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王光耀 任坤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板橋鎮(zhèn)第一小學
眾所周知,小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增強小學生的體質(zhì),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發(fā)展的頭等大事。為了改善學生的體質(zhì)情況,作為世界上最受人們歡迎、開展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刻的體育項目,足球被贊譽為“世界第一運動”,每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牽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緒。同時,足球運動還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于是,以“陽光體育,快樂足球”為基本理念的校園足球運動開始走進小學課堂。它集健身性與娛樂性于一身,旨在引導廣大小學生接受足球,參與到足球中來,使他們沐浴在陽光下——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
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強身健體,還能在塑造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發(fā)揮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因為足球運動具有明確的規(guī)則性和紀律性,同時又是一項體力消耗運動,所以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禮儀素養(yǎng)、團隊精神、拼搏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等。毋庸諱言,比起城市小學生,農(nóng)村小學生的文明舉止稍遜一籌,在很多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改善。所以在農(nóng)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運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進一步增強農(nóng)村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還能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夯實基礎[1]。下面我就板橋一小“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情況向大家做一整理、分析。
板橋一小地處板橋集鎮(zhèn)中心位置,校園面積有限,用于開展體育教學及其他訓練活動的場地緊張。目前板橋一小沒有標準足球場地,平時訓練僅能借用附屬幼兒園供幼兒活動的一塊不足35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場地設施簡陋,與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相差甚遠。這塊場地不僅不能滿足學校在教學及訓練等方面的需要,而且與幼兒園教學沖突,日常訓練只能選擇在幼兒園課前或者放學后進行,極大地限制了足球在我校普及開展的時間和方式。
足球教師在學校開展足球活動中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是活動過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是學生的教育者和指導者。在校園足球活動開展中,足球教師在活動組織、訓練中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視,足球教師的配置能夠滿足校園足球開展的需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整個蒙城縣足球教師缺額嚴重,許多中學,甚至高中都沒有專業(yè)的足球教師,而處于偏遠的板橋一小更是如此,缺乏專業(yè)甚至半專業(yè)足球教師,更別提足球教練,前期訓練只能依靠非專業(yè)足球教師或其他學科的老師代替,體育課主要以帶著學生進行非規(guī)范的傳球、帶球、射門等基礎訓練,訓練內(nèi)容和方法更多來自于教師自學、書本或者視頻。
首先,對于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消息相對閉塞,家長對于足球了解和關心的程度遠比不上城市,許多家長對孩子進行足球訓練的態(tài)度消極,甚至是抵制。其次,外部環(huán)境和氛圍不濃,缺乏動力。無論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認同一個觀點: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在小學基礎教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往往給予孩子們很大的學習壓力,擔心訓練“苦”“累”“意外受傷”等,要求他們“一心只讀圣賢書”。忽視了孩子們現(xiàn)在的身體素質(zhì)發(fā)育,外界沒有給學生一個進行足球運動的良好思想引導,學生自身認識水平又較低,所以對足球運動的重視度較小。最后,小學生對足球的興趣不夠,缺乏內(nèi)動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自制力較差等因素,不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只有極少數(shù)的男孩子對足球訓練稍有興趣,還只是那種不受控制的玩性使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女生而言,足球課程只是自己的一種負擔,不能從中獲得樂趣。
在板橋一小校園足球基礎保障缺失,師資力量極度匱乏,開展環(huán)境惡劣的情況下,師生們積極利用現(xiàn)有條件,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戰(zhàn),探索出開展校園足球的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狀況的策略。
足球教學、訓練課、興趣培養(yǎng)等課時計入教師課時工作量,帶隊參加比賽獲得名次另設獎勵,促使廣大教師更愿意對學生進行業(yè)余足球的指導和培訓。對于學?,F(xiàn)有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一、向積極上級教育部門申報場地建設,同時對校園內(nèi)小廣場進行軟化改造,使之成為可開展足球訓練、教學的場地,二、借用毗鄰中學、幼兒園場地開展課余訓練,主動開發(fā)和合理安排學校場地使用效率,做到“一地多用”。三、購置訓練器材,專設了體育器材管理員,完善了足球課外出借的制度,
學校根據(jù)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根據(jù)教育局的政策導向,將足球教育教學成果列入班級及教師個人的績效考評,以此激勵教師投入到校園足球教學工作中去。
學校對教師建立了科學的、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對足球隊及其相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評估,并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其目的在于,通過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科學的激勵校園足球工作者,調(diào)動其積極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進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
