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 劉國方先生的書法雄強圓渾,儒雅含蓄,才氣橫溢,質(zhì)樸倔強,渾厚老辣,圓融端穆,清秀瘦勁,淡定出塵?;驗⒚摗⒒驈娜?、或疾速、或勁健、或秀雅,毫無拘束,自由自在,一派天真,他根本沒當“作品”來“創(chuàng)作”,都是作者內(nèi)心感情的自由抒發(fā)——當時情緒的自然流露。
【關鍵詞】溫婉“書卷氣” 凜冽“金石味” 藝術解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79
最早提到書法作品須具有“書卷氣”的是宋人黃庭堅(山谷)。他在《跋周子發(fā)貼》中說:“若使胸中有書數(shù)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這里提到的書法作品要得“韻”(即雅而不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高深的學識修養(yǎng)。具備這個條件,才不至于隨眾附和,才不會缺少雅韻而落入俗套。所以說有高深的學問,又無塵俗之氣,那么,這位書法家的作品就一定會韻味十足,這樣的作品才具有“書卷氣”。
如作品《聽雨聲》,以畫意入書法,得“干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畫要寫著畫,書要畫著寫,此之謂也。行筆縱橫不羈,體勢開張而不求工致。其書體氣息朗暢,骨力矯健,縱逸灑脫,結(jié)體開張。且神態(tài)自如,從容不迫,起筆收筆,轉(zhuǎn)換提按,似山蘊玉,雖不外耀鋒芒而精神內(nèi)涵,骨力中藏,有“圓勁古雅,意致悠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之意,存平和簡靜、從容中道而而以韻勝的書風。比如作品《禪茶一味》和《潔心清神》,字體在灑脫中蘊藏了一份嚴謹,筆墨運用干濕濃淡,對比生動自然,如行云流水,又不失穩(wěn)健感,可謂風姿翩翩,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兩幅大字旁邊的小字,更是玲瓏美觀。
劉國方先生的書法是作者個人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又是情感素質(zhì)的顯露。所謂“字為心畫”,我國歷代書法大家在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講究蓄意象于筆底,發(fā)美情于毫端。而筆跡正是心動情移的記錄,美思拂動的成形,神骨洞達的顯彰。所謂“字如其人”,字跡如腳跡,字意如心意。它可以引人入于性靈之特殊境界,情緒之異常氛圍,使其產(chǎn)生共鳴諧振。人們在觀賞劉國方先生的書法作品時,即會有這樣的心理體驗。
古人在詩書畫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中都特別注重神、韻、氣三方面,而這三者也正是“書卷氣”的集中體現(xiàn)。
劉國方先生行書《陶淵明詩二首》,觀之如行云流水,意暢神達,痛快淋漓。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音樂的神韻和詩歌的節(jié)律,既能聽得到,也能看得見。作品中的正氣、大氣內(nèi)斂而不驕躁,反而使人讀之有寧靜中卻飄然欲仙的感覺。這種發(fā)揮暗示功能而呈現(xiàn)出來的美學意蘊,令人久久回味,給人種種啟迪。
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劉國方先生對“書卷氣”的追求,是在不斷提高學識修養(yǎng)的前提下,在書法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深入“心悟”,在筆下逐漸體現(xiàn)出沖淡、超逸、含蓄、蘊藉、清奇、自然的藝術風格,以“尋幽探勝”的心情,去摸索神似、氣韻、風采的高境界。
金石味就是古代的人們澆鑄于金屬上或鐫刻于石頭上的文字所顯露出來,并被欣賞者感知的或高古或蒼?;驕啒慊蜢o穆或丑拙的氣息。從廣義上講,金石味從文字入金或上石即開始出現(xiàn)了。它的發(fā)展有一個從淡到濃的漫長的歷史過程。其構(gòu)成要素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商周秦漢時期的人所寫之字必然蘊含有當時的時代氣息;二是他們所寫之字經(jīng)過了模型和刀鑿的再創(chuàng)作;三是金石上邊的漢字筆畫因為一兩千年或更長時間的銹蝕風化而泐漫剝落并必然出現(xiàn)的某種程度的模糊狀態(tài)。
