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耿秋1,楊秀珍1,藍凌燕2
(1.廣東省東莞市虎門中醫(yī)院一樓中藥房,廣東 東莞 523900;2.廣東省東莞市虎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900)
我院用綜合方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診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20~37歲,平均(28.5±4.09)歲。觀察組年齡24~35歲,平均(29.50±4.1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為單胎妊娠。
排除標準:有嚴重臟器官疾病,精神障礙,心腦血管疾病。
兩組均用中藥治療。黃芪、葛根各15g,山藥10g,白芍、杜仲、知母各12g,黃芩、麥冬各9g,甘草6g。日1劑,顆粒制劑,早晚2次開水沖服,15天為一療程,服用3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飲食及運動療法。①飲食療法:保證每日熱量的攝入為25.5~145.4J/kg,體質(zhì)量增長每日為500g左右。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主要以高纖維、蛋白質(zhì)、維生素、鈣、鐵等為主。多進食蕎麥、燕麥、玉米、花生、核桃仁等。減少或不食高糖分和高熱量的食物[1]。②運動療法:運動時間為飯后2h內(nèi),運動時長控制在20~30min,主要運動有適宜的家務活、散步、孕婦瑜伽等。在運動的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就醫(yī)。先兆流產(chǎn)者可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肢體運動。運動量以無疲勞感為宜,以降低和控制血糖[2]。
血糖變化、新生兒狀況、剖宮產(chǎn)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血糖變化以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紅蛋白(HbAIc)分析;新生兒狀況以早產(chǎn)、胎糞污染、巨大來分析。并發(fā)癥以子癲前期以及胎膜早破來分析。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FBG(mmol|L)2hFBG(mmol|L)HbAIc(%)治療組 50治療前 9.75±1.33 12.55±2.37 8.32±1.27治療后 6.26±1.52*△ 9.59±2.18*△ 6.13±1.45*△常規(guī)組 50治療前 9.69±1.25 11.94±3.47 8.16±1.35治療后 8.05±1.67* 10.69±1.71* 7.09±1.49*
兩組新生兒狀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狀況比較 例(%)
兩組剖宮產(chǎn)及并發(fā)癥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剖宮產(chǎn)及并發(fā)癥比較 例(%)
妊娠期糖尿病并沒有特殊的癥狀,只有極少數(shù)的患者在懷孕后出現(xiàn)口渴、尿多、容易饑餓、皮膚瘙癢、頭暈、全身乏力、勞累等等[3]。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原因為懷孕中晚期,由于胎盤會分泌過多的抵抗胰島素的激素,如胎盤泌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皮質(zhì)醇等靶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就會導致體內(nèi)的胰島素相對不足,從而引起糖尿病或者糖耐量異常[5]。
中藥聯(lián)合飲食及運動療法可促使代謝平衡,改善新生兒狀況以及預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