目的,樹立觀察的意識。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研究目的,然后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選擇合適的實驗工具,對操作的過程以及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并以此為根據(jù),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但是在高中生物中,大部分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物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實驗內容,可以適當?shù)母淖円恍嶒灄l件,或者改變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實驗的設計,鼓勵它們自己設計實驗的操作流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特別是在高中學習中,既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應該緊跟新課程理念,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最后還要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崗樓.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年第3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生物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3]周曉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搞好高中生物教學[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