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摘 要: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其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服務及數據使用方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使用大數據技術,能夠使高職院校對教學管理及數據資源使用利用數據篩選方式對數據背后規(guī)律進行分析及挖掘,從而得到有價值的東西。根據數據進行科學決策,使高職教育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關鍵詞:高職;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18-0181-0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big data era,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his contex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ervices and the use of data has also changed. With big data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ake use of data screening methods to analyze and mine the law behind the data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ata resources, so as to get something of value. According to the data to carry on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is supposed to b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ig data platform
大數據也稱之為巨量資料,其指的是其中所包含的資料量規(guī)模無法利用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中進行管理、處理及整理,從而為企業(yè)經營及組織決策提供基礎。大數據具有海量數據規(guī)模、多樣化數據形式及來源、動態(tài)及復雜數據體系和獲得巨大價值產品及服務。另外,基于技術實現過程分析,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利用快速挖掘、處理及分析從大量數據中獲得具有應用價值的全新技術架構。大數據使用能夠為高職教育提供一定的方便,比如高職思政教育,比如重構教育科學性、前瞻性及開放性的特點,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有效實現個性化教育。根據網絡課程,實現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根據多樣化評價對象及科學評價方式,對教學體系進行豐富?;诖?,本文就對高職思政教育中使用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
一、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的運行情況
高職教育目前在互聯網時代中越來越個性化,信息能夠成為可量化、可捕捉及可傳遞的數據。利用使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教育。學生能夠自己實現學習內容,教師和學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過程中。在全新數據時代中,大量數據分析使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影響。在教育中,數據成為教學改革中顯著的指標,比如考試成績、入學率、出勤率、升學率及輟學率等。對具體課堂來說,數據能夠說明教學效果。
課題組以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為基礎,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針對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應該采用何種形式構建、選擇哪些現有的交互式平臺做架構、采取什么樣的流程、在建設大數據平臺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規(guī)避的風險有哪些、平臺中各角色如何定位、以及最終大數據平臺上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之間如何銜接和聯動、數據如何存儲、加密、運用等一系列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課題研究及實施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準備階段。從2016年9月到2016年12月,課題組在大一新生中進行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篩選出受眾面廣、容易操作、兼容性強的軟件應用程序,加入到平臺的構建中來。平臺以思政教學門戶網站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和接入口徑,“嫁接”融入QQ,“雨課堂”,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進行多維度浸入式教學。
在班級管理方面,由于QQ在學生中普遍使用比較頻繁,建立班級群十分方便,所以班級日常管理依然使用QQ,輔導員可以通過手機就能進行日常的學生工作管理。優(yōu)勢在于:使用廣泛,反應迅速,便于集中管理,與門戶網站銜接沒有技術難題。缺點在于:對于教學而言功能單一,僅適用于信息交流,上傳下達。
在課堂教學方面,思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使用“藍墨云班課”+課件。教師可通過APP高效率完成簽到,上課期間隨時可以發(fā)布話題和搶答,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的交流探討中來,也可以通過選人的方式指定學生完成特定的任務,提升師生間的課堂互動效果。隨堂測驗支持單選題、多選題和簡答題三種題型,教師可以設置多道題,每道題也可以自主設置選項數量。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發(fā)布作業(yè)來鞏固學生的課上所學,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發(fā)布時可以設置完成時間,可以選擇立即發(fā)放和保存待發(fā)放。同時還可預覽、刪除、新增等作業(yè)題目。
微信公眾號便于解決課前、課后的問題,學生通過公眾號提前了解下次課程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分享網絡云盤上的音頻、視頻資源,提前構建學生的背景知識,并布置相應的討論題目。這樣處理,學生能更好的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通過討論來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學生如果有疑問,也可以在公眾號的后臺給任課老師留言。
