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阿沛霈
【摘 要】歌曲《枉凝眉》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曹雪芹的文學作品《紅樓夢》,這首詞出現在《紅樓夢》原著第五回中,警幻仙子讓人給賈寶玉演唱了十二首歌曲,預示了金陵十二釵的命運,此曲則出現在第三首,通篇暗示著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凄美愛情和黛玉的悲慘結局?!都t樓夢》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深遠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為此創(chuàng)作的聲樂藝術作品加上曹雪芹所寫的詞,更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高遠的審美意境和中國民族音樂的完美結合。詞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以及黛玉的悲慘結局,都使得《枉凝眉》充滿復雜的情感,更加耐人尋味。
【關鍵詞】《紅樓夢》;《枉凝眉》;林黛玉;賈寶玉;情感表達
《紅樓夢》中值得專家們研究的素材不僅僅是故事的主線,人物的表現,劇情的起伏。以書中的詞為曲的聲樂作品也值得我們探究,每首歌曲都有它深遠的意義,《枉凝眉》描述了寶玉黛玉的凄美愛情故事。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葬花吟》是黛玉一人獨自落淚埋葬落花時所吟。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花落人亡兩不知!《分骨肉》預示賈探春遠嫁他鄉(xiāng),與親人分離。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筆者認為《枉凝眉》能更突出表現《紅樓夢》眾多主線中的一個主線思想——寶黛愛情故事。此詞出現在原著中第五回,也是他們二人愛情結局的預示。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黛玉的眼中,有多少的淚珠兒在流,怎么經得起,從秋流到冬,春又流到夏,最后黛玉含淚而死。此曲作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主題曲,歌頌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純潔無暇的愛情。
一、《枉凝眉》的簡介
(一)詞曲作者王立平簡介及寫作背景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16年。
電視劇《87版紅樓夢》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為譜寫全劇音樂,王立平耗時四載有余,青燈黃卷,付出了艱辛的努力。1982年,他如愿以償,獲得了跟曹雪芹的《紅樓夢》用音樂結緣的機會。在翻閱了《紅樓夢》的所有版本后,他確定了音樂的基調——“滿腔惆悵,無限感慨”。音樂應該是溝通故事人物和今天的觀眾、曹雪芹筆下的時代和現今時代的橋梁,并且是真正中國的,能為今天的人們所理解和感動的?!辈苎┣蹖懙摹都t樓夢》,無論是人物還是衣食住行,事無巨細,每一個細節(ji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獨音樂,翻遍《紅樓夢》沒有一個音符?!拔业膭?chuàng)作可謂‘無中生有。今天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當初對我來說,真是個天大的難題。”《紅樓夢》主題曲的確定,也經過了反復思考和推敲最后確定用《枉凝眉》,王立平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揭示了寶黛愛情的主線;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預示了結局;三是詞句優(yōu)美,是一首可詠可嘆的極佳歌詞,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動的《紅樓夢》主題曲。
(二)《枉凝眉》中的文學美
《枉凝眉》整首詞以第三人稱的口吻緩緩吟唱,是對黛玉的憐惜,又是對二人愛情悲劇的憐憫。使用了對偶,設問,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將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比作水中月,鏡中花,這不就是預示二人的愛情不可能有結果嗎?曲中以二人的愛情悲劇像現實提出質問,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一句將情緒推向高潮然后結束,越是強烈的感情宣泄就越反襯出封建守舊思想對真善人性的毀滅。詩詞中處處盡顯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學美。
(三)《枉凝眉》的曲式分析
歌曲的調號是1=E,即E宮系統(tǒng),主音是羽音。通過分析整首歌曲可知道,其音階在宮、商、角、徵、羽的五聲音階上加入了變宮形成六聲調式。因此,可以判定該歌曲是加入了變宮的#C六聲羽調式。羽調式的音樂風格本身就帶有凄切,哀怨的感覺,又具有自然小調柔和黯淡的色彩,增加了變宮后相當于增加了兩個二度音程,不協和音程的增加使整首樂曲呈現一種哀怨凄涼的韻味。
