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雯
摘 要:文章主要通過文獻研究法來探究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發(fā)展的狀況。文章指出馬來西亞的商務英語教育從小學就已經(jīng)開始,慢慢過渡到中等和高等教育。馬來西亞曾經(jīng)有很長時間在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國民的英語水平比較高,因此在中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往往不會單獨把商務英語列為一個專業(yè)或課程,而是會用英語來教授商科知識。馬來西亞政府非常注重產(chǎn)學結合,鼓勵公立學校私有化或企業(yè)辦學,這便使馬來西亞的商務英語教育更加傾向于實用性。文章旨在為我國商務英語教育研究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我國的商務英語教學。
關鍵詞: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私有化;產(chǎn)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22-0018-03
Abstract: This essay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Malaysia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study reveals that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Malaysia starts from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witnesses a gradual development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Since Malaysia has been ruled by U.K. as a colony for a long time, Malaysians have achieved a high degre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Therefo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business English is often not listed as a major or a course, but English is used to teach business knowledge.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ncourages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chools or business schools, which makes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Malaysia more practical. The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English in China.
Keywords: Malaysia;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privatiza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school education
一、概述
馬來西亞位于東南亞地區(qū),是東盟成員國之一。馬來西亞曾經(jīng)是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日本的殖民地,而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時間最長。從1896年馬來聯(lián)邦成立到1941年日本人占領馬來亞,這一時期是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馬來亞達到鼎盛的時期[1]。殖民當局推行多種教育語言,其中最主要的教育語言包括英語教育、馬來語教育、華語教育和泰米爾語教育。殖民當局最重視英語教育和馬來語教育。因此從英國殖民到馬來西亞獨立,馬來西亞的國語和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通用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yè)。除了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老年人外,馬來西亞大部分人都能說馬來語和英語。英國殖民統(tǒng)治后,馬來西亞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社會和實施二元制教育。在世紀之交,馬來西亞又制定了國家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馬來西亞展望2020年”,計劃在2020年將馬來西亞發(fā)展成為一個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2]。商務英語作為一種專門用途英語,可以為教育與經(jīng)濟發(fā)展搭起一座橋梁。本文就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發(fā)展狀況進行梳理,簡述馬來西亞商務英語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二、馬來西亞教育發(fā)展概況
根據(jù)1996年馬來西亞政府頒布的教育法,國家教育體系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等后教育、高等教育。[3]學前教育面向4到6歲的兒童。初等教育面向6歲以上的適齡兒童。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中等后教育是指向高中畢業(yè)生提供的除了高等教育以外的教育。具體來說,馬來西亞教育體制遵循6-3-2體制,六年小學教育、三年初級中學教育和兩年高級中學教育。這11年的基礎教育免費提供給全體公民。中學后的教育走向精英路線,只有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進入大學。[4]中等后教育項目為期一年,學習結束的時候參加馬來西亞高級中等學校證書考試,為大學入學考試做準備[5]。
馬來西亞的小學學校分為三種。第一是以馬來文為主的國民小學,然后還有以華文或泰米爾文為主的國民型小學。而中學則分為兩種,即國民中學5年制和以華文為教育體系的華文獨立中學6年制[6]。
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主要由公立和私立結構兩部分組成。公立高校主要包括公立大學、公立學院和技術職業(yè)學院,私立高校包括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分校。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和部分公立學院具有頒發(fā)本校大專及大專以上文憑的資格。??茖W制2-3年,本科學制3年,碩士學制1-2年、博士學制2-6年。馬來西亞現(xiàn)有公立大學20所,包括研究型5所、專業(yè)型11所和復合型4所[7]。由于馬來西亞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的數(shù)量有限,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馬來西亞政府決定拓展班學模式,鼓勵私人投資教育。馬來西亞現(xiàn)有私立高校482所,包括大學41所、大學學院28所、學院405所以及外國大學分校8所[7]。馬來西亞私立院校主要提供三種課程:一是國內結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二是通過雙聯(lián)學位課程、學分轉移課程、國外學位課程和遠程學習課程,由地方或國外大學授予學位;三是通過傳統(tǒng)和遠程學習模式在地方和國外大學獲取碩士學位和研究生課程[8]。馬來西亞私立院校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的專業(yè)設置涵蓋工商管理、電子工程、藝術設計、多媒體制作、計算機應用、時裝設計、商科、金融、會計、建筑和酒店管理等領域[9]。馬來西亞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學府包括:馬來亞大學(公立)、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公立)、吉隆坡基建大學學院(私立院校)、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國外高校在馬來西亞分校)、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宗教學校)等[10]。
