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務過唯品會、飛鶴乳業(yè)、簡一大理石瓷磚、香飄飄奶茶、安吉爾凈水器、飛貸金融科技、雅迪電動車等近百家企業(yè)的資深競爭戰(zhàn)略實戰(zhàn)專家,君智咨詢總裁徐廉政深研戰(zhàn)略十余年,其中,《定位》是其向企業(yè)家推薦的一部重要著作。深研《定位》上百遍,徐廉政有哪些讀書經驗值得借鑒?在本文,徐廉政分享了他的讀書經驗。
每個人學習方法不一樣,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徐廉政將讀書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會很快地把書的框架預覽一遍,分析作者的邏輯,總結出大體的邏輯框架。第二,循著作者“想跟我們說什么”來入手思考,研究每一章節(jié)說了什么、舉了什么案例、為什么舉這些案例等。第三,從細枝末節(jié)去理解,為什么作者一開始就要說這句話。
拿定位系列叢書來說,他從《定位》一書讀起,把它搞透了再讀其他的。過程中有三種經歷: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很簡單;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混沌;第三,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原來如此。讀書就是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的過程。
徐廉政認為,學習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論學習。上面講到的三個層次都屬于第一階段。只有認真學習理論,才能完成理論框架體系的搭建。從對理論熟稔,到對理論有著深刻理解,至少要用一年時間來完成。第二階段是實踐。第一個階段理論體系熟了之后,才真正進入第二階段,也是真正學以致用的階段。很多道理實踐了、用過了、碰到難題思考過了、在實戰(zhàn)中驗證過了,才是真正學到了。第二階段要知其然,也要知道其所以然,至少要花三年時間來完成。第三階段是,把你新創(chuàng)造的理論再放到實踐中去檢驗,使理論體系完善升級,最后形成一整套的思考模式。真正的學習要走過這條路——從了解,到知道,到運用,再到檢核,最終可以舉一反三,達到這種熟練程度,學習才算大功告成。
徐廉政讀書比較慢,會先把框架搞好,理論模塊弄好,然后鉆進去扎扎實實一字一句地精讀。文字能給他很多啟發(fā),讓他感同身受,有了感覺、有了靈感后,他就寫筆記。他讀書是必須寫筆記的。在讀《定位》的時候,他讀了兩章就能把一本筆記本寫完,讀一遍書下來就寫了20多本筆記,到今天一共寫了300多本。
知識工作者容易落入一個陷阱,就是懂道理,但是不會干事。理論學得一套一套的,認為只要理論體系通了,在實踐層面也通了,這是一個誤區(qū)。理論上通了,只能說按照理論體系你“理解”通了,在實踐層面按照理論來運用、把實際問題化解了,才能叫真通了。
定位是一把開啟商業(yè)秘密的鑰匙。他知道了這個方法,卻不教給企業(yè)家,不協助他們走向輝煌,不幫助企業(yè)的員工去證明生命的價值,實現生命的尊嚴,他覺得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對徐廉政來說,這個事情意義重大,這正是他不斷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