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璇
【摘 要】戲劇導演藝術通常都是基于劇本的創(chuàng)作思維,一般來說,導演創(chuàng)作包括了對于劇本的解析、導演的構設、舞臺的呈現等過程。
【關鍵詞】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導演思維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029-02
戲劇表演,是導演以劇本為基石,演員的表演為建筑材料,加上自己的藝術手法和個人風格,把文學劇本轉化為舞臺形象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不同的導演擁有不同的戲劇觀念,同時他們對待不同的劇本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一、劇本解析
(一)主題與風格。一部好的戲劇,最重要的就是其主題思想,同時也是傳遞給觀眾最核心的理念。通常來說,導演在對劇本進行解析時,就應該要找出劇本的主題思想。在找出主題思想后,導演才能展開對情節(jié)、人物之間的關系等的全方面分析。只有在了解整個劇本將要呈現的風格后,才能對整部劇進行排演。
(二)情節(jié)與結構。戲劇最重要的是故事情節(jié),將情節(jié)串聯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戲劇舞臺時間有限,不可能把劇本上所有的情節(jié)全部展現給觀眾。所以怎樣掌控節(jié)奏,把劇本中的大量情節(jié)點理清,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才是導演最應該做的。簡單來說,不外乎從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方面入手。
(三)人物分析。“人物”是劇本中的靈魂,其承載了劇本所有的精神和思想。通過劇中人物之間的碰撞,形成戲劇性沖突,以此推進劇情發(fā)展。人物將根據劇本內容,在導演確定的行動路線內,結合各種矛盾、沖突,完成戲劇的終極目標,傳達導演的思想。所以,在對劇本進行研究時,一定要根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行動線,以及最終達到的舞臺效果,通過對于劇中各種人物之間的各種關系的梳理,來表達整部戲劇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
二、導演構思
創(chuàng)造性解釋劇本、確定演出的思想立意和現實意義是導演構思的靈魂。導演因為個人生活經歷以及對于人生的感悟不同,在對劇本進行再創(chuàng)作時,會把自己對劇本的理解代入戲劇中。所以戲劇在舞臺上的表現,帶有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和個性。
(一)導演闡述。這是其最重要的案頭工作,用以闡明導演在戲劇文學劇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一般導演闡述都會用書面形式進行。
(二)預想場景和設計圖紙。戲劇舞臺相比于電影來說,演出圖紙的設計是導演構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重點畫幕和場景的效果預設,是對這些場景進行排演,為的是讓重場戲更加能表現人物形象,以期傳達思想內容。
戲劇舞臺的演出效果設計,一般包括布景、燈光、道具等。是根據導演的要求和劇本的設定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不僅是對于角色的外部形象塑造,同時也是渲染舞臺氣氛的重要手段。
(三)演出計劃和彩排。在完成了前兩項工作后,導演就應該列出詳細的計劃,組織全體工作人員根據時間表來進行工作,包括演員甄選、舞臺布置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導演要組織大家進行排練,逐漸讓演員熟悉劇中人物,進入到戲劇情景之中。
三、舞臺的呈現
舞臺氛圍的塑造,離不開舞美燈光、聲效和環(huán)境,以及演員的表演與舞臺調度。
(一)舞美燈光。燈光是舞臺美術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根據不同的劇情場景、現場的劇情發(fā)展進度,進行光色變化的調節(jié),達到宣傳氣氛、凸顯人物思想的目的??梢愿鶕枧_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燈光效果。舞美燈光在給觀眾帶來第一感官享受的同時,也要尊重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尊重場景設定和想傳達的思想內容。二是尊重導演的創(chuàng)作思維。在傳統(tǒng)戲劇中,舞美比較尊重原著,可是在實驗劇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導演的個人思想。
