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侵權責任法》雖從立法層面進一步完善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對精神損害賠償也只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審判實踐中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數額通常是在綜合考量《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規(guī)定因素的基礎上和地方司法性文件指引下,由法官酌定裁量,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參照標準。通過對司法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在無新的針對性規(guī)定出臺的情形下,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每級的賠償數額,并規(guī)定最高數額,作為確定人身傷亡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填補規(guī)則,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 人身傷亡 精神損害賠償 數額 填補規(guī)則
作者簡介:熊浩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33
一、法律規(guī)范意旨
《民法通則》第98條、第106條、第119條、第143條第7項規(guī)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由于過錯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條文中“身體”所指向的客體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侵權責任法》第2條采取了列舉和概括相結合的規(guī)范方式,規(guī)定對侵害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承擔侵權責任?!睹穹倓t》第3條規(guī)定了包括人身權利在內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這突出了民法對財產權利和人格權在內的人身權利以及其他民事權益的保護。綜上條文也為自然人人身權益的保護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
《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及《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guī)定,自然人因人格遭受非法侵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毒駬p害賠償解釋》第9條規(guī)定的精神撫慰金包括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及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損害賠償類型。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8條區(qū)分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不屬于精神損害賠償,肯定了精神損害賠償作為一項請求權,這在保護人身權方面具有里程碑性質的意義。 在吸收上述規(guī)定合理的基礎上,《侵權責任法》第22條明確了侵害人身權益的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從立法層面進一步完善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一般認為,精神損害應同屬非財產損害,包括積極意義上的精神損害即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也包括消極意義上的精神損害即自然人的知覺喪失與心神喪失。 而精神損害的最終表現形式,是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喪失和減損。 此種損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造成往往難以得到矯正使其恢復到損害發(fā)生前的狀態(tài)。通過精神損害賠償,旨在于填補與撫慰被侵權人的精神痛苦。 其主要功能是通過物質賠償以填補被侵權人的精神損失,使其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撫慰。同時兼具一定的懲罰功能,精神損害賠償可以使侵權人失去一筆金錢,產生對其制裁和懲戒的作用。而且在侵害人格權的情況下,行為人往往都具有故意甚至惡意,法律也必須加以懲罰,從而預防損害的發(fā)生。
二、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因精神損害的抽象性,決定了很難對精神損害賠償進行精確量化,為此,《侵權責任法》第22條對精神損害賠償只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 而認定人身權被侵害是否構成嚴重精神損害,在無新的針對性規(guī)定出臺的情形下,仍可考慮借鑒審判實踐中的主要做法,以構成傷殘等級作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原則上,只有構成傷殘等級的標準,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至于人身權被侵害沒有構成傷殘等級的精神損害是否構成后果嚴重,則應視具體案情而定,并從嚴把握。相比人身傷殘的情形,生命被侵害造成的損害往往更為嚴重,更有必要以精神損害賠償方式撫慰被侵權人因此而遭受的精神痛苦。
在審判實踐中,也因損害賠償的無形性和個體差異性,決定了很難以單一標準直接確定精神損害的具體數額。法官在確定其具體數額時也沒有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參照標準,必須通過自由裁量權的方式進行。而為了給裁判提供指引和限制法官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仍可在考量《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規(guī)定因素的基礎上予以確定。 同時,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要切合實際,原則上不宜過高。每個地區(qū)因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情況不同,具體數額可以有所差別,但切莫互相攀比。
審判實踐表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如何確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是一個適用依據比較困難,且極易引發(fā)社會爭議的問題。而為了給審判實踐提供一個參照標準以及保證本地區(qū)裁判的相對統(tǒng)一性,部分法院通過發(fā)布司法性文件的方式指引裁判。
表1
通過查閱該類司法性文件可以看出,各地區(qū)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指導標準不盡相同,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類:一是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和最低數額;二是只規(guī)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三是規(guī)定傷殘相對應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四是規(guī)定每級的具體賠償數額。而通司法性文件對裁判的指引能否總結出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可行性確定標準,需要進一步結合司法數據予以分析。
三、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填補規(guī)則
關于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方法,理論上探討頗多,審判實踐中如何適用也極為困難。因精神損害自身的特殊性,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一直未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而具體到個案時,通常是在綜合考量《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規(guī)定因素的基礎上和地方司法性文件的指引下,由法官酌定裁量。在人身傷亡案件中,以上海市為例,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2017年的案例,在不考慮個案因素的情況下,統(tǒng)計出各傷殘等級及死亡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范圍(對于相應傷殘等級案件較少的,統(tǒng)計數據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布的前3年案件),計取平均賠償數額如表二:
表二
上海市在司法性文件的指引下,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一般為50000元,一至十級之間成差額遞減,每級相差數額在5000元左右。這不僅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提供了一個參照標準,同時也體現了個案裁判的差異性,并能保證本地區(qū)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相對一致性。然而,通過查閱司法數據可見,各地區(qū)甚至本地區(qū)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相差較大,也是導致同命不同價現象發(fā)生的一大原因,有損司法的公正性。盡管如此,仍不能通過單一的司法數據統(tǒng)計總結出確定人身傷亡精神損害數額的具體標準,以及不同地區(qū)出現差異性的一般規(guī)律。
在審判實踐中,如何確定人身傷亡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和每級的參照標準,是其關鍵問題。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時,當地生活水平也是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應予考量的一大因素。而各地區(qū)在發(fā)布司法性文件時,也結合了這一實際。通過綜合考量,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每級的賠償數額,能為裁判提供一個相對可行的參照標準。因確定精神損害賠償必然不能脫離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如果賠償數額過高,不免會偏離實際,故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實有必要限制最高數額。換言之,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每級的賠償數額,并規(guī)定最高數額,作為確定人身傷亡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填補規(guī)則,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這樣一來,既能為人身傷亡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提供適用標準,準確指引裁判,又能充分保證本地區(qū)裁判的相對統(tǒng)一性,彰顯司法公正。
四、結語
在人身傷亡案件中,受害人因侵權人行為致殘或死亡的,應當認定構成嚴重精神損害,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未構成傷殘等級標準的,則應視具體案情而定,嚴格把握。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應當正當行使自由裁量權,綜合考量《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規(guī)定的相關因素,公平、合理地確定賠償數額。在目前尚無新的針對性規(guī)定出臺的情形下,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計算每級的賠償數額,并規(guī)定最高數額,作為確定人身損害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填補規(guī)則,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注釋: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4-6,243-244.
唐德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19-20.
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等.民法學(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4.836.
程嘯.侵權責任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5.679.
王利明.人格權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86.
最高人民法院侵權責任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167,172-174.
李國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第二庭編.經濟審判指導與參考(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