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影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改革,文化育人成為當今時代的大潮流,也成為未來教育的主要趨勢。而學校德育就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體現(xiàn),小學德育肩負著文化育人的重要責任,因此小學德育工作者應積極推動小學德育的研究和發(fā)展,采取有效策略擺脫困境,發(fā)揮小學德育的文化育人作用。文章分析了小學德育的困境,并提出在文化育人視野下加強小學德育的策略。
關鍵詞:文化育人視野;小學德育;困境;策略
一、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
1.實施途徑單一,無法拓展教學文化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德育實施途徑都較為單一,采取單一的手段進行品德課教育,沒有將德育融入教育各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學中也多采用示范法、疏導法等完成各環(huán)節(jié)教學,而實踐教學方法、情感陶冶法較為缺乏。小學德育工作者對德育工作認識不夠深刻,忽視了如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課外娛樂活動等德育形式,造成德育知識和行為的割裂,無法拓展教學文化。
2.忽視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
在小學德育中,教師忽視了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利用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德育嚴重不足。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小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多種多樣,導致其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加上當代小學生多為家庭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整體呈溺愛、放松的狀態(tài),這些環(huán)境因素都可能影響小學生德育教育[1]。
3.師資隊伍建設緩慢,教師文化需要強化
要加強小學德育,就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師文化,建立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可以保障小學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但就目前來說,我國部分小學教師缺乏德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自身道德素質、文化不高,難以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貫徹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二、文化育人視野下加強小學德育的策略
1.樹立文化育人教學理念,尊重小學生性格發(fā)展
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小學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文化育人為主體,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性格發(fā)展,以其性格發(fā)展特點為基礎開展德育教育,促進德育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小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其思維較為活躍,但缺乏較高的自主性,且受成人影響,導致部分小學生道德意識缺乏。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課程知識教學,更要注重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認知, 教師應結合小學生性格特點,從細微處做起,滿足學生德育內在需求[2]。
2.拓展小學德育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小學生為主體開展的德育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且為了加強小學德育,還在課程中設置了較多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完成品德知識和行為的有效融合。在小學德育中,教師應明確教育目標,引入豐富德育資源,并不斷建設校園文化,讓小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文化氛圍,接受德育。學校還可以組織更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3.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各小學應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 教師道德素質、文化素養(yǎng),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應不斷深入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做好榜樣作用,用自身高尚品德熏陶學生,提高小學德育質量,提高小學生道德素質。
4.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小學生認知水平不高,但其內心卻極為敏感,極容易發(fā)生移情,因此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給予學生真摯的關懷,充分尊重學生想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行動、愛來感化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活動中,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總之,教育的核心作用即是教書育人。在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精神進行培育,用自身情感、道德品質等滿足學生德育內在需求,促進小學生情感升華。教師應樹立文化育人理念,加強小學德育,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雙燕.觸及心靈 深耕品格——打造“三和”德育文化[J].遼寧教育,2014(14):57-58.
[2]李賜平,楊小玲.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