這首曲子是復樂段結構,每一闕為一個樂段,每一樂段各六個樂句并一個襯詞句。前一樂段的前六個樂句音域跨十度,前兩樂句構成對應關系。一、二樂句先由高音區(qū)迸發(fā)而出,蜿蜒而下逐漸形行至低音區(qū),形成一個下五度模仿關系。第三、四樂句和第五、六樂句整體上不僅音域上有高低之比,在手法上也是呈反向進行。作曲家王立平吸取了戲曲音樂一字三韻的寫作手法,旋律舒緩婉轉,帶走哭腔似的音調仿佛是在怨恨,又在惋惜這一難以琢磨的悲劇戀情。兩個樂段均由高音起始,以低音結束,象征著原著中四大家族又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此后的襯句是全段的點睛之句。僅僅#1、3、#4三個音,飄散在全曲的最高音區(qū),仿佛在遙遠的太虛幻境傳來仙人的哀嘆,增添了樂曲的虛幻與縹緲之感,正符合原著中“滿腹惆悵,無限感慨”之意。
二、《枉凝眉》的聲樂處理和情感表現
(一)咬字發(fā)音對歌曲情感的傳遞
《枉凝眉》作為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也是《紅樓夢》的音樂形象,預示著寶黛“木石前盟”的悲劇情節(jié)。作品開始時的“一個是閬苑仙葩”演唱時要注意控制音量,字與字之間要連貫,吟唱出一種空靈,飄逸的意境,韻味要充足,詮釋出寶黛愛情的一種唯美又超凡脫俗的境界?!敖裆钟鲋钡摹敖瘛弊质莻€舌前音,舌尖一定要打在牙齒上,才能突出寶黛愛情的無奈?!叭绾涡氖陆K虛化?”的“終”字演唱時應加重一定音量,突出寶黛的愛情到頭來還是白白沒有結果的無奈?!耙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句演唱時應注意“枉自”和“空勞”兩個詞的咬字,黛玉枉自悲嘆自己的悲慘命運和寶玉不能相守到老,寶玉空勞牽掛著黛玉怕她日夜哭啼,卻沒辦法。這兩個字在演唱時應該唱出二人的無奈之情。“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一句中應該著重強調“多少”的音量和發(fā)音,“多少”一詞表現出黛玉流的淚已然不知道有多少了?!霸踅?,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的“盡”字也是個舌前音,應該注意發(fā)音時的共鳴,黛玉的淚從秋流到冬的盡頭,還沒有結束,又從春流到夏。整首歌詞道盡寶黛愛情的哀怨和無奈,訴盡了封建社會的無情和命運的不公?!扒锪鞯蕉M”,本無“盡”字,為后人所刪。有人以為此處無“盡”字更妥,筆者以為不然。即使從句式的音節(jié)上看,亦當有。黛玉為此流干了淚,應在演唱最后一句時,帶有無限同情和無奈之情。在演唱時這個“盡”在應該著重加重音量,表現黛玉淚流干的場景。
(二)旋律的連接對歌曲情感的表達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真愛使然,他們是彼此心中的知己,況且他們這段“仙緣”在前世就已經注定,為了樹立起寶黛超凡脫俗的愛情形象,作者在前奏部分用了上行音階,帶人走入一種空靈,深遠,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演唱到虛詞“啊”時,應表現出更多的投入,感同身受的唱出對這對苦命戀人的同情。接下來“所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幾句音樂起伏較為明顯,旋律呈現波浪式的進行,且前后進行方向相反,婉轉舒緩又似帶有哭腔?!耙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毖莩獣r要注意詞和曲的完美融合,抒情柔美而且?guī)в袘n傷凄涼的情緒。“終虛化”三個字,旋律的連音比較多,完美的詮釋了詞中的意境,演唱時應該唱的連貫,婉轉,柔美,給人以委婉動人,如泣如訴的感覺?!跋胙壑?,能有多少淚珠兒”是全曲情感的升華和爆發(fā),悲傷和哀怨之情被推向高潮。而后樂曲悲憤的情緒被“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漸漸平息,無限哀愁和無奈涌上心頭。樂曲結尾處又響起女生詠嘆的“啊”,演唱時注意氣息慢慢減弱,回歸到寧靜空靈,將最美的瞬間升華。
三、結語
《枉凝眉》的背后,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賈寶玉和林黛玉雖與我們生活的年代距離很遠,但是他們的愛情至今使人感同身受。該曲作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主題曲,其旋律也在《紅樓夢序曲》和《紅樓夢引子》出現,可見它在整部《紅樓夢》中的重要性,也同時說明了組曲中的其它歌曲在整部《紅樓夢》中具有統(tǒng)一性。演唱《枉凝眉》時應該從《紅樓夢》的原著中細細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再從詞曲作者王立平深入的了解該曲的含義,才能做到演唱和表達的情感相交呼應,合二為一。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87年北師大出版社.P62
[2]王潔.論聲樂教學中情緒情感的調控法.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2008.06.P38
[3]李寧寧.王立平《紅樓夢》音樂作品的神韻與美學情懷[D].美與時代(上本月).2008.03.P23
[4]張云峰.閬苑仙樂曲無暇——淺析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J].大舞臺.2011.08.P10
[5]孟凡玉.《紅樓夢》音樂史料考察[J].中國音樂學.2004.02.P72
[6]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人們音樂出版社.2003.06.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