劉國方先生作書如戈戟森厲,極強調(diào)緊迫的用筆習慣,結(jié)構(gòu)每不外拓以見挑撻,也不求柔潤以圖妍媚,可謂獨樹一幟。
如作品《壽》兩幅,整幅作品結(jié)構(gòu)嚴謹,字字見用心,極具觀賞價值。同時,它道出了人世間的吉祥祝福,這個“壽”字是人們最為祈盼的祝愿。筆法剛勁有力,韻道十足,講究字體的造型之美、點畫的搭配之美、線條的變化之美。同時,第二幅下方的小字是對“壽”字的完美詮釋。幾行小字疏密相間,抑揚頓挫,生動自然,整體感覺流暢婉轉(zhuǎn),氣韻和諧一致。
例如作品《讀書不賤 守田不饑》,傳承于古又有所創(chuàng)新,章法布局合理,用筆瀟灑靈動,點畫勁挺,率真流暢,整體又富有韻律感,賞之一種高古飄逸之氣迎面而來,可謂神采頓生。
劉國方先生作書時儼然一位大將,如排兵布陣,布局氣勢雄渾,字字錯落有致,筆畫不偏不倚,雄健有力。因其作品已經(jīng)形成一種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使人讀之肅然起敬。這就是好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感動人,催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
劉國方先生的書法佳作《東臨碣石》,注重下筆姿勢,法度嚴謹,既具有力度美,又增加幾分飄逸之感,大字小字相映襯,清秀悅目,富有時代氣息。書法只有賦予了文化內(nèi)涵,它的藝術魅力才能千古流傳,整幅佳作字意結(jié)合得渾然天成,將中國書法的魅力展現(xiàn)得熠熠有神,讓人感受到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和境界。
劉國方先生的書法藝術品《琴歌酒賦》,字體清古,端莊雅致,書寫非常穩(wěn)重,墨跡與結(jié)構(gòu)在簡樸中蘊藏著藝術的張力,筆畫之間顧盼有情,輕重頓挫富有變化,琴歌酒賦,陶冶情操,構(gòu)建一個健康積極的精神家園。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彰顯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書法藝術功力。劉國方先生的書法藝術品《李白詩——將進酒》,其點畫中的撇與捺挺健有力,卻無劍拔弩張之態(tài)。結(jié)字搖曳多姿,清和剛健,從中可窺其鐵畫銀鉤,又時以側(cè)鋒取勢之主觀追求。全篇行間參差,錯落有致;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朗寬穩(wěn),雖字字不相連屬,然以氣貫通,頗有金石之味。總體感覺暢朗嫻熟、寬輟自然,文雅遒勁、格調(diào)非凡、氣勢宏偉,有雄強深邃的氣派。劉國方先生的書法《茶十德》,高貴典雅,用筆蒼勁有力,飄逸豐美,筆墨在精致中求變化,從容婉約,細微處可以看到運筆用墨的技巧變化和抒情傾向,大部空白,更添飄逸空靈的感覺,頗具美感,人生如茶,有平淡,有濃香,有冷暖,有悲喜,素心如簡,世事隨緣。佳作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別具風神,可稱逸品。
劉國方先生的書法《文章千古事聯(lián)及陶淵明詩》,筆勢蒼勁,拙勝于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tài)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于行楷書。有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蒼勁奇崛,氣勢雄健,結(jié)體變化多端,強調(diào)疏密,空間分割大起大落,如沖刀切石,痛快淋漓,雄重豐腴,端莊拙樸,且飄逸瀟灑,秀潤挺拔,遒嚴靈動,意致高遠,是一件難得的作品。
只寫唐宋行楷的人,不知劉國方先生長戈大戟之痛快;不行金石碑版的人,哪知劉國方先生生辣澀進、拙樸倔強,盡茅龍之神逸,盡山花爛漫之自然,盡山水急流之動態(tài),盡墨云壓來之氣象,團墨團水猶如寂籟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