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學徒制是新型師徒學習方式與學校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1],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科理論系統(tǒng)化的模式,遵循人的職業(yè)技能形成規(guī)律,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方式,以實際生產任務為主要教學載體,將所用到的理論知識融合到一個個生產任務中,從最簡單的任務入手,由低級到高級,最終完成培養(yǎng)滿足企業(yè)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務。
在現(xiàn)代學徒制的教學實踐中,吸收傳統(tǒng)師傅帶徒弟和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探索出了“四階段”技能訓練新模式,由低級到高級分為“抄錄、模仿、創(chuàng)造、評價”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也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從“扶著走路”到“領著走路”,從“自己走路”到“外出遠游”的過程;也是從“入門”到“進階”,從“出徒”到“帶徒”的過程。
以“FANUC系統(tǒng)數(shù)控銑床編程加工”課程為例,來說明“四階段”技能訓練新模式的內涵和特點。
1.抄錄。在學習了數(shù)控機床的基本操作后,在正式加工以前,學生還不會編寫程序,就由教師先編制好程序,學生再將程序輸入到機床控制系統(tǒng)中,完成程序的錄入、編輯、加工任務,即“抄錄”階段。本階段,學生完全按照教師設計好的任務和程序,由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務。
(1)主要特征。①學生初次接觸,沒有任何基礎,完全是一片空白;②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感性認識,入門;③不以掌握知識點和技能點為目標,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以讓學生對本課程(工種)有概況性的了解為主;④是屬于“扶著走路”的階段,是“入門”階段。
(2)教學指導的要點。①基本知識、技能的教學,要重點訓練動作、姿勢的規(guī)范,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思維方式,為后續(xù)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②訓練進度的安排不要求快,要扎實,保證學生能夠真正掌握;③訓練頻度、重復性較高;④指導的重點是入門性知識、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范。
(3)訓練內容的特點。①最經典的、最基本的、在以后訓練、工作中經常出現(xiàn)的,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②學習內容可擴展性強,能夠引出后續(xù)的較多的學習內容;③難度較低,訓練任務之間的跨度較??;④最基本的職業(yè)行為、職業(yè)習慣、道德規(guī)范、企業(yè)文化等。
(4)訓練載體的特點。①訓練載體(訓練材料、習題、例題等)有明確的、顯而易見的、唯一的答案;②一般應為經典的范例;③以典型工作任務的一少部分內容(片斷或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主。教師的指導工作量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工作量小。
例1:加工圖1所示零件,用G00和G01指令編寫程序,加工出槽寬等于刀具直徑,深度為2mm的矩形槽。材料為100×100的鋁合金(LY12),刀具為直徑12mm的鍵槽銑刀。
圖1 直線銑削
圖2 工件坐標系及走刀路徑軌跡
指導教師講解完G00、G01指令的用法后,分析該零件的特點及加工方法,講解編程方法:該例的工件坐標系設在工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圖2所示。走刀路徑軌跡如圖2所示,從A下刀,直線插補至B,直線插補至C,直線插補至D,抬刀。圖2的節(jié)點(刀具中心點)坐標分別為A(-25,-25)、B(-25,25)、C(25,-25)、D(25,25)。④程序詳解(見表1)。該例僅要求學生能看懂編程的方法,按照教師給出的程序錄入數(shù)控機床并進行加工。學生均能輕松地完成此項任務,這樣降低了初學的難度,有效克服了學生的為難情緒,豎立了信心,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模仿。學生在抄錄的基礎上,開始試著自己編寫程序,這時教師給學生的零件圖僅是在原來的零件圖上修改一兩個尺寸,或形狀上很小的一點變化,其相應的程序也僅做簡單的修改即可。學生參照教師給出的樣例,完成一個新任務的部分工作內容。
(1)主要特征。①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接觸,僅有很少的基礎,還很不熟練,僅能完成簡單的工作;②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基本知識、技能,提高熟練程度;③屬于“領著走路”的階段,是“進階”階段。
(2)教學指導的要點。①在原有的基礎上變更少量的內容,所變更的內容就是學習的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部分;②初期變更的內容很少,以后逐步增多;③解決問題的思路要開闊,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將所有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都列出來,選擇最合適的;④指導的重點是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
(3)訓練內容的特點。①構成本課程(工種)的主要的或核心的知識、技能,能覆蓋本領域60%以上的工作任務;②本層次的學習內容構成了本課程的主體框架;③由易到難,跨度較大。
表1 零件加工程序
(4)訓練載體的特點。①訓練載體有較確切的答案;②與新學的知識明顯相關,一般只能用新學的知識才能解決;③以單項訓練為主。教師的指導工作量逐漸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工作量逐漸加大。比如在圖1中更改一下A、B、C、D中一個或兩個坐標位置,讓學生在原來程序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圖紙坐標點與所加工零件形狀關系的理解,有利于掌握編程的內在實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編程加工以下零件:
例2:如加工圖3所示零件,用G00和G01指令編寫程序,加工出槽寬等于刀具直徑,深度為2mm的矩形槽。材料為100×100的鋁合金(LY12),刀具為直徑12mm的鍵槽銑刀。
圖3 直線銑削練習
