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瑜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對于該病主要采用抗炎、氧療、支氣管擴張等方法進行對癥治療,并在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給予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治療,且療效顯著[1]。但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疾病的影響,對于需要長期進行治療的患者來說,會降低及治療依從性,從而無法到達理想的效果。因此,本院將對90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采用舒適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針對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年齡在59~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22±4.12)歲;治療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齡在57~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57±4.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流程包括:(1)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對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知識的缺乏,常常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這不利于醫(yī)護人員的預后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心理安慰,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并指導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關愛,從而使患者以從容、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治療,促進治療依從性。(2)在患者治療開始前,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起到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作用,并告知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后正確的呼吸方法;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且定期做好血氣的檢查工作。選擇與患者面部合適大小的面罩,并調(diào)整好合理的氧流量后,將面罩與患者面部緊密相扣。當患者持續(xù)吸氧10~20min后,連接呼吸機。(3)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定時對患者進行拍背、翻身,并指導患者做出正確的深呼吸、咳痰、咳嗽等動作;由于患者需要長時間帶著面罩,可能會對患者面鼻部造成壓傷,因此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進行固定時,應保證頭帶松緊度適宜。(4)康復護理,應在進行無創(chuàng)呼吸治療過程中,患者都需要保證臥床的狀態(tài),且治療時間較長。因此,護理人員對于癥狀穩(wěn)定的患者,應鼓勵在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如握拳、雙下肢屈曲、直腿抬高等,避免長時間的臥床導致患者肌力和耐力下降、腸功能紊亂等。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的(PH值、PO2、PACO2)等血氣情況。
兩組患者均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t檢驗進行數(shù)據(jù)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PH值與對照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治療組患者干預后的PO2、PaCO2指數(shù),對比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氣變化情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且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由于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與肺部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等異常炎癥反應有關[2]。該病主要累及于患者肺臟器官,但由于部分患者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應,如在早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病情會持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II型呼吸衰竭等不良反應,甚至出現(xiàn)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帶來巨大的壓力。目前,無創(chuàng)呼吸機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治療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療效顯著,主要是通過自主控制調(diào)整患者呼吸頻率,起到糾正低氧血癥以及高碳酸血癥的作用。而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過程中應用舒適護理干預,是為了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心理安慰等方法,使患者以從容、樂觀的心態(tài)來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促進其健康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于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應用舒適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恢復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