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歸智
摘 要:林黛玉在佚稿和續(xù)書是兩種結局,后二十八回佚稿:賈母死去失掉靠山;流言蜚語遭受污蔑;擔心寶玉還淚而逝。后四十回續(xù)書:風聲鶴唳絕食求死;偷聽私語起死回生;調(diào)包計泄含恨而亡。曹雪芹筆下林黛玉的結局,是為愛而獻身;續(xù)書中林黛玉的結局,是因恨而滅亡。這才是探佚要真正關注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小說的精神境界、價值導向。
關鍵詞:林黛玉 兩種結局 精神境界
講完賈寶玉,應該順序講一講金陵十二釵結局之謎。不過應該首先說一下十二釵排序的藝術奧妙,以作鋪墊。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看到了“薄命司”里金陵十二釵的“冊子”判詞,還聽了仙境歌舞樂隊演唱的“紅樓夢”組曲。小說描寫有正冊、副冊和又副冊共三等冊子,每冊十二個女子,但寫賈寶玉只看了又副冊中第一名第二名兩個女子和副冊中第一名一個女子的判詞,正冊則十二名女子全看了。而“紅樓夢”組曲一共十四支曲子,首曲是引子,尾曲是收官,中間的十二支曲子一一對應著正冊十二釵。
十二釵的排列次序極有講究,就是每兩個人一對。正冊里面的前六釵是兩對金玉和兩個王妃各自成對,乃十二釵中最杰出的六位。兩對金玉是脖項上戴著金鎖的薛寶釵和名諱里有玉字的林黛玉,腰帶上佩著金麒麟的史湘云和法號里有玉字的妙玉。兩個王妃是國內(nèi)的皇貴妃賈元春和后來遠嫁海外做王妃的賈探春。兩個王妃是盛衰榮辱最明顯的化身,她們排在第三第四位,隔開前面的釵黛和后面的湘妙,正應對著情節(jié)的演變格局:賈寶玉和寶釵、黛玉的婚戀故事主要發(fā)生在賈府還算興盛的時段,是正照風月寶鑒;湘云、妙玉和賈寶玉的主體故事則發(fā)生在衰敗以后,是反照風月寶鑒時的內(nèi)容。
后面的六釵相對遜色或者重要性差一些,但也是兩個人一對,各有道理。賈迎春和賈惜春一對,一個懦弱而被丈夫虐待而死,一個孤僻而出家為尼,顯然不如賈元春和賈探春突出和重要。王熙鳳和賈巧姐是母女,兩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王熙鳳當家,但最后“忽喇喇似大夏傾”,她的女兒賈巧姐的命運也急轉(zhuǎn)直下,“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但由于鳳姐曾經(jīng)周濟過劉姥姥,“濟困扶窮”“積得陰功”,巧姐就受惠,被劉姥姥救出脫離災難,“這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最后是李紈和秦可卿,一個貞,一個淫;一個“晚韶華”,“老來富貴也真僥幸”,一個早早就“好事終”,“畫梁春盡落香塵”,相反相成,對比對照,但也都是薄命女兒。
同時,通過第五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的情節(jié),說太虛幻境有一個仙女名叫可卿,“鮮艷嫵媚有似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被警幻仙姑安排與賈寶玉初試云雨情。寶玉在夢中叫“可卿救我”,讓秦可卿納悶:“我的小名這里沒人知道,他如何從夢里叫出來?”通過這樣一種微妙的描寫,暗示秦可卿兼有釵黛之美,是一等一的美女。十二釵里只有秦可卿是寧國府的,其他十一位都是榮國府的(史湘云是榮府老祖宗賈母娘家的侄孫女,妙玉是榮府請來的女尼),但其實秦可卿才是最美麗的,這樣也就使詳寫榮府而略寫寧府獲得了一種平衡。最后一位秦可卿兼有第一第二名釵黛之美,也就是說,只要倒個過兒,殿軍也就是冠軍。而《紅樓夢》的基本格局,就是風月寶鑒的正照和反照,盛衰榮辱,都要翻過來看。
副冊只出現(xiàn)了第一名香菱,也就是第一回出現(xiàn)的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其實是所有薄命女兒的總代表,第四回的回目就稱她為“薄命女”。故而,第七回就變著法兒寫她長得像秦可卿,劉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去薛姨媽那里找王夫人,初次見到了香菱,就和金釧兒評論她,說“竟有些像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同時為她悲慘的身世命運“嘆息傷感一回”,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這其實等于說香菱也是“兼美”——用這種藝術手法照應了副冊與正冊的異曲同工。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一回的回目是“送宮花周瑞嘆英蓮”,畫龍點睛,點明香菱的命運“真應憐”——乃普天下薄命女兒的一個代表性縮影。
又副冊只出現(xiàn)了第一名晴雯和第二名花襲人。但“晴為黛影,襲為釵副”,不也是“兼美”,是用另一種筆墨呼應了正冊與副冊的寓意格局嗎?
