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青
摘 要: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讓現代社會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我國,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更是增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網絡應用的頻率,將微信公眾應用到圖書館服務中,能夠為用戶提供一種全新的互動模式與閱讀體驗,讓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文章就微信公眾平臺在圖書館的應用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互動模式
微信公眾平臺,也叫做微信公眾號,是騰訊公司微信旗下的一款社交信息平臺,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方便快捷、經濟高效的新型服務方式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和歡迎,很多商家、自媒體等都制作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我國的圖書館也在不斷打造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將其應用于讀者服務工作中,這讓圖書館的發(fā)展有了新的服務增長點和競爭力。然而目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需要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
1.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
1.1移動性
目前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形式也決定了大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微信公眾平臺作為用戶基數最大的信息平臺,其移動性給予讀者更多的選擇,讀者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圖書館的各類信息,隨時隨地參與圖書館的活動和交流。能使圖書館服務達到線上線下聯動,模糊現實服務和虛擬服務的界限,提高讀者的便利程度。
1.2互動性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圖書館就能夠對讀者的需求進行調查,同時進行用戶管理,從而制定相應的信息服務、閱讀推廣計劃。讓圖書館的服務能夠更有針對性、更有深度,滿足讀者特定或個性化需求??梢越M織微書評、微閱讀、微視頻等與讀者互動的活動,使圖書館的服務更直接、更有效。
1.3多元性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能夠讓圖書館的信息呈現方式得到優(yōu)化,能夠利用微信的基礎功能深化與讀者的關系。以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有價值、多元性的信息,提高圖書館與讀者的粘合度。
1.4傳播性
微信公眾平臺基于微信強大的傳播性,能夠及時發(fā)送、轉發(fā),快速傳播。簡便易用的方法,使圖書館各部門都能成為信息的提供者。還可以利用微信擴充圖書館的用戶,發(fā)展與圖書館粘合度高的讀者,其將成為圖書館免費的營銷資源,通過口碑傳播給他人,無形中提高圖書館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2.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需要具備的功能
2.1自助查詢功能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自定義菜單,讀者可自助實現圖書館機構信息、規(guī)章制度、文獻資源、活動信息等公共信息及常規(guī)資訊的查閱,可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以內蒙古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其一級菜單中有我的圖書館、活動、發(fā)現。在我的圖書館下設的二級菜單中有圖書查詢、已借圖書、圖書續(xù)借、圖書推薦、微閱讀。同時在發(fā)現、活動等一級菜單下的二級菜單還有幫助、活動查詢、影展等服務功能,滿足了讀者自助查閱及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2.2服務定制功能
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自定義菜單下,可設置一級菜單和二級菜單,按照讀者需求來分配欄目布局。讀者無需在對話框輸入,對應點擊即可直達相關欄目。如一級菜單包含最新資訊、讀者服務等。二級菜單下可設置通知公告、講座預告、微刊等。讀者所需的信息可盡收眼底。通過自定義回復帶動個性化定制服務將成為新的趨勢。
2.3主動推送功能
圖書館可根據自身功能定位及讀者需求,利用微信的受眾優(yōu)勢,以圖文、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以用戶主動訂閱為獲取渠道,以定時推送為日常運作模式。達到宣傳圖書館講座、展覽、培訓及閱讀推廣活動等各類信息的目的,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在微信上主動及時地將各類閱讀活動信息進行推送。
2.4在線咨詢功能
圖書館通過公眾微信平臺可與讀者實現點對點、點對面的互動交流;可有效搜集讀者需求,便于進行針對性互動,解答讀者各類咨詢。其不僅能細分需求類別,更能從類別中找準多樣化的需求點,更準確地找出適宜的個性化服務,做到與讀者分享互動、實時響應。如讀者可在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咨詢與反饋菜單下在線咨詢相關間題,然后由圖書館服務人員會及時解答讀者的間題。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圖書館在微信平臺上可進行講座、活動的預約和報名。讀者只需在圖書館的微信平臺上點擊“預約”或“報名”按鈕,就可進行各類活動的報名。
3.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優(yōu)化措施
3.1提升用戶管理