(二)聲效與環(huán)境。音效和音樂都是舞臺藝術形式重要的表現手段,一般用來表現節(jié)奏和渲染情緒。音響設計是為了表現戲劇場景內的意境而設計創(chuàng)作出各種自然界的聲音或者臆想出來的特殊聲音,還有為了增強戲劇的藝術系而配制的音樂。而與聲效相輔相成的就是整個劇場的環(huán)繞系統(tǒng),包括戲劇劇場的構建,一起形成了舞臺氛圍的外部因素。
(三)演員表演和舞臺調度。舞臺調度是舞臺行動的外部造型,是人物行動的外在形態(tài)。從一般意義上來講,舞臺行動是演員塑造角色和體現劇本主要思想的主要手段。演員如果想讓觀眾看到其所扮演的角色,就必須通過在規(guī)定情境中的舞臺行動來展現。外部造型是指觀眾可以直觀看到的。舞臺調度是把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必須的手段即舞臺行動,加以外在表達的一種造型藝術。演員需要在規(guī)定情境中完善、修改自己的行動,來達到一種適應,而導演就是把這些適應與其他的人物以及舞臺空間進行藝術處理,這種處理不是程式化的,而是具有審美價值的。
(四)隔離與互動。第四面墻是哲學家德尼·迪德羅在18世紀提出來的,舞臺左右以及后方構成了整個戲劇舞臺的三面墻壁,只剩下面向觀眾席的那個方向,這就是所謂的“第四面墻”。演員如果意識到了“第四面墻”的存在,那么就可以專心表演,從而忽視觀眾的存在。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如果觀眾忽視了“第四面墻”的存在,那么便可以全心全意體會演員的表演。
舞臺劇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獻給觀眾的,我們看到的畫面就是他們的第四堵墻。這堵墻阻隔了現實世界以及他們所處的虛擬世界,一般情況下,第四堵墻是不可突破的。當然,偶爾有所突破,也是為了戲劇效果。
(五)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的反饋。借用黑格爾的一個觀點,如果精神的自我,是實現一個否定到否定的過程,那么自我即使他者,再從他者回歸到自我的一個循環(huán)過程。讓創(chuàng)作回到創(chuàng)作本身,為作品注入東西容易,消解掉東西難。筆者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隨時顛覆,當一個人的生命和藝術相結合時,必定棱角突兀地劃痛社會的神經。
一般而言,反饋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劇場內觀眾的直接反映,他們是否喜歡這部作品,有沒有被劇中的劇情和人物所吸引,這些都是最直接的反饋。二是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的反饋。這種反饋是比較專業(yè)的,因為不論是劇組工作人員還是演員,他們都是以最專業(yè)的目光來看待戲劇,演員對于表演的感悟,工作人員對于整部戲劇協(xié)調的感悟,都需要及時反饋給導演。三是導演自身的反饋,在排練過程中,導演會不停增加新的想法、新的感悟,思維不停碰撞。導演的藝術追求,是發(fā)展和突破,一部作品縱使達到了導演最初想要的效果后,也還是會繼續(xù)改進,以便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戲劇。導演的藝術追求是永不停歇的,鞭策他們的不是演員或者觀眾,而是其自身。
每一種信息的反饋,都是導演不斷累積的過程,只有接受信息反饋,再進行改進發(fā)展,才會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戲劇舞臺藝術。
四、結語
導演以文學故事為基礎,為其再次創(chuàng)作提供最基本的創(chuàng)作依據,同時對劇本分析解讀,掌握劇本的風格和中心思想,疏離故事情節(jié)和結構后,再根據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和基本矛盾沖突,注入自己的思想和風格。加上無數次的排演,最終在戲劇舞臺上呈現給觀眾,并且得到各方反饋,不斷完善戲劇作品。
參考文獻:
[1]蘆明.戲劇舞臺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2).
[2]周慧.戲曲舞臺現代敘述方式的導演探索與建構[D].上海戲劇學院,2017.
[3]蘆明.戲劇舞臺導演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J].漢字文化,2017,(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