三、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發(fā)展總論
為了適應全球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馬來西亞政府對高等教育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包括把公立大學企業(yè)化和把高等教育私有化。改革之后,公立大學可以自主籌款,從事商業(yè)活動,建立校辦企業(yè)。1998年1月,馬來亞大學首先開始實行企業(yè)化管理。同年3月,博特拉大學、國民大學、理科大學、理工大學也進行了同樣的改革。由于公立大學開始從商,商務英語教學的地位就顯得越發(fā)地重要,許多的公立學校都開設了經(jīng)濟、金融、電子商務、商科等專業(yè),而許多公立高校的教學語言為英語,馬來西亞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便接受英語教育,所以用英語來學習商科的知識對當?shù)厝藖碚f難度并不大。
實施高等教育私有化政策后,企業(yè)進入私立高等教育,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展開:上市公司收購早期的學院;企業(yè)創(chuàng)辦屬于自己的私立學院。百樂鎮(zhèn)學院就是第一所由企業(yè)開辦的私立高校。馬來西亞私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1996以前的第一發(fā)展階段和1996年以后的第二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的特點為學分轉移和雙聯(lián)課程。馬來西亞私立高校與外國大學合作,提供外國學科學分轉移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學分轉移前往外國繼續(xù)學業(yè)。雙聯(lián)課程實施“1+2”模式。也就是學生在本地修讀一年課程,然后到外國修讀兩年課程。第二階段中,雙聯(lián)課程從“1+2”模式演變?yōu)椤?+1”模式。私立學院的教學媒介語主要為英語,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就是商務英語。
除了高等教育私有化外,馬來西亞私立高等教育還呈現(xiàn)國際化的趨勢。國際化進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請進來”和“走出去”。一開始,馬來西亞政府鼓勵私立高校與國外的高校合作,吸引外國大學來馬來西亞設立分校,從中學習其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后來,在政府的支持下,私立高校開始到國外設立分校,進行教育輸出[11]。
四、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政策概況
2010年10月,馬來西亞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自2011年起在階段一(一到三年級)實施新的<初等學校標準課程>的通知》。新課程在20世紀90年代末出臺的《初等學校綜合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5]?!冻醯葘W校綜合課程》由三個領域組成:溝通、人與環(huán)境、自我發(fā)展。第一領域確定的科目有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和數(shù)學。馬來西亞人從小學便開始學習英語,語言基礎相當扎實。第二領域開設的課程包括伊斯蘭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第三領域則是強調生活技能,開設的課程包括手工藝、商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及家庭生活等。也就是說從小學開始,馬來西亞教育就已經(jīng)加入了商科的知識。
馬來西亞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初一到初三的英語學習每周為200分鐘,綜合生活技能課為160分鐘。學生初中畢業(yè)后繼續(xù)升讀高級中等教育機構,包括學術類和技術類學校。技術學校提供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該階段的教育為期兩年。完成該階段的學習后,學術類和技術類學生參加馬來西亞教育證書考試,而職業(yè)類學生參加馬來西亞教育證書(職業(yè)類)考試。在此階段的核心必修課程為英語、馬來語、科學、數(shù)學、道德教育、伊斯蘭宗教教育、歷史。另外,學生必須選擇職業(yè)和技術組中的一個科目。也就是說馬來西亞學生到了初中后繼續(xù)英語和商科的學習,而且學習的時間比小學的要長。升讀高中后,英語作為核心必修課,而商科的課程也必須作為選修課進行選修。中等技術學校提供的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都更專注于技能培訓,強調實踐性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行業(yè)技能。學校授課時也是用英語來傳授商科的知識,因此學生接觸到也是商務英語。
五、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項目概況
馬來西亞的商務英語教育項目從小學就已經(jīng)開始,在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的商務英語教育項目屬于入門級別的教學,馬來西亞的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是希望讓學生初次接觸到英語和商科的知識,屬于淺層次的學習。到了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尤其是技術學校提供的職業(yè)教育是對商務英語的深入學習。職業(yè)學校讓學生為取得國家職業(yè)培訓證書做好準備,除了為全日制學生提供職業(yè)教育和培訓外,還提供繼續(xù)教育的在職培訓項目和非全日制的培訓項目。馬來西亞政府鼓勵企業(yè)參與職業(yè)教育項目,鼓勵企業(yè)推出以市場為導向的產(chǎn)業(yè)培訓項目,提供更大力度的在職培訓。目前,已有若干家企業(yè)協(xié)助教育部組織培訓項目。