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排序,就是如此互相照應,巧奪天工!下面首先講十二釵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林黛玉。
后四十回續(xù)書林黛玉結局分析
林黛玉是前八十回最重要的女主角,前面講賈寶玉結局時已經(jīng)談了不少。下面再對她的結局之謎鉤玄提要,略做分疏。
后四十回續(xù)書中林黛玉的故事輪廓,可以這樣概括:
風聲鶴唳絕食求死;偷聽私語起死回生;調(diào)包計泄含恨而亡。
續(xù)書中林黛玉的結局就是這樣三個階段、三部曲。首先是“風聲鶴唳絕食求死”,從第八十二回就開始了,回目叫“病瀟湘癡魂驚惡夢”。寫林黛玉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娶了繼母,要把自己嫁給繼母的一個親戚,來接自己回去成婚。黛玉因為愛賈寶玉,非常著急,去求姥姥賈母和兩個舅媽,但大家都不搭茬,笑嘻嘻地說是好姻緣。黛玉又去找賈寶玉,賈寶玉就拿一把刀子往胸口一劃,要掏出心來給黛玉看,黛玉放聲大哭,寶玉眼睛一翻,咕咚倒了,黛玉就哭醒了。醒了以后黛玉痛定思痛,神魂俱亂,而且吐血了,更加絕望灰心。然后是賈母、王夫人和王熙鳳開始商議給賈寶玉娶媳婦的事情,賈探春的丫鬟聽到點風聲,和林黛玉的丫鬟說閑話,結果被躺在床上的林黛玉聽到了,林黛玉就開始絕食,拒絕醫(yī)藥,實行慢性自殺。小說中的描寫是:“索性不要人來看望,也不肯吃藥,只要速死。睡夢之中,常聽見有人叫寶二奶奶的。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絕粒,粥也不喝,懨懨一息,垂斃殆盡?!保ǖ诎耸呕兀┣闆r非常危急,以至于黛玉的丫鬟說:“人事都不省了,瞧瞧罷,左不過這一兩天了?!边@就是回目說的“蛇影杯弓顰卿絕?!?。
仔細讀這些描寫,有許多不合情理的地方。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望一知十,怎么忽然變得如此弱智?聽見風就是雨,絕粒自戕,形同兒戲。她已經(jīng)病得這么嚴重,連丫鬟都說“一兩天”就快死了,而賈母等對林黛玉如此嚴重的情況,竟然似乎毫不知情無動于衷,好像沒這回事一樣……
接著是“偷聽私語起死回生”。事情后來怎么發(fā)生了轉(zhuǎn)機呢?是賈探春的丫鬟和林黛玉的丫鬟又說閑話,垂危的林黛玉又聽到了,而這一次,賈探春的丫鬟說,聽見說賈母給賈寶玉娶親要親上做親,而且女方就是大觀園里頭住著的人。黛玉一想,那不就是自己嗎?于是“因此一想,陰極陽生,心神頓覺清爽許多”,不久病就好了起來。而賈府里已經(jīng)是議論紛紛,說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
賈寶玉娶親的問題就由醞釀階段正式提上議事日程了,賈母、王夫人和王熙鳳三個人商量,林黛玉的親外祖母賈母卻說林黛玉身體不好,不是個有壽的,又說林黛玉的性格乖僻,兩條理由,身體是病秧子,性格又差勁,不能配給寶玉,只有寶丫頭最妥當。定調(diào)決策,否定了林黛玉,而決定給賈寶玉娶薛寶釵。賈母這種表現(xiàn),不合人事情理不合性格邏輯,以及違背前八十回的伏筆伏線,前一講已經(jīng)做過詳細的分析辨證。
再下來就是第三階段“調(diào)包計泄含恨而亡”。賈寶玉的通靈玉忽然丟失,寶玉瘋了,賈母、王夫人、王熙鳳急著給賈寶玉娶媳婦沖喜,當然是要娶薛寶釵了?;ㄒu人提醒王夫人,賈寶玉心里只有林黛玉,于是王熙鳳就想出了“調(diào)包計”。誰知道賈母的一個丫頭傻大姐卻在無意中把消息泄漏給了林黛玉,說賈寶玉要娶薛寶釵了,回目叫“泄機關顰兒迷本性”。林黛玉進入了精神失控的亢奮又絕望的狀態(tài),跑到怡紅院去見因丟了通靈玉而傻呆呆的賈寶玉,兩個人面對面傻笑了一會兒。林黛玉飛快地走回了瀟湘館,就進入了病危狀態(tài),隨后就是她撕手帕焚燒詩稿,恨恨地叫“寶玉,寶玉,你好……”意思是寶玉你好負心好狠心好絕情,然后就“兩眼一翻”。
