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航
【摘 要】《蝴蝶君》是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創(chuàng)作的一部圍繞著法國外交官伽里瑪和中國京劇名旦宋麗玲的感情故事所展開的戲劇。本文將從男性研究的角度探討黃哲倫如何在劇中向讀者展示法國外交官伽里瑪?shù)哪行詺赓|危機,從而挑戰(zhàn)了人們對于性別、尤其是男性氣質的傳統(tǒng)認知。
【關鍵詞】《蝴蝶君》;黃哲倫;華裔;男性氣質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243-01
一、引言
《蝴蝶君》(M. Butterfly)是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David Henry Huang)的一部成名作,在20世紀80年代與觀眾初次見面。本文將聚焦于伽里瑪身上具備的矛盾的男性氣質,認為作者對二元對立的性別觀進行了解構,打破了我們對于男性氣質的傳統(tǒng)認知,為構建性別和諧的社會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伽里瑪?shù)男韵蚰:?/p>
學者們對于兩位主人公的社會性別認同,尤其是伽里瑪?shù)男詣e認同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爭議。相對于宋麗玲較為明顯的同性戀身份,伽里瑪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模棱兩可的傾向。一方面,一些微妙的細節(jié)讓我們懷疑他是有同性戀傾向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他一直把宋麗玲稱之為“她”,試圖合理化他的異性戀身份。因此,筆者認為,將伽里瑪簡單直接地定位為“同性戀男子”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行為。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對于某些特定的人來說,灰色的性取向地帶可能就是他們的常態(tài)。那么在探討這個角色的時候,批評者不妨放下單一僵化的性取向定義,通過他面對西方女性(如妻子海格爾)和東方女性宋麗玲時不同的行為態(tài)度,探討他身上具備的矛盾的男性氣質所導致的男性氣質危機。
伽里瑪在劇中作為一名法國外交官,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不過他在西方的社會里卻不是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這一點在他與西方女性的交往中就體現(xiàn)得很明顯。伽里瑪在與她們相處時,包括面對妻子海格爾的時候,并沒有感受到自己擁有男性權威。他不是很擅長搭訕白人女性,正如他向朋友馬克所坦白的——“馬克,我不行……我怕那些女孩會拒絕我?!保℉uang,1988:8)在工作上,他也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決定自己在中國的去留。這種權威性被削弱,不處在統(tǒng)治地位的男性氣質,根據(jù)康奈爾的男性氣質分類,屬于“共謀性男性氣質”??的螤柕姆治鲋赋觯@一類的男性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跟霸權事業(yè)有著一些聯(lián)系,但是并不體現(xiàn)霸權男性氣質?!保–onnell,2005:79)所以在西方世界里,在自己的愛情、婚姻、工作甚至是社會地位上,他都是一個不具備絕對霸權氣質的男性。作為一個男性,在他生活的國家里,他是一個失敗者。
三、伽里瑪?shù)摹鞍詸嗄行詺赓|”
在西方世界的不如意并不意味著他沒有想塑造“霸權男性氣質”的意愿,因為“它絕對是規(guī)范性的。它體現(xiàn)了作為男性最榮耀的方式,它要求所有其他男人據(jù)此對自己進行定位,它還在意識形態(tài)上為所有的女人服從于男人提供著正當性依據(jù)”(康瑞文,梅瑟斯密特,2012:40)。對于伽里瑪來說,塑造的這種霸權氣質的途徑就是尋找一位東方“女性”作為自己的伴侶。當他與宋麗玲相遇之后,他一改之前“西方世界失敗者”的形象,正如他所坦白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了那種權力的快感——作為一個男人的絕對權力?!保℉uang,1988:32)這也成為了宋麗玲吸引伽里瑪?shù)囊粋€重要原因,因為宋在他眼里是一位屈從的東方女性,幫助他獲得了在西方獲取不到的霸權感和統(tǒng)治感。
其次,他還通過表現(xiàn)自己的恐同傾向來加固這種霸權氣質。在剛開始認識宋麗玲時他就說過“但是我不喜歡她叫我‘朋友的方式。當一個女人稱呼一個男人為‘朋友時,她其實就是在叫他太監(jiān)或者同性戀。”(Huang,1988:35)由此可見,伽里瑪害怕別人將他當成一位同性戀者,而這種“恐同癥”(homophobia)有著深刻的文化隱含意義。正如基梅爾(2010:179)指出的,“恐同癥是對男性身份的文化定義的意向中心組織原則?!币淋健に_芝維克(2012:162)也揭示了“恐同癥”的出現(xiàn)是有社會歷史根源的。伽里瑪需要通過對同性戀表示厭惡與恐懼的方式來守衛(wèi)自己的男子氣概。令人嘆息的是,他所有建立霸權男性氣質的努力在宋麗玲揭穿了自己真實性別身份的時刻全部化為烏有。
四、結語
在黃哲倫的《蝴蝶君》中,伽里瑪作為一個在西方世界更方面都生活得不如意的男性,經歷了深刻的男性氣質危機。但是,他在宋麗玲面前所建構的“霸權男性氣質”是不穩(wěn)定、矛盾的。通過他的悲劇性結局,作者向讀者表明,建立在欺壓弱者身上的“霸權男性氣質”終將使建構者走入一個困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黃哲倫的《蝴蝶君》對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性別更加平等的世界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Connell,R.W.2005.Masculinities[M].2nd ed.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Huang.D.H.M.Butterfly[M].New York:Penguin Group,1988.
[3]基梅爾,邁克爾.作為恐同癥的男性氣質:性別身份構建中的畏懼、羞恥與沉默[C]∥詹俊峰等編.男性身份研究讀本.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4]康瑞文,梅瑟施密特.霸權男性特質:針對此概念的在思考[C]∥王政,張穎編.男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
[5]薩芝維克,伊芙.男人之間:英國文學與男性同性社會欲望[C]∥王政,張穎編.男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