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林,馮 潔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重慶 401334)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為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和終末階段,是常見心血管病之一[1]。米力農(nóng)是二代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對于心肌收縮力及心臟排出量有顯著的改善作用[2],是治療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HF-REF)的有效正性肌力藥物。然而,米力農(nóng)的價格較高,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我院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HFREF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69.76±5.39)歲;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Ⅲ級30例,Ⅳ13例;病因為冠心病22例,高血壓16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61~78歲,平均(70.12±5.24)歲;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Ⅲ級32例,Ⅳ11例;病因為冠心病20例,高血壓15例,擴張型心肌病8例。兩組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及病因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聯(lián)合制定的《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3]中相關(guān)標準。NYHA心功能Ⅲ~Ⅳ級,LVEF<40%;②年齡60~80歲;③神志清楚,無智力及表達障礙。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感染,肝腎功能損害,惡性腫瘤或其他器官嚴重的疾?。虎诖嬖诰裾系K不能正常交流;③年齡60歲以下或80歲以上;④對米力農(nóng)或中藥成分有過敏或禁忌癥;⑤正在參加其他臨床研究或不能服藥、檢查。
對照組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醛固酮拮抗劑、利尿劑、洋地黃制劑)的基礎(chǔ)上加用米力農(nóng)。先予以負荷劑量50μg/kg于10min內(nèi)緩慢注射,隨后予以維持劑量0.375μg/kg/min靜脈滴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13mg/kg。
研究組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益氣強心湯。黃芪50~100g,紅參15g,制附片10~30g(先煎1h),麥門冬20g,五味子10g,白術(shù)20g,茯苓20g,澤瀉20g,丹參20g,防己15g,大腹皮15g,葶藶子15g。水煎,每日1劑,分3次口服。
兩組均治療10天,治療期間禁食生冷、辛辣、黏膩食物,同時禁煙禁酒。
血液學指標檢測:晨起抽取所有患者肘部外周靜脈血2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充分混勻,3000r/min離心10min,收集上層血清檢測B型利鈉肽(BNP)。用美國貝克曼Access2儀器,采用雙抗夾心免疫酶法進行測定。
心功能指標檢測:采用GEVivid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心功能指標,主要是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觀察并記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NYHA)[4]。顯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心率與血壓處于正常范圍,心功能好轉(zhuǎn)2級以上。有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心率與血壓處于正常范圍,心功能好轉(zhuǎn)超過1級。無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甚至加重,心率與血壓波動較大,心功能無好轉(zhuǎn)。
兩組血漿BNP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BNP指標比較 (pg/mL,±s)
表1 兩組血漿BNP指標比較 (p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兩組LVEF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LVEF比較 (%,±s)
表2 兩組LVEF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費用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費用比較 元
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血壓下降,2例心動過速。研究組有3例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yīng)。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HF-REF)病情復(fù)雜,致殘率及致死率高。米力農(nóng)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通過對心肌磷酸二酯酶的抑制而升高細胞內(nèi)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濃度,促進鈣內(nèi)流進、增加肌漿網(wǎng)鈣離子濃度,發(fā)揮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的正性肌力。米力農(nóng)還可通過增加CAMP含量抑制鈣離子從肌漿網(wǎng)的釋放,舒張血管平滑肌,進而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5]。
HF-REF屬中醫(yī)“心悸”、“怔忡”、“喘證”、“痰飲”等范疇。為心腎陽虛,六淫外邪、思慮勞倦、房事不節(jié)等誘發(fā)[6],為本虛標實之證。益氣強心湯方中黃芪、紅參益氣,附片振奮心腎之陽,白術(shù)、茯苓、防己、澤瀉、葶藶子、大腹皮健脾利水,丹參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麥門冬、五味子防止辛溫通利耗氣傷陰?,F(xiàn)代研究顯示黃芪有顯著的利水作用,而且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yǎng)、促進血液循環(huán)。國醫(yī)大師郭子光教授的經(jīng)驗顯示黃芪用于心衰浮腫可達100g之多[7]。附片有強心、抗休克、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擴張冠狀動脈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8]。全方契合病機,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