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商務英語的教育項目更是百花齊放,從公立大學到私立大學,到華文院校,到宗教院校,到國外高校在馬來西亞分校,到馬來西亞高校在國外分校,商務英語項目從多個維度發(fā)展。首先,公立大學企業(yè)化后,實行企業(yè)化管理,開始與工業(yè)界和企業(yè)合作,學校所設置的專業(yè)和課程更接地氣。其中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第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是以培養(yǎng)研究生和博士生為主要任務的高等學府。主要系科和學位課程包括:商業(yè)及會計系、計算機以及IT技術系、經(jīng)濟管理系、工程系、法學系、教育系等。馬來西亞另外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學-馬來西亞國民大學設置的專業(yè)系科包括:經(jīng)濟系、商科、MBA、MC等。大部分的公立大學都設置了商科課程,而授課語言又多為英語。其次,自從實施私有化政策后,馬來西亞私立大學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公立大學。其中最為有名氣的是多媒體大學,由馬來西亞電訊公司獨資擁有;吉隆坡基建大學學院,是Proasco集團的產(chǎn)業(yè)。這兩所私立學院都設有電子商務、工商管理這一類的商科課程。再者,以南方學院為代表的華文院校也是相當重視商務英語的教學。商學系一直是南方學院最大的學系,該系主要的教學媒介語為英語和華語,這個系的學生在第三學年的必修科目中就有商用英文[12]。在宗教學校中的代表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該大學同國內外的一些協(xié)會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并與當?shù)氐纳虡I(yè)屆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把產(chǎn)學結合在一起,學生除了參加校園內的學習外,還把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10]。馬來西亞政府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鼓勵私立學院與外國大學掛鉤,為學生提供學分轉移和雙聯(lián)課程。發(fā)達國家的大學為馬來西亞私立院校帶來了優(yōu)質的師資、教學理念和教學資源,尤其是商務和科技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也是馬來西亞經(jīng)濟發(fā)展所需要的。由于本國教育市場競爭激烈,馬來西亞的一些中等規(guī)模的院校開始在海外設立分校。不管是馬來西亞院校的海外分校還是海外大學在馬來西亞的分校都吸引了大批的留學生,留學生所偏好的課程主要有酒店管理、商業(yè)、會計、工商管理等[4]。因此這些分校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會相對偏向商科類的專業(yè)。
六、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發(fā)展趨勢
2006年3月,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發(fā)布了一份有130項建議的報告書《邁向卓越》。報告中強調公立大學必須與工業(yè)界、企業(yè)合作,以市場經(jīng)濟為導向,跟上社會變化。在馬來西亞政府對私立高等教育的松綁,對高等教育私有化的政策導向下,馬來西亞商務英語教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以下的特點:
1. 繼續(xù)與國外的院校合作,開設更多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商科課程。
2. 與企業(yè)合作,產(chǎn)學結合。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系科和專業(yè)更能體現(xiàn)實踐性,應用性,因此未來馬來西亞的商務英語教育更加傾向于實用性。
3. 私立高等教育已經(jīng)向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私立大學提供的課程多為市場化課程,諸如商業(yè)、計算機科學等。
4. 縱深發(fā)展。隨著高校辦學條件的成熟,可以考慮多層次辦學,比如碩士課程,甚至是博士學位課程。
5. 多元化發(fā)展。高校設置的商務英語課程面對的不但是全日制的學生,還有非全日制的學生,會朝著繼續(xù)教育這個方向發(fā)展。
6. 馬來西亞曾經(jīng)有很長時間在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國民的英語水平比較高,因此在中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往往不會單獨把商務英語列為一個專業(yè)或課程,而是會用英語來教授商科知識。
7. 由于馬來西亞重視信息化教育,為了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未來的發(fā)展,遠程教育和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大的趨勢。
七、結束語
馬來西亞的商務英語教育從小學就已經(jīng)開始,慢慢過渡到中等高等教育。中等技術學校與企業(yè)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商務英語知識從工作中學習,或應用到工作中去。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非常注重與企業(yè)的融合。無論是請進來的國外高校,還是走出去的馬來西亞高校,在專業(yè)設置方面都傾向于商業(yè)和科技。馬來西亞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導向很明顯是市場導向為主。但是過分追求利益,讓教育產(chǎn)業(yè)化和大眾化,會導致教育沒有特色,層次不高。未來在國際留學市場上,很難與其他國家抗衡。而且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的私有化程度太高,公立高校的職能缺失,政府也難辭其咎。政府不能把教育完全推給社會,因為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核心所在,政府有必要承擔起對高等教育的責任。建議馬來西亞政府從長遠角度來考量高等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一個中長期計劃,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韓方明.華人與馬來西亞現(xiàn)代化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
[2]Mahathir Mohamad.(1991).Malaysia: The way forward. Work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augural Meeting of the Malaysian Business Council, Kuala Lumpur, 28 February. Reprinted in new straight times, 2 March 1991.
[3]鐘海青,王喜娟.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政策法規(guī)[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陳愛梅.馬來西亞私立高等教育[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東盟中心.東盟國家教育體制及現(xiàn)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6]常永勝.馬來西亞社會文化與投資環(huán)境[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2.
[7]程軍,邱延峻.智力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沿線的大學合作[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8]王喜娟,蔣珍蓮.東盟高等教育研究概說[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范若蘭.新海絲路上的馬來西亞與中國[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
[10]馬燕冰,張學剛,駱永昆.馬來西亞[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1]陳武元,薄云.馬來西亞私立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7(2):67-71.
[12]曹淑瑤.國家構建與民族認同:馬來西亞華文大專院校之探討[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