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英,楊素清*
(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骨科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受限,如未及時給予功能鍛煉,易對肢體功能的恢復造成阻礙,對患者預后的改善不利。為進一步提高骨科患者疾病的治療有效率,使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本文于本院骨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84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的護理干預方法,并對干預效果進行了觀察,報道如下:
于本院骨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84例作為樣本。以42例為一組,將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與對照組2組。
護理組包括男21例、女21例。年齡(37-84)歲,平均(58.41±3.12)歲。致傷原因:車禍14例、高處墜落11例、跌倒12例、其他5例。對照組包括男20例、女22例。年齡(35-87)歲,平均(58.36±3.20)歲。致傷原因:車禍13例、高處墜落12例、跌倒13例、其他4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組加強護理干預,旨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的積極性:(1)認知干預:對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是導致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差的主要原因。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認識干預,向患者闡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促進骨折愈合。(2)心理護理:焦慮、抑郁情緒嚴重,同樣屬于導致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差的原因之一。對此,護理人員應從溝通、鼓勵及安慰等角度入手,使之負面情緒得到緩解。(3)針對性指導:如患者未掌握功能鍛煉方式與方法,很容易對鍛煉效果產(chǎn)生影響,導致患者積極性下降。對此,護理人員應于患者鍛煉期間,給予其針對性的指導,為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的提升奠定基礎。(4)家庭護理: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家屬溝通的方式,使患者家屬能夠與護理人員一同對患者加以護理,使患者能夠在家人的鼓勵下,積極參與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評分的對比情況,包括健康知識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2項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鍛煉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1.4.1 健康知識評分
采用“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知識調(diào)查問卷”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對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
1.4.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采用“SF-36”量表評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高。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當p<0.05時,視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健康知識得分(98.68±0.42)、生活質(zhì)量評分(96.40±0.11),與對照組相比優(yōu)勢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評分的對比情況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的鍛煉依從性97.62%、護理滿意度95.24%,與對照組相比優(yōu)勢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鍛煉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n(%)]
對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焦慮與抑郁情緒嚴重、未掌握功能鍛煉方式與方法、家庭支持不足等,屬于導致骨科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差的主要原因。加強對患者的認識干預,對其功能鍛煉依從性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1]。通過溝通、鼓勵及安慰等方式,對患者加以護理。可使患者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緩解。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可使患者充分掌握功能鍛煉的要點,對之鍛煉效果的改善,及患者積極性的增強,均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2]。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上述方法護理后,患者健康知識得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護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與常規(guī)護理方法相比優(yōu)勢顯著(p<0.05)。表明,將心理護理及認知干預等措施應用到骨科患者的護理中,對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應將心理護理及認知干預等措施應用到骨科患者的護理中,使患者的功能鍛煉積極性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