教師講解完畢后,給出參考程序如表2所示。所給出的程序不完整,需要學生自己補充完整,所補充的內容就是學習的重點。通過這個例子,使學生對編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讓學生明白,編程并不難,程序的開頭與結尾都有固定的模式,理解并記住就行;程序的主體部分,根據零件輪廓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句程序都對應著一段刀具的移動軌跡,可以在圖紙上標出刀具移動的軌跡,算出坐標點,每一個刀具移動都對應一句程序,快速移動不加工的用G00指令,直線切削的用G01。學生通過不斷模仿,會逐步掌握該課程(工種)的主要知識和技能,為獨立完成工作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3.創(chuàng)造。隨著訓練的深入,學生逐步可以自主編寫數(shù)控程序,并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即“創(chuàng)造”階段。
(1)主要特征。①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比較熟練;②能在教師的少量指導下完成中等難度的工作任務;③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經驗,提高熟練程度,初步解決實際問題;④屬于“自己走路”的階段,可以“出徒”的階段。
(2)教學指導的要點。①學生已有一定經驗,熟練程度不夠,要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逐步培養(yǎng)技巧,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對于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宜直接告訴其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嘗試、試驗、對比,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③指導的重點是知識、技能的靈活應用。
(3)訓練內容的特點。①構成本課程(工種)領域的較高層次或難度較高的知識、技能;②相當于企業(yè)中等偏難的工作任務;③訓練的重點是教會學生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
表2 零件加工程序
(4)訓練載體的特點。①訓練任務有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一般僅有一種解決方案最合理;②與新學的知識相關性不明顯,運用過去的知識也能解決,只是方法優(yōu)劣的差異;③以綜合訓練為主。教師的指導工作量較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工作量較大。此時,學生所編寫的程序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在模仿階段要求學生記住程序開頭和結尾的固定格式也根據實際需要會有所變化,不再是固定的(在學習初期,作為固定格式要求學生記住是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一切都根據實際需要來編寫。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中等偏難的加工任務。無論多么復雜的零件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幾何形狀組成的,掌握了簡單形狀的加工方法,就能完成復雜零件的加工。此階段訓練的重點就是如何將復雜的零件轉化成一系列簡單的幾何形狀,并一一加工出來。
4.評價。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生產實踐,達到非常熟練的時候,就可以評價其他同學編寫程序的優(yōu)缺點,并且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就是所謂的“評價”階段,也是編程的最高境界。此時可以成為“師傅”,可以指導他人,帶“徒弟”。
(1)主要特征。①學生有較扎實的基礎和比較豐富的經驗,非常熟練;②能在教師的少量指導下完成較難的工作;③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比較各種可行方案的優(yōu)缺點;④屬于“外出遠游”的階段,是可以“帶徒”的階段。
(2)教學指導的要點。①學生已有一定的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指導的重點是技巧性知識,是技能、知識的升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②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③指導的重點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研究、探索進行技術攻關的能力,總結、提煉形成技能技巧的能力。
(3)訓練內容的特點。①構成本課程(工種)領域的知識、技能較少,主要是本課程(工種)以外的“跨界”的相關知識、技能;②需要靈活運用以前所學知識和技能,結合跨界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才能完成相關任務;③相當于企業(yè)較難的工作任務。
(4)訓練載體的特點。①訓練任務有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一般有2~3種解決方案較合理,需要尋求另外的條件才能確定最優(yōu)方案;②本課程(工種)的知識相關性不明顯,需要運用多種跨界的知識、技能才能解決;③以實際應用為主。教師的指導工作量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工作量大。
1.符合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形成規(guī)律。本耐(P.Benner)和德萊福特(S.E.Dreyfus)等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職業(yè)技能遵循“從初學者到專家”的邏輯發(fā)展規(guī)律,其發(fā)展過程分為初學者、高級初學者、有能力者、熟練者和專家等5個階段[2]。職業(yè)教育的任務是把學生從較低的發(fā)展階段順序帶到更高級的階段,其過程是“從完成簡單任務到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發(fā)展過程。其學習過程共四個階段,分別是入門階段、初步工作經驗階段、初步的專業(yè)人員階段、實踐專家階段,與本文的抄錄、模仿、創(chuàng)造、評價四個階段相對應。
2.符合現(xiàn)代學徒制的教學需要?,F(xiàn)代學徒制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它是以企業(yè)真實的生產任務為載體,在企業(yè)導師或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直觀的觀察、模仿而逐步內化,形成自己操作技能的過程[3]?!八碾A段”技能訓練新模式揭示了這一過程不同階段的內在機理和特點,使企業(yè)導師或教師更有針對性、更加自覺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指導現(xiàn)代學徒制的教學實踐。
3.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八碾A段”技能訓練新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因材施教,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該模式僅在初期教師的指導比較多,隨著訓練的深入,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教師的指導越來越少,進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