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指揮 王付啟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急性發(fā)作時以發(fā)作性喘息、胸悶、咳嗽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不及時救治,患者肺功能容易受到嚴重損害,且氣管持續(xù)痙攣,嚴重時可導致窒息,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脅[1-2];因此如何高效、快速地控制和治療支氣管哮喘至關重要。本研究采用止哮化痰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45.8±9.1)歲。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46.3±7.6)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有關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4]以及《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的有關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大于18歲;輕、中度哮喘,發(fā)作時間<3 d。排除標準:緩解期哮喘或重度、危重發(fā)作;其他疾病所致的喘息、呼吸困難;發(fā)病3 d內接受過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或茶堿類藥物治療。
2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選用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痙、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氣霧劑(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吸入治療,800 μg /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止哮化痰湯治療,方藥組成為麻黃9 g,姜半夏9 g,蜜款冬花12 g,桔梗9 g,前胡12 g,射干9 g,枳殼12 g,杏仁9 g,炒蘇子15 g,桑白皮9 g,桑葉12 g,黃芩12 g,知母9 g,赤芍12 g,黃芪15 g,甘草6 g。上藥由煎藥房煎成150 mL/包,2包/ d,早晚溫服。2組均連續(xù)治療14 d后進行療效評價。
觀察2組患者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呼氣中段流速(MMEF)等肺功能指標;檢測2組患者血清CRP、IL-8和eotaxin等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外周血細胞免疫指標水平,包括CD3+、CD4+、CD8+T淋巴細胞比例,并計算CD4+/CD8+比值。
參照文獻[6]制定相關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 哮喘發(fā)作癥狀完全緩解,F(xiàn)EV1增加>35%,胸部X線片檢查示正常;②顯效 哮喘發(fā)作癥狀明顯減輕,F(xiàn)EV1增加≥25%,胸部X線片顯著改善;③有效 哮喘發(fā)作癥狀減輕,F(xiàn)EV1增加≥15%,胸部X線片示炎癥有所消退;③無效 臨床癥狀、肺功能無改善甚至加重,胸部X線片無變化。
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總有效率85.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40,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前,2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肺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前,2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前,2組細胞免疫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細胞比例、CD4+/CD8+比值較治療前顯著增高(P<0.05),CD8+T淋巴細胞比例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外周血細胞免疫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支氣管哮喘作為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具體發(fā)病機制尚無定論;目前認為其與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等共同參與的氣道炎癥反應及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密切相關[7],具有起病急、發(fā)病快、病情兇險等特點。吸入糖皮質激素是當前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一線藥物,其主要通過抑制炎性細胞及炎性介質,促使小血管收縮,減少血管滲漏,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2受體的反應性,阻止細胞因子生成等途徑發(fā)揮作用;但一小部分糖皮質激素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能降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病原體的抵御力[8]。
中醫(yī)學認為,痰飲內伏是哮喘宿根,而感受外邪、飲食不潔、情志所傷、勞倦過度是其誘因;哮喘急性發(fā)作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誘因引觸,導致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肺氣上逆,從而出現(xiàn)發(fā)作性痰鳴氣喘。其病位在肺,病機為痰阻氣閉,屬中醫(yī)“哮證”范疇,治療應以化痰降逆、止咳平喘、開胸宣肺為主。止哮化痰湯由定喘湯和射干麻黃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麻黃宣肺平喘;姜半夏、蜜款冬花、桔梗、前胡、射干、枳殼降氣祛痰;杏仁肅降肺氣,配以炒蘇子、桑白皮降氣平喘;桑葉、黃芩清熱化痰;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當歸、赤芍活血化瘀;黃芪益氣固表、補脾益氣;全方共奏宣肺化痰、降氣平喘之功[9]。
本研究采用止哮化痰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血清CRP、IL-8、eotaxin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采用止哮化痰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