第一個階段主要根據數據分析,選取合適的移動APP,通過對比進行篩選,然后將APP嫁接入思政門戶網站,調試硬件設備,組織思政教師進行第一次信息化教學培訓。
第二階段是試運行階段。從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這個階段主要是數據收集整理,大數據平臺模塊的選擇和框架的搭建。思政平臺分為五個大的模塊,分別是:個人信息模塊,課程設置模塊,學生管理模塊,教師教學模塊和學生學習模塊。其中每一個模塊又分為不同的應用層級,例如,教師教學模塊中有四個應用層級:課程建設與管理,學習流程支持,答疑作業(yè)考試管理,資源儲備管理。學生學習模塊中有六個應用層級:預習,討論,答疑,復習,作業(yè)和考試。學生管理模塊可以根據不同學校部門的要求進行個性化的設置。這些模塊相互配合使用,學生在課前通過門戶網站進入登記基本信息,進入到自己的網上課表,查看學習內容和進度。根據微信公眾號中,任課老師發(fā)布的課程要求,選擇資料進行預習和討論。課堂上,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內容講解、提問和測試,布置課后作業(yè),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系統(tǒng)按學號自動生成考勤、作業(yè)和測試結果,供教師、輔導員和教務部門查詢。試運行階段主要考察各模塊之間的關聯性,測試各種APP在和門戶網站銜接有哪些技術問題,如何能形成數據無障礙交互等問題。
第三階段是完善階段,從2018年1月至今。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在我院新生思政教學中使用率達92%左右,學生很快能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氣氛相較以前的傳統(tǒng)課堂活躍了許多。由于部分教室硬件條件限制,以及無線網絡的覆蓋率短時間很難實現全覆蓋,導致平臺的使用率無法達到100%,有待后期硬件升級。
其次,各種軟件還需要進一步的磨合,有些需要置換。例如,之前的課堂教學用藍墨云班課,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部分老師選擇了其它的工具,我們進一步比較了幾種工具的優(yōu)缺點?!坝暾n堂”和“藍墨云班課”比較,優(yōu)勢在于:1.不需要下載專門的APP,直接在微信里搜索公眾號就可以使用,學生使用方便,不需要考慮手機的系統(tǒng)問題和內存等硬件是否達標;2.可以直接插入PPT(對于office的版本有要求),安裝好程序后,教師打開課件就可以直接在工具欄里面看到“雨課堂”,學生打開手機可以通過掃碼、輸入密碼等多種方式,將實現自己的手機與教師的課件同步。3.思政教師時常要進行多個班級的教學,現在可以在自己的手機里面及時對班級進行教學管理,學生按學號顯示學習進度,作業(yè)及測驗情況,教師能隨時隨地進行針對性指導。缺點在于:缺少思政教學方面素材的儲備,不能以模塊的方式調用資源,相比較而言,超星思政課輔助教學系統(tǒng)有強大的素材儲備,教師借助該系統(tǒng)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多樣化。這些工具可以根據每個學校思政教師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這個階段,我們進行了第二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培訓,請專家、名師到學校來介紹具體的經驗和做法。加強師資培訓,讓思政教師不單單會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用好大數據平臺,更是需要大家能通過這些工具解決以往傳統(tǒng)課堂上難以解決的問題,轉變思路,讓課堂“活”起來。
二、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應用挑戰(zhàn)
(一)對高職學生主流價值觀創(chuàng)建造成影響
基于學生層次分析,大數據信息具備開放性的特點,信息傳播不會受到約束及限值,所以在大數據中會具有大量非主流信息、低俗信息的傳播,高職學生價值觀并沒有完全的成型,并且好奇心比較強,也缺乏社會經驗,無法分辨大數據中信息的優(yōu)劣,在閱讀不良信息之后就會產生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基于思想教育工作人員層次來說,大數據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教師主體地位動搖。傳統(tǒng)高校思政教育中,因為時間地點的限制,大部分都是課堂、座談或者個別學生談心等方式,此教學方式直接,并且反饋及時。但是在大數據傳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QQ、互聯網、微信等獲得信息,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教育及管理人員的權威,對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造成了影響。所以,思想教育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面對以上問題,使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實現技術的加工,以此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需求,并且提高自身技術知識,實現知識、信息的再創(chuàng)造?;诖髷祿脚_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目前的主要問題就是信息發(fā)布不需要審核,各種信息充斥網絡中。那么就要有效確定信息編輯權限、審核權限及發(fā)布權限,制定信息發(fā)布的規(guī)章制度,并且嚴格執(zhí)行[3]。
(二)教學內容不足
大數據平臺屬于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載體,其具有思政教育工作作用。目前校園中使用的APP主要對學生提供新聞資訊、自習室分配情況等,雖然信息量較為豐富,但是卻無法成為思政教育中的主要資源。比如思政教育平臺內容體系較為龐大,而且體系不夠明確,沒有思政教育根本性問題版塊。所以,在大數據平臺中設置思政教育板塊,但是只是單純的照搬教材中的思政內容。因為此階段學生思想結合度較低,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利用大數據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使大數據平臺對于學生吸引力有所降低[4]。
(三)硬件設備問題
目前,在使用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硬件設備及網絡覆蓋問題,從而對教學效果造成了影響。比如在創(chuàng)建的大數據平臺的過程中投入的資金較少,無法滿足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需求。導致無法實現高職思政專業(yè)結構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最終導致學生發(fā)展不均衡。雖然目前高職院校大數據平臺規(guī)模較為龐大,但是缺少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能力。就相當于具有完美外殼,內部硬件軟件無法滿足時代需求。所以,高職思政大數據平臺硬件設備方面需要有效的提高[5]。
