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蘭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急癥, 導致其發(fā)生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患者發(fā)病后病程發(fā)展較快, 所以必須給予有效的治療,否則將會出現大出血, 降低循環(huán)血容量, 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在上消化道內出血治療中, 內鏡下治療是臨床常用方法, 但是在治療過程中, 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情緒, 進而影響了治療效果。本文選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 分析優(yōu)質護理在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53.65±8.12)歲;27例初次發(fā)病, 8例多次發(fā)病。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3例;年齡31~79歲, 平均年齡(52.48±8.84)歲;26例初次發(fā)病, 9例多次發(fā)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術中積極配合, 術后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等。
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前護理。首先, 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言行舉止的觀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有效的解決措施。將內鏡下檢查的重要性告訴患者, 并將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講解, 將患者對內鏡下治療的錯誤認識進行糾正, 減少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治療工作及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在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語氣和藹, 工作態(tài)度認真, 讓患者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治療[2]。②術中護理。在手術進行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密切配合醫(yī)務人員, 防止對患者插入部位造成損傷, 減少應激反應。在手術過程中, 要求護理人員要熟悉整個護理過程, 準確無誤的進行手術配合。護理人員全程都要陪在患者身邊。觀察患者神情, 指導患者將口中的分泌物排出, 觀察患者不良反應。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 提醒患者治療已經結束, 安慰患者, 將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告訴患者, 并說明這些都是正常反應, 不必擔心,在一段時間后就會緩解。護理人員要時常詢問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脹、咽喉痛等情況發(fā)生。部分不太清醒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多休息, 等完全清醒后再起身。治療結束后,患者要注意飲食方面, 補充營養(yǎng), 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 不宜過飽, 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住院時間、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采用SAS評定患者焦慮情緒, 采用SDS評定患者抑郁情緒, 評分越低, 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好。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總分100分, 90~100分為非常滿意, 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 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 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住院時間對比[n(%), x-±s]
表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 x-±s,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嚴重且發(fā)展較快, 內鏡下治療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是內鏡下治療需要從患者口進入胃部, 會導致患者應激反應[4], 如惡心嘔吐等, 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所以, 在消化道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時, 給予一定的護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本文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94.3%高于對照組的74.3%, 再出血率3.0%低于對照組的25.7%, 住院時間(5.24±1.34)d短于對照組的(7.44±1.87)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如下:優(yōu)質護理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 為患者提供細致的服務, 在各個方面盡量滿意患者需求, 讓患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完成內鏡下治療。本文研究中, 通過在術前、術中、術后,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優(yōu)質護理, 加強醫(yī)護之間的配合, 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給予健康知識宣講, 讓患者以輕松的面對治療。術后給予飲食指導,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 , 有利于術后恢復[5-7]。
總之, 給予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優(yōu)質護理, 能提高一次止血成功率, 降低再出血率, 減少住院, 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 具有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