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在新課改強力推行的現(xiàn)在提出一個新觀點不難,一個人坐在家里想想就能想出一堆來,但那樣的觀點多數(shù)是不切實際并難于推廣。我的觀點從來源上有別于上述類別,將思維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每一個可能的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這種隨機式、無規(guī)律和高頻率的刺激,讓學生形成思維發(fā)散和邏輯創(chuàng)建的習慣,而后提出的觀點。下面就我所探索的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實驗裝置的改進找“契機”
實驗是化學的根本,對實驗的裝置的討論也很多,書本上裝置的簡單也為裝置改進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實施我們的“刺激”。首先提出裝置可能的不足,讓學生思考解決的方案,不時的為難一下,提高改進的層次,如果學生不能繼續(xù)改進可以略加疏導。這種難度層層提升,學生被一次次逼入死角,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一次次的刺激和邏輯創(chuàng)建。例如蘇教版選修5中溴苯的制備實驗,我提出少量溴蒸汽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學生討論后使用了苯或者CCl4來吸收溴蒸汽,裝置中加入了一個洗氣瓶。這時我進一步提問:如果不加裝置能辦到嗎?討論許久,最終學生提出了CCl4與水同時放入錐形瓶中,并將導管插入CCl4層,這時我順勢講解了防倒吸的一些原理和手段。
二、問題鏈設置出“危機”
“質疑”是新課程要求在課堂上體現(xiàn)的一個過程,我認為這很重要,是鍛煉學生思維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們可以結合實驗,合理提出問題,步步緊逼,刺激學生大量思考,形成“思維危機”,而后討論解決問題??赡軙r間很短但確實有效。例如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我們要檢驗其產(chǎn)物,會向其中加入酚酞指示劑,預習的學生會知道顯紅色,因為有堿生成,但結果有很大的意外。此時我們可以與學生討論紅色消失的原因??梢约右砸龑?,如:為什么有紅色?如何使紅色消失?如果還沒結果可以進一步引導:如果破壞紅色形成的條件紅色還在嗎?最終學生會得出結論:堿消失或者酚酞消失了。我們還可以接著問:如何驗證你的猜想?結論就是水到渠成了。
三、思維培養(yǎng)應“隨機”
精心準備的、隨時隨地的小思考題具有知識的時效性和相關知識的關聯(lián)對比性,它不同于探究思考題,它能使人感到小問題的輕松與愉悅,在不知不覺之中將思維漸漸打開。而每一次細微的成功都會使學生從中捕獲興趣和自信。例如水與苯混合后怎樣區(qū)別哪層是苯?問題很小,學生都能積極的說出一些想法,如:加溴水振蕩后看顏色、加入水或苯后觀察兩層液體的改變情況、加入鈉觀察現(xiàn)象等等。每一種想法的提出后,不管正確與否學生都在積極的參與,調用著自己的儲備知識并從中嘗試構建關聯(lián)。再例如講解溴苯實驗后提出一個問題,用溴水、苯和鐵能否制取溴苯?學生往往會很快回答:不能。但轉念之間就會陷入沉思,最終會想到使用苯萃取出溴再與鐵反應。這樣的問題會告訴學生一個信號,那就是:凡事沒有絕對,遇到事情不能簡單的從經(jīng)驗入手,要冷靜思考,另辟蹊徑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講題過程留“生機”
在教學中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講過的習題學生沒過多久就又犯錯誤,這是怎么回事呢?沒有犯過錯誤又怎么能說永遠不會犯錯誤呢?我們應該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所在,當然這絕不是說把學生錯誤的解法給大家挑毛病,這樣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要先了解學生解題的思路,而后把主要錯誤摻入自己解法中,讓錯誤的思路在課堂重現(xiàn),當然學生們很快就會讓其化作“短命鬼”,不夠,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要“一錯再錯”、對錯交融,設計出一個看似合理擔又漏洞百出的解法,讓學生去揭發(fā)、去修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的投入課堂,如果每次我們講的都無懈可擊那么學生就會慢慢變成聽課的機器,我們絕不能那樣,也沒資格那樣。當然在新課上也可以施展此“戰(zhàn)略”。例如:在講解粗鹽提純(化學提純)時,各類藥品的加入次序問題,可由學生說出次序,我們可以在過程中肯定他的一些想法,給予鼓勵,當結束時,我們稍微提出一兩個看似不起眼但卻不能忽視的問題。如: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往往只注意試劑間的反應,而忽視用量,而用量決定了藥品的次序,如此我只要問:如果你是技術員請問各類藥品用量如何?最棘手的教學難點就被這么一句不起眼的話堂堂正正的推擺在學生面前。不知死安知生?欲擒故縱。
五、練習題選擇要有“心機”
練習題要以遞進式題組的形式出現(xiàn),我喜歡叫它“三級跳”。其實在這方面很多人都提到過的,那就是出題要有梯度,我這里就借用了前輩們的經(jīng)驗,但我更傾向于一題多變,每變相似但不相同,有時連數(shù)據(jù)都不用變,略加改動即可,這樣做我個人認為更容易讓學生看出題目問題變化的關節(jié),通過簡單的對比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這類問題。
例如:1molC2H4與Cl2完全加成,再與Cl2徹底取代,兩個過程共用Cl2多少摩爾?一變:1molC2H4與HCl完全加成,再與Cl2徹底取代,過程中用去Cl2多少摩爾?二變:1molC2H2與HCl完全加成,再與Cl2徹底取代,過程中用去Cl2多少摩爾?如此反復的、微小的改變雖然思維難度不大但對初學有機的學生來說這是很有好處的,能輕易的在這兩次的變化中掌握加成與取代、碳碳雙鍵與碳碳三鍵加成的區(qū)別。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灌云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