三、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一)加強思政教育隊伍創(chuàng)建
大數據平臺對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高職院校領導層對于大數據作用較為重視,并且掌握微大數據功能,加強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質量,要求校方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在基于現代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已經不再是應用型人才標準,而且對于文化知識、高職生素質及動手能力方面提出了較高的需求,所以要對教師使用大數據平臺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加強,從而使其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除了使數量掌握大數據操作技能之外,思政教師要具備相應法律基礎知識,并且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掌握學生群體結構及教育規(guī)律,利用學生所喜歡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另外,思政教育隊伍不僅要求具有思政教師、領導及輔導員,還要求具有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及團委干部等,從而引領高職生朝著思政教育全新方向出發(fā)。另外,使思政教育人員大數據使用能力得到提高。要使教師能夠正確對待大數據對于思政教育的影響,并且深入研究大數據功能及學生使用情況,找到全新的思政教育入手點,通過大數據信息傳播方式使其對高職學生思政工作進行培養(yǎng)。另外,教師還要能夠操作大數據,其不僅要求教師主動學習微信知識,還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培訓,從而使教師微信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并且使學習到的技能應用到生活中,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平臺推送具備主流價值觀的信息。最后,還要加強大數據的科研,大數據平臺推出之后發(fā)展迅速,所以就要有效實現大數據平臺總結經驗,及時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對其進行解決,以此能夠對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保證[6]。
(二)保證大數據平臺載體的精準設計
對大學生來說,其目前屬于思政教育的主要對象,此階段學生的社交欲望及思想較為豐富,那么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就要做好平臺載體的開發(fā)工作,避免出現重復的現象。不僅要重視類型中的多樣化,還要使其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發(fā)展需求。對教師來說,要掌握此階段學生特點,對其認知習慣進行明確,從而開發(fā)具有針對性的應用軟件。另外,教師還要創(chuàng)建具有趣味、知識及價值的政治教育平臺載體。比如學習中國平臺,此基于現代國情,利用著作和活動作為主線,設計不同板塊,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精神方面的學習量,還能夠有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實現思政載體開發(fā)的過程中,要基于學生需求,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明確,實現功能設計及定位,滿足學生學習需求[7]。
(三)做好大數據平臺的組織工作
要想能夠促進大數據平臺的發(fā)展,就要基于思政教育,實現結合及研究工作。首先,制定較為完善的組織制度,對專職結構進行明確,從而實現平臺的組織及管理。其次,在信息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開啟信息屏障功能,主動接受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利用平臺了解學生輿論,創(chuàng)建良好溝通渠道。再次,實現大數據平臺的整合,創(chuàng)建完善管理及責任機制,以此對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進行保證,并且對內容進行全面的審核,使編輯工作嚴謹性得到提高,從而對信息真實性進行保證,避免學生信息泄露[8]。
四、結束語
目前,人們生活已經逐漸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中,網絡普及與大數據技術發(fā)展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另外,還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大數據目前已經成為主要研究對象,所以學校要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的使用大數據技術,使思政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促使其能夠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居義.基于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共享平臺大數據分析研究[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0):33-36.
[2]葉娟.探析大數據在高職教育中的個性化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3):91-92.
[3]陳穎.大數據技術開發(fā)利用下高職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研究——以高職教育大數據應用平臺建設為例[J].當代經濟,2015(14):126-128.
[4]李瓊.大數據時代學習分析與高職院校教育改革[J].科研,2017(3):60.
[5]孫秀春,廉新宇.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4):234.
[6]戴琳琳,謝堯.高職院校企業(yè)級大數據案例教學平臺的研究——以大數據流式計算實踐教學平臺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4(11):30-32.
[7]呂海燕,周立軍,張杰.大數據背景下教育數據挖掘在學生在線學習行為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7,36(1):136-140.
[8]魏順平,王博,侯小菊.基于大數據的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運行監(jiān)測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6(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