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彩芳
(佛山市中醫(yī)院內分泌科,廣東 佛山 528000)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目前該病已成為腫瘤、心血管疾病后第三類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威脅的慢性疾病[1],且已成為全球范圍內頗受重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糖尿病患者不僅需要遵醫(yī)囑長期用藥控制血糖,同時還需要結合科學運動、合理飲食。目前很多糖尿病病人對飲食知識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做到科學飲食,以致糖脂代謝情況不佳[2],影響疾病控制。我院近年來嘗試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糖脂代謝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病人,均與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相符,患者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惡性腫瘤及感染患者,排除有嚴重消化系統(tǒng)疾病合并者、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溝通障礙、意識障礙者,排除近3個月接受對糖脂代謝有影響藥物治療者。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之隨機分為兩組各2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36~78歲,平均(56.43±3.47)歲;病程3~18年,平均(10.46±2.25)年;觀察組男15例,女9例,年齡37~77歲,平均(56.50±3.51)歲;病程3~19年,平均(10.52±2.19)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用藥并行用藥指導,觀察病情,定期測定血糖及血脂情況,指導患者科學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1)專題講座:在患者入院之后1周內,展開2次專題講座,鼓勵家屬陪同患者參與。第一場講座重點講解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營養(yǎng)知識、保持合理飲食對糖尿病的積極意義、提高患者重視程度。第二場講座講解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知識,如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如何根據血糖情況合理飲食、飲食原則、各種食物的熱量等,教會患者計算飲食熱量的方法。(2)小組談論:在第二次講座之后30min,將患者分成4~6人的若干小組,展開小組討論,患者根據糖尿病飲食標準,分析自身飲食情況是否合理,通過討論分析如何實現(xiàn)合理膳食。根據討論結果,小組成員共同制定糖尿病飲食計劃,如三餐食物、零食水果、加餐,細致到食物名稱與重量。制定出飲食方案后再次討論,并由護理人員及營養(yǎng)學專家分析點評。(3)發(fā)放知識手冊:為每位患者發(fā)放平衡膳食寶塔圖解、居民膳食指南、糖尿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等宣傳手冊,便于患者隨時閱讀。(4)個體化指導:每周營養(yǎng)??谱o士為每位患者展開一對一飲食指導1次,教會患者每天記錄自己飲食情況的方法,借助食物模型讓患者直觀了解食物重量,確保記錄準確。護士以營養(yǎng)分析軟件計算患者膳食能量、各營養(yǎng)素攝取量和推薦量間差距,根據患者喜好,提供個體化食譜建議。患者出院之后,每隔15d電話隨訪1次,繼續(xù)提供膳食指導。
(1)在護理前后展開血糖與血脂檢測,所用儀器為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VARIANTTM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儀測定患者護理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2)患者出院時展開上門隨訪或復診,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以非常滿意、滿意占比之和為滿意度。
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三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血糖代謝情況(±s)
表1 血糖代謝情況(±s)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8.81±1.05 6.28±0.74 14.05±2.13 8.75±1.07 8.65±1.74 6.46±1.07觀察組 8.78±1.12 5.87±0.65 14.12±2.08 8.03±1.02 8.60±1.69 5.64±1.35 t 0.096 2.039 0.115 2.386 0.101 2.332 P 0.462 0.024 0.454 0.011 0.460 0.012
治療前兩組TG、TC水平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兩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血脂代謝情況(±s,mmol/L)
表2 血脂代謝情況(±s,mmol/L)
TC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2.85±0.64 2.24±0.71 5.84±1.09 3.76±0.84觀察組 2.81±0.71 1.87±0.63 5.79±1.10 2.07±0.46 t 0.205 1.910 0.158 8.645 P 0.419 0.031 0.438 0.000組別 TG
對照組非常滿意11例,滿意6例,不滿意7例,護理滿意度70.83%;觀察組非常滿意17例,滿意6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5.83%;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x2=5.400,P=0.020)。
糖尿病患者不僅需要通過藥物控制血糖,同時還需展開飲食治療與運動治療。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科學飲食幾率必不可少的手段,其實施質量不僅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理念,同時還可伴隨患者終身治療過程,對其體重控制、血糖及血脂控制有直接影響[4]。
目前,很多醫(yī)院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相關健康教育仍存在教育方法單一、教育人員不足、教育效果不佳的問題,而傳統(tǒng)全家就餐的模式及中餐飲食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熱量攝取控制[5],這導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情況并不理想。另外,一些糖尿病患者雖然對糖尿病飲食知識有所了解,但飲食依從性并不高,不能主動改變不良飲食習慣[6]。為增強糖尿病飲食干預效果,近年來我科嘗試展開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豐富糖尿病飲食健康教育方法,采取專題講座、小組討論、護理人員一對一指導等多種方式,讓患者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通過小組成員彼此的鼓勵與督促增強患者依從性。為進一步落實營養(yǎng)干預效果,護理人員為患者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利用食物模型讓患者了解食物重量,以便其對食物熱量及計算方法有準確把握,同時還借助營養(yǎng)分析軟件,對每一位患者的飲食情況展開分析,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另外,護理人員鼓勵患者詳細記錄自己每天的飲食情況,長此以往,患者必然可以掌握食物熱量計算方法及飲食控制方法,其飲食行為也可得到改善。
本研究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正是因為觀察組患者飲食知識增強、飲食行為改善后取得的效果。另外,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升高,這是由于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促進了護患溝通,有助于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謝情況,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