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寬,彭方毅,鄔紅雨,禹小鳳△,李潤芝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1.檢驗科;2.皮膚科 408300)
糖尿病腎病是2型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率為20%~40%,嚴重影響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已成為2型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若在發(fā)病早期不加以有效干預治療,可最終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現(xiàn)探討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RBP)、脂聯(lián)素(ADPN)、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zhì)運載蛋白(NGAL)、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 C)與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該院門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健康體檢者60例。 2型糖尿病組60例(G2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6.21±8.15)歲。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腎病組60例(G3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6.64±7.98)歲 。 2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腎病組 60例(G4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6.37±8.28)歲。健康對照組60例(G1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5.18±8.34)歲。4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病情判斷標準參照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990年)》。G1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均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疾病、高血壓、各種急慢性感染病等;G2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20 μg/min;G3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為20~200 μg/min;G4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200 μg/min。G2組、G3組、G4組均排除各種急慢性感染病、各種腫瘤、肝腎功能疾病(G3組和G4組糖尿病腎病除外)、免疫系統(tǒng)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本研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
1.2標本收集 分別采集4組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3.0 mL,離心收集血清待檢。標本均排除溶血、污染、脂血。
1.3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Freedom Evolyze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由瑞士Tecan Schweiz AG公司提供。試劑為脂聯(lián)素測定試劑盒,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由上海撫生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血清RBP、α1-MG、Cys C檢測采用化學法,試劑由北京九強公司提供,NGAL檢測采用化學法,試劑由上海科華公司提供,實驗均在貝克曼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完成??崭挂葝u素水平(FINS)檢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儀器為羅氏E601化學發(fā)光儀,羅氏公司提供配套試劑。所有實驗嚴格參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待檢標本測定。實驗各指標質(zhì)量控制均在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受試者均于采血前1 d晨7:00時開始留取24 h尿,使用斑點膠體金法測定尿清蛋白濃度。血糖、血脂、腎功能檢測在美國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進行;糖化血紅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儀器為D10糖化血紅蛋白測試系統(tǒng),由美國Bio-Rad Laboratoriest,Inc 公司提供。
1.4結果判斷 RBP參考范圍為男36.0~72.0 mg/L,女22.0~53.0 mg/L;NGAL參考范圍31~180 ng/mL;α1-MG參考范圍為10~30 mg/L,Cys C參考范圍<1.03 mg/L。超過參考范圍上限表示結果陽性,聯(lián)合檢測時1個或2個指標超過參考范圍上限表示結果陽性,2個指標均在參考范圍表示結果陰性。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FBG×FINS)/22.5,HOMA-IR<3.8認為具有較低的IR,>3.8則是升高的IR[1]。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體質(zhì)量(kg)/身高(m2)。
2.1各組研究對象檢測結果比較 G3組和G4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顯高于G1組和G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5);G4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顯高于G3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0.05);G2組、G3組、G4組患者ADPN水平均明顯低于G1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G2組ADPN水平明顯低于G3組和G4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G4組ADPN水平明顯高于G3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研究對象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對應G1組和G2組分別比較,aP<0.05;與對應G3組分別比較,bP<0.05;與G1組分別比較,cP<0.05;與對應G2組分別比較,dP<0.05;與對應G3組比較,eP<0.05
表2 各檢測指標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n(%)]
注:與對應聯(lián)合檢測結果分別比較,fP<0.05,gP>0.05
2.2各檢測指標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 G3組和G4組患者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指標的靈敏度均超過80.00%,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均超過95.00%;G3組聯(lián)合檢測明顯高于各單項指標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但G4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3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度為88.33%(53/60)。見表2。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的導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致使腎臟受損的概率明顯高于健康者幾倍,早期腎損傷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確診、干預治療,易引起患者腎臟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傷,嚴重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安全[2]。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腎損傷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非常重要。
RBP是一種由脂肪細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有研究證明其水平變化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輔助診斷、病情監(jiān)控、預后效果判斷均有積極的臨床價值[3-4]。ADPN是1995年發(fā)現(xiàn)的膠原蛋白超家族成員[5]。KOSHIMURA等[6]研究表明ADPN從尿液中排出,糖尿病腎病患者其水平顯著升高,認為脂聯(lián)素升高可能是因為腎臟對脂聯(lián)素的清除能力下降所致。FUJITA等[7]研究顯示,血液和尿液ADPN在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體內(nèi)均顯著升高。NGAL是一種共價于中性粒細胞的明膠酶,李一飛等[8]動物實驗研究證明,小鼠被誘導腎臟受損1 h后其NGAL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小鼠,而且即使輕微的“亞臨床”型腎缺血也可檢測到其水平變化,因此NGAL對于早期急性腎損傷輔助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α1-MG和Cys C均是小分子蛋白,均報道與2型糖尿病腎病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能輔助診斷早期腎損傷[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G3組和G4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水平和HOMA-IR均明顯高于G1組和G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4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顯高于G3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2組、G3組、G4組患者ADPN水平均明顯低于G1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2組ADPN水平明顯低于G3組和G4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4組ADPN水平明顯高于G3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出現(xiàn)腎損傷時均有明顯的各指標水平變化,呈現(xiàn)逐步升高趨勢,對疾病的輔助診斷、病情監(jiān)測、預后效果判斷具有積極的臨床參考價值,目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ADPN水平升高的機制還不完全明確,推測是由于患者腎功能不全而刺激ADPN產(chǎn)生或導致ADPN清除障礙,其來源為循環(huán)血液,可能是患者大量清蛋白尿階段時ADPN升高是對機體的一種保護機制[11]。G3組和G4組患者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等指標的靈敏度均超過80.00%,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均超過95.00%,G3組聯(lián)合檢測明顯高于各單項指標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但G4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3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度為88.33%(53/60),說明各指標均有較好的靈敏度,且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聯(lián)合檢測以上指標更有意義,具有較好的特異度,能有效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有利于臨床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精準診斷。
綜上所述,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與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腎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血清RBP、ADPN、NGAL、α1-MG和Cys C聯(lián)合檢測能提高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的檢出率,其指標變化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診斷、病情治療、預后判斷均有較好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