首先,要將用戶進行分類訂閱分類管理,精準推送相應信息。經過筆者的調查,雖然大多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訂閱用戶已經不在少數,但有相當一部分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并沒有對用戶進行有效管理,既沒有進行分類,也沒有進行信息備注,無法針對用戶特點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所以要從內容入手,選擇好公眾號推廣目標,確定目標人群,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推送其需求的信息。如性別差異、地域差異等。以內蒙古圖書館為例,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一女性居多,大多數為呼和浩特市民,可以根據性別和地域等屬性創(chuàng)建不同的組別,對用戶進行分組管理,推送信息時,應注重地域和受眾心理的接近性,按照需要精準分發(fā)至不同的組。內蒙古圖書館而言,還可創(chuàng)建少數民族方面的內容,如蒙古語分組等。
其次,合理使用自動回復,加強用戶互動。內蒙古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在運營上目前還沒有專職的團隊,和用戶的溝通還不夠好。由于是一對多的點對點方式,微信公眾平臺后臺設置了自動回復選項,用戶可以通過添加關鍵詞自動處理一些常用的查詢和疑問,向公眾號提取常規(guī)消息。但是,對于非明星類的公眾號來說,自動回復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用戶都喜歡真正交流的樂趣和溫暖。大多數圖書館微信平臺設置的自動回復,包括被添加自動回復、消息自動回復和關鍵詞自動回復。而這些自動回復一旦運用不當,也會給用戶留下不良印象。通過對一些自動回復的消息記錄查詢發(fā)現,超過98%的用戶提問只是得到了自動回復。雖然用戶提問的類型有很多,甚至還有無聊的惡作劇,但對于真正有咨詢需求的用戶,需要及時回應。另外,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還要定期征集用戶的意見,甚至可以開展用戶吐槽活動,從這些信息中總結經驗,做出自我優(yōu)化,建立用戶對公眾號的信任感。
3.2提升內容管理
首先,推送有特色的內容,形成精準定位,避免日常敷衍。微信推廣與傳播,內容是關鍵。有適合的、有定力、高質量的公眾號才有生命力。因此,圖書館在建立微信公共平臺初期,首先要分析受眾群體需求,以此確定自身定位,并根據定位鎖定相應的關鍵詞,保障微信內容的穩(wěn)定性與可持續(xù)。同時要在內容上進行創(chuàng)新。微信是一個社交平臺,“及時生動”才是好素材。同一主題的內容,在選材時要以此為準則,盡量避免論文式的高深內容。同時,為避免審美疲勞,需要注重開發(fā)新的形式,給予新鮮的刺激。在微信傳播的任一環(huán)節(jié),都要保證將其核心價值準確傳遞。
其次,闡述觀點,表明態(tài)度。一個具有特色品牌的圖書館公眾服務號是多方因素決定的。圖書館在微信公眾平臺的選稿、編稿方面都須重視,如通過導讀、點評、編后語等反映圖書館的思想、觀點、態(tài)度,逐漸打造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品牌度,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圖書館的價值所在。
最后,文字精煉,便于傳播。閱讀微信內容的讀者往往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因此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宜短不宜長。短而多,會增加受眾對內容的選擇性,受眾轉發(fā)的機會無形中會比采取“長而少”策略的公眾號大大增加。持之以恒堅持文字精煉,從而成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利器。
3.3優(yōu)化推廣方式
目前,微信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網絡中的另一個小世界,包含了家人、親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是一個好友等于世界的去中心化的自媒體。所以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推廣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注重于小范圍、強關系、個性化等三方面,信息、關系鏈、互動是其三大系統(tǒng)。如果把人看成由骨頭、肉、血液組成的,那么微信的關系鏈就是骨頭,信息是肉,互動則是血液,只有互動才能打造一個充滿活力與吸引力的微信公眾平臺。推廣是基于定位的,目前大多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操作手法是立體式的推廣,即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推廣。沒有一定的推廣資源積累和技巧上的掌握,開展難度很大。想讓更多人關注,不僅僅是簡簡單單地出示一個公眾平臺二維碼的事。所以必須要豐富推廣手段,立體式全方位地進行平臺推廣,如通過館內宣傳、微信群、加入網上聯盟互推、策劃大量有獎互動活動、精心設計宣傳單頁等方式,吸引用戶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新增了推廣功能,訂閱用戶超過 10 萬的公眾號可成為流量主,圖書館可開展多方合作,選擇合適的公眾號作為推廣平臺,獲取高質量的用戶群體。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圖書館的發(fā)展離不開網絡,而微信作為我國用戶最多的一款通信軟件,已經成為我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簡單快捷的功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所以圖書館一定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這個重要工具,豐富自身的服務方式,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同時要對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不斷優(yōu)化,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方式,提高圖書館公眾微信平臺服務水平,為讀者帶來更優(yōu)質的圖書館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吳錦輝.基于功能需求的圖書館微信內容建設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1).
[2]鄭良光.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智慧墻系統(tǒng)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21):31—35.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