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xué) 殷愛梅
例1、我們在初中學(xué)過,如圖1,在線段AB上,存在一點C,若滿足則稱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圖1
注:從線段的比例中項或者形如一元二次方程x2+x-1=0都可以得到在各類題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可直接應(yīng)用,從線段推廣到多邊形,有黃金三角形,黃金矩形,正五邊形等,黃金分割點給人以美感,在正五邊形中,則有更美妙的式子和圖形。
例2、如圖2,在正五邊形中,連接各對角線,得到五角星和黃金三角形,記黃
圖2
同時點F是線段GE的黃金分割點,點G是線段BF的黃金分割點。
有 BE∶BF∶BG∶GF=1∶K∶K2∶K3,在這個美妙的式子背后,包含著多個黃金三角形如銳角三角形AGF和鈍角三角形AFE等。
在中考中,出現(xiàn)了一些黃金比的問題,下面從兩個例子來看看。
例 3(2017宿遷中考)、如圖 3,矩形ABOC的頂點O在坐標(biāo)原點,頂點B、C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頂點A在反比例函數(shù)y=k(k 為常數(shù),k>0,x>0)的圖像x上,將矩形ABO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90°得到矩形 AB′O′C′,若點 O 的對應(yīng)點O′恰好落在此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
圖3
分析:本題中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在第一象限,可由圖像上點的橫坐標(biāo)與縱坐標(biāo)的乘積是定值k入手,再由旋轉(zhuǎn)圖形對應(yīng)線段的不變形,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
∴CA·AB=CB′·BC′。
∵矩形ABO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90°得到矩形 AB′O′C′,
∴AB=AB′,CA=AC′,
∴CA·AB′= (CA+AB′)·(AB′-AC)=AB′2-AC2。
注:解出的結(jié)果是黃金比,從而說明矩形ABOC是黃金矩形。本題巧妙之處是反比例函數(shù)與黃金矩形的綜合應(yīng)用??勺兪饺缦拢?/p>
例 4、(2017宿遷中考)如圖 4-1,已知⊙O的半徑長為1,AB、AC是⊙O的兩條弦,且AB=AC,BO的延長線交AC于點 D,聯(lián)結(jié) OA、OC。
(1)求證:△OAD∽△ABD;
(2)當(dāng)△OCD是直角三角形時,求B、C兩點的距離;
(3)記△AOB、△AOD、△COD 的面積分別為 S1、S2、S3,如果 S2是 S1和 S3的比例中項,求OD的長。
圖4-1
圖4-2
圖4-3
圖4-4
分析:(1)由△AOB≌△AOC,推出∠C=∠B,由 OA=OC,推出∠OAC=∠C=∠B, 由 ∠ADO=∠ADB, 即 可 證 明△OAD∽△ABD;
解:(1)在△AOB和△AOC 中,
∴△AOB≌△AOC,∴∠C=∠B,
∵OA=OC,∴∠OAC=∠C=∠B,
∵∠ADO=∠ADB,∴△OAD∽△ABD.
分析:(2)如圖 4-2中,當(dāng)△OCD 是直角三角形時,可以證明△ABC是等邊三角形即可解決問題;
解:(2)如圖4-2中,∵BD⊥AC,OA=OC,∴AD=DC,∴BA=BC=AC,∴△ABC是等邊三角形,
分析:(3)如圖 4-3中,作 OH⊥AC,垂足為點H,設(shè) OD=x,先得出 AD2=AC·CD,這就是線段的比例中項公式,進而得出AD與AC的關(guān)系,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進行轉(zhuǎn)化即可解決問題;
解 :(3)∵OA=OC,∴ ∠OAC= ∠C=∠B,
∵∠ADO=∠ADB,∴△OAD∽△ABD.
如圖4-3中,作OH⊥AC,垂足為點H,設(shè) OD=x。
∵S2是S1和S3的比例中項,△AOB≌△AOC,
化簡得 AD2=AC·DC,可得 AD=
注:本題第(1)、(2)小題考查圓綜合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知識,是為第(3)小題鋪墊,第(3)小題是題目的亮點,出現(xiàn)的是面積的比例中項,題目比較新穎,我們以前只學(xué)過線段的比例中項問題,所以解題的關(guān)鍵是運用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要設(shè)法轉(zhuǎn)化為線段的比例中項問題,從而根據(jù)黃金比,避免了大計算量,這種方法構(gòu)思巧妙。另外,由面積的比例中項,我們可聯(lián)想到體積的比例中項,故可變式如下:
如圖4—4,在直三棱柱A1B1C1-A2B2C2中,D1、D2分別為棱 B1C1、B2C2上的點,且D1D2∥A1A2,棱柱被分成兩部份,記A1B1D1-A2B2D2、A1C1D1-A2C2D2、A1B1C1-A2B2C2的體積分別為V1、V2和V,如果V1是V2和V的比例中項,且B2C2=2,求B2D2的長。
分析:由體積的比例中項先轉(zhuǎn)化為面積的比例中項,再轉(zhuǎn)化為線段的比例中項即可求解。
在有的立體幾何題目中,由特定的體積關(guān)系也可轉(zhuǎn)化為線段的比例中項。
例5、如圖5,設(shè)三棱柱有一內(nèi)接三棱臺,且三棱臺的體積等于三棱柱體積的請問:三棱臺上、下底面對應(yīng)邊長的比為多少呢?
圖5
分析:三棱臺的下底面的邊長恰好為三棱柱下底面的邊長,先由二者體積關(guān)系列出方程,從而轉(zhuǎn)化為三棱臺上下底面積的關(guān)系,再根據(jù)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最終求出對應(yīng)邊的比。
解:設(shè)三棱臺的上、下底面其中一條對應(yīng)的邊長分別為a1、a,上、下底面的面積分別為 S1,S2,高為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