在上級沒有足球教師專項招聘計劃的情況下,與合肥師范學院合作,建立“體育教師、體育教育合作試驗項目”。合肥師范學院負責學?,F(xiàn)有體育教師的足球教學培訓,選派大學生來學校頂崗實習教授足球課。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合作機制,他們可以從專業(yè)的角度,為校園足球的良性發(fā)展提供具體支持。學校還外聘了具有專業(yè)水準、多年經(jīng)驗的足球教練常駐學校,對學生進行教學與訓練,并積極組織足球教師進行外出培訓活動,同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
1.在宣傳方面,板橋一小通過多渠道及時發(fā)布校園足球信息及相關動態(tài)。不僅如此,板橋一小還積極發(fā)展校園足球文化。學校里隨處可見的足球標語、油漆在操場圍墻上的球星照片,甚至校園里的足球垃圾桶無一不傳遞著校園足球文化。
2.學校通過家訪、家長會、現(xiàn)場觀摩、樹立榜樣人物等方式,消除家長的疑慮。如:召開“享受足球 快樂運動”主題班會,邀請家長旁聽。講解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從觀念上改變以成績?yōu)橹髋卸ㄒ粋€孩子好壞的看法。這年齡段的孩子都在長身體階段,多多參加運動,加快新陳代謝,增強體質(zhì),有助于孩子身體的成長。素質(zhì)的提高。
3.足球進課堂 學校每周都安排一節(jié)足球課,利用足球課向同學們講解足球知識,學習基本動作,培養(yǎng)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學校還把“足球進校園”活動和學校特色“陽光大課間活動”結合起來,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進行足球活動、游戲。并從班級中挑選有足球特長的學生,組建足球興趣班、興趣小組。
1.教師督導訓練與學生自主訓練相結合
課余訓練方面,板橋一小采取教師督導訓練和學生自主訓練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督導訓練主要集中體育課、每日大課間及早晚課余訓練時段。分層次、分年齡,分時段進行。例:每周一、三、五這三天四五六年級進行訓練、比賽;每周二、四由低年級隊員進行基礎性訓練。體育課上教學與課余訓練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課上打牢基礎、重復訓練鞏固技術動作,課余周末的集中訓練、競賽,二者結合,學生進步迅速且興致盎然。
學生自主訓練部分主要體現(xiàn)在周末,學校訓練隊學生自愿到縣城第三小學集中培訓,在城關三小專業(y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更系統(tǒng)的學習,并在日常訓練和興趣活動中開展“小先生教學法”由校隊隊員們進行技術展示、‘大帶小’‘小隊長負責制’等形式。這種以足球興趣小組的做法深得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好評,也成為了板橋一小校園足球工作的一大亮點。
2.“生生踢球、班班有隊、校校參賽”
板橋一小利用體育課和陽光大課間讓學生參與到足球中來,力爭每位學生都了解足球,掌握一些足球的相關知識。各班級成立班級足球隊,在學校組織,教師輔導下進行訓練,每月組織各個班級進行足球技能大比拼,對于優(yōu)勝班級,給予物質(zhì)及精神獎勵。建立校園足球聯(lián)賽機制,學校、年級、班級三級校園足球比賽定期舉辦。定期學校邀請蒙城三小、蒙城九中、蒙城仁和路小學、利辛新張集小學等特色足球學校進行校際之間的友誼賽,讓學生觀摩,從中有所收獲。板橋積極備戰(zhàn)參加“姚基金”中小學校園足球賽、亳州市小學校園足球聯(lián)賽、城縣校園足球聯(lián)賽。因此,由于足球隊訓練方式眾多,校內(nèi)、外的競賽機制趨于完善,以此為契機的校際交流頻繁,真正做到了“生生踢球、班班有隊、校校參賽”。
3.注重學生學訓時間的合理分配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開始不排斥校園足球活動,甚至很多以前不喜歡足球的學生都對足球產(chǎn)生了興趣,從日常的體育課和大課間到足球社團活動、各類競賽,足球占據(jù)了學生相當一部分的業(yè)余活動時間。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影響休息或影響學習等。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召開主題班會。講演,向學生宣講足球活動與學習、休息的時間如何協(xié)調(diào),并建議教師及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共同解決學訓時間分配的問題。
4.注重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足球運動體能消耗大,危險系數(shù)也較高,這也是家長對校園足球不支持的原因之一。學校常規(guī)訓練以基本功為主,比如快慢跑體能訓練、帶球過人靈活性訓練、踢球足部力量訓練等,把足球運動的難度分解,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練習。而對于有天賦的學生來說,再組織難度較高的比賽等訓練。學校對于運動傷害的處理有相應的急救措施,為小足球運動員全員提供校方責任險、運動傷害險、意外傷害險等保險,減輕了受傷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
經(jīng)過為期兩年的實踐探索,板橋一小校園足球開展狀況得到全面提高,2017年還獲批市級足球特色學校,2018年獲批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成為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學生及家長對足球運動的認識程度支持程度較開展初期顯著提升;校園足球文化開展豐富多彩,不同年齡層次的足球社團、興趣班、訓練隊相繼成立;與更多的兄弟學校建立了穩(wěn)定的校園足球聯(lián)賽機制,交流學習頻度增加,整體水平提升快;校園足球成為我校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充分利用這一基地,培養(yǎng)全面的、合格的、當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1.農(nóng)村小學注重地區(qū)差異性,因地制宜開展校園足球,把校園足球作為提升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一個基地。
2.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學條件以及場地設施的建設強調(diào)實用性,一切從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出發(fā)。積極組織教師通過觀摩、學習及培訓,提髙并擴大校園足球開展的師資力量。
3.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參與、多方籌措方式支持校園足球發(fā)展的經(jīng)費投入機制。教育部門要優(yōu)化教育支出結構,把校園足球經(jīng)費列入教育經(jīng)費內(nèi)統(tǒng)籌安排,確保校園足球工作的開展;體育部門要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钣糜谛@足球工作的開展。
4.合理分配、調(diào)節(jié)與足球教學、訓練與文化學習之間的時間,讓兩者共同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