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南宋書畫家。字公儲,號所翁,福建長樂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詩文豪壯,尤其善畫龍。
廣東省博物館里,藏著書畫作品約9000件,其中被鑒定確認為精品的多達千余幅。這樣的體量和質(zhì)量,在中國僅次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館。
繪畫作品里,最具分量的是南宋陳容的《墨龍圖》?!澳垐D年代比較早,作于南宋時期,是我們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除了年代早之外,它的尺幅非常大,長度超過2米,寬度大概1.3米。整張畫的氣韻非常好。前段時間我們做‘千年風雅展時展過一次?!别^長魏峻介紹道。
龍在中國人心目中,地位非凡。炎黃子孫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龍在漢唐時多呈獸形,宋以后漸變?yōu)樯咝?。但真正的龍到底是什么樣子,沒有人見過。它畢竟是古老圖騰拼湊出來的產(chǎn)物,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也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
相傳最早畫龍的是三國時期的曹不興。他是東吳的宮廷畫家,為討好孫權,畫了幅《青溪見赤龍出水圖》,送給當時只有3歲的孫權之孫孫皓。
在民間最富傳奇色彩的畫龍大師則是南北朝的張僧繇(音同由)。據(jù)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4條白龍,卻不給龍點眼睛,說點了眼睛龍就會飛走。眾人不信,非讓他點。結果,畫完眼睛的兩條龍飛天而去?!爱孆堻c睛”的成語流傳至今。遺憾的是,無論是曹不興還是張僧繇,所繪作品無一存世。
到了宋代,涌現(xiàn)出眾多的畫龍高手,其中以南宋陳容最為出名,他畫的龍被后世當成典范。他也因此被認為是給龍“定型”的畫家。
陳容的生平,史籍上只有蛛絲馬跡。他曾在江西臨江(今江西清江)任副職,后升任國子監(jiān)主簿,最后出任福建莆田縣主簿。此人是個性情中人。他曾被權臣賈似道邀做“賓僚”,據(jù)說在醉酒時常常譏笑戲弄賈氏,而“賈不為忤”。
陳容的好友、詩人李昂英曾經(jīng)在陳容赴京當官時寫了一篇送別文,里面對他大加夸贊,“百家九流之說無不通;古今天下,事事物物,必究其所以然。長章巨篇,杰壯奇詭”,意思是說陳容又博學又善寫。陳容的同鄉(xiāng)、詩人林希逸則為陳容寫過一篇祭文,稱其“才思之妙,舒英吐葩;少作流傳,誦不容口;老筆縱橫,醉不停手”,看其描述,確是一位風流人物。
陳容喜歡酒后乘興作畫,用潑墨法畫云水怪石,襯托出若隱若現(xiàn)的龍。其用墨沉厚,筆勢雄健老辣,氣韻非凡?!秷D繪寶鑒·宋》一書里這樣描述陳容畫龍:“得變化之意。潑墨成云,噀水成霧,醉余大叫,脫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筆成之,或全體,或一臂一首,隱約而不可名狀者,曾不經(jīng)意而得,皆神妙?!?/p>
坊間則把這位畫家說得神乎其神,稱他會“閉門邀龍”。畫龍前,陳容先吩咐家人抬來兩壇酒,放在畫室中央,然后反拴上門,還讓家人在門外鐵環(huán)上拴條粗鐵鏈。然后他便倚在躺椅上,一碗接一碗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連東南西北都辨不清時,才從躺椅上站起來,脫下戴在頭上的頭巾,濡抹墨汁,嘴里還要叫嚷:“醉乎哉?不醉也!”言畢,他兩手舉著頭巾在紙上任意揮灑,之后將頭巾捏成一團猛喊:“去也!”將頭巾擲在空酒壇內(nèi),這才舉起細筆稍稍涂抹幾下,一條龍便躍然紙上。
陳容所繪之龍,在當時就深受世人喜愛,被贊為“所翁龍”。賈似道一直想請陳容為自己畫一幅,卻被冷冷拒絕,至死也未能討到。
所翁龍開創(chuàng)了水墨龍畫的先河。《墨龍圖》則是陳容早期少數(shù)存世作品之一,高205厘米、寬131厘米,由兩幅絹拼成。畫面上,一條四爪巨龍曲頸昂首騰躍于空中,闊口長須,肘毛如劍,碩長的龍軀隱現(xiàn)于翻滾的云氣中,攪動云氣,須目怒張,鱗爪銳利,勢不可擋。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在其《古書畫過眼要錄》中認為此畫是最精之品,雄偉獨絕。
在畫幅右下角,陳容自題:“扶河漢,觸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如再做進一步的深思,就能領會他藏在這幅畫里的秘密?!赌垐D》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龍的行進方向都是西北。南宋時,朝廷茍且偷安江南一隅,收復北方失地是愛國志士的心愿。龍代表著中原正統(tǒng),向西北奔騰而去意味深遠。
廣東省博物館的老專家蘇庚春曾經(jīng)撰文指出:陳容風格的水墨龍,出現(xiàn)在南宋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首先,宋代紙墨的改進,使水墨性能取得高度融合的效果,適合于表現(xiàn)這種云霧迷漫,若隱若現(xiàn)的景物;其次,山水畫中的“米氏云山”、人物畫中石恪的寫意人物在宋代盛行一時,潑墨技法已經(jīng)達到了成熟的階段,這些都給陳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明清以后,畫壇對陳容的關注逐漸減少,及至當代,幾乎不為人所知。在專家朱萬章看來:“一方面,明清時期離陳容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漸行漸遠,作品不多見,了解陳容的人也不多;另一方面,在山水、花鳥和人物畫占主導地位的繪畫史視野中,龍畫只是繪畫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分支,難學而不易工,喜好的人也不多,因而在美術史上被邊緣化也是正常的。這種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以來的繪畫史表達中?!?/p>
陳容最近一次名聲大噪,是在2017年3月的佳士得紐約拍賣場上。他的一幅《六龍圖》以4350萬美元(約合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落槌。據(jù)傳這幅圖本是乾隆皇帝的收藏,長卷中留下了石渠寶笈、古希天子等15方鈐印。而乾隆也是收藏陳容畫作的大家,曾藏有《九龍圖》《六龍圖》《霖雨圖》等,說是陳容的“鐵桿粉”也不為過。
(感謝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