然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那邊賈寶玉在和薛寶釵舉行婚禮,瀟湘館的林黛玉則已經(jīng)病入膏肓,進入彌留狀態(tài),身邊的兩個丫鬟,雪雁被叫去參加婚禮以糊弄賈寶玉,林黛玉身邊只剩下紫鵑一個人。林黛玉咽氣的時刻,也就是賈寶玉和薛寶釵舉行成親大禮拜堂的時刻,二者發(fā)生在同一個時辰。回目叫“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通過探佚和續(xù)書佚稿對比研究,可以厘清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續(xù)書寫林黛玉死前對賈寶玉恨怨交加,這和小說開頭“眼淚還債”的神話背景滿擰了。小說第一回就寫了,林黛玉投胎轉(zhuǎn)世來到人間,是因為她的前世本來是太虛幻境的一棵仙草,就是絳珠草,因為同樣在太虛幻境的神瑛侍者用靈河的仙水甘露澆灌,才能夠活得長久,并且最后變成了一個女孩子,這個女孩子說自己欠下了神瑛侍者的仙水甘露人情債,要投胎轉(zhuǎn)世后用自己一生的眼淚償還。神瑛侍者投胎后轉(zhuǎn)生為賈寶玉,絳珠草投胎轉(zhuǎn)生后成了林黛玉。所以林黛玉愛哭,她是在報恩還債,她的哭都是因為愛賈寶玉,心疼賈寶玉,那些情感糾紛小性兒,其實質(zhì)也是因為愛。
總之,林黛玉是為了賈寶玉的利益而流淚,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哭。這在前八十回的情節(jié)里不斷地在渲染這個主題。比如林黛玉剛進賈府,第一次見賈寶玉,賈寶玉問林黛玉有沒有通靈玉,林黛玉說你的玉是稀罕東西,哪能人人都有呢?我沒有。寶玉聽了就摘下通靈玉狠狠地摔到地上,說這個神仙似的妹妹都沒有,我一個人有沒意思。而林黛玉晚上就一個人哭,對丫鬟們說我第一次見寶玉就惹得他犯了病,摔了玉,如果這給他帶來不幸,豈不是我的罪過?林黛玉見了賈寶玉第一次就哭,就是害怕給寶玉帶來不幸,不是怕對自己有什么損害,這就是“眼淚還債”的本質(zhì),是報恩,關心對方的利益。還有一次寶玉和黛玉鬧感情糾紛,寶玉又摔了通靈玉并且要砸,急得林黛玉哭著說你何苦要和那啞巴物件(指通靈玉)過不去,你砸它,不如來砸我。黛玉哭著表達的感情核心還是怕砸通靈玉對寶玉不好。
前八十回一次最大規(guī)模的“眼淚還債”是寶玉挨打以后,林黛玉心疼寶玉,眼睛哭得像桃兒一般。這一回以后,林黛玉就說自己的眼淚好像沒有過去多了,這其實意味著她那一次哭還了很多債。那么林黛玉的死,應該是最后一次眼淚還債,那必然是為了賈寶玉的利益而哭。而續(xù)書的寫法就不是報恩了,撕手帕,燒詩稿,一腔的怨恨,后來王熙鳳就說林黛玉死的時候恨寶玉呢。這就不是眼淚還債的報恩,相反變成以怨報德了。不是還債,而是討債了。
第二,續(xù)書這種寫法,把林黛玉的氣質(zhì)心靈和道德水平都大大降低了。前八十回的林黛玉不僅有極高的文學天賦,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也十分機敏,她在賈府,聞一知十,有一點動靜,她就感覺到了,猜到了,絕不亞于薛寶釵,這在前八十回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比如林黛玉初次進賈府,她去拜見二舅媽王夫人,王夫人講客氣,讓林黛玉往上面坐,而林黛玉立刻觀察到上面應該是賈政的座位,就不肯往那兒坐,而是挨著王夫人坐下。一會兒到賈母那兒吃飯了,吃完飯丫頭送上茶水,林黛玉先觀察了一下別人是用茶水漱口的,就也照著漱口,第二次送來的茶水才喝。寶玉挨打后,黛玉站在瀟湘館門口,觀察怡紅院的動靜,看著一撥一撥人去看寶玉,有黛玉心理活動的細致描寫,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靈透的氣質(zhì)是和高尚的心靈融為一體的,林黛玉雖然有時候鬧小性兒,但在本質(zhì)上是很高尚的,胸懷寬闊的,對賈寶玉是理解的。特別是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以后,黛玉和寶玉就彼此完全知心知意了,那一回寶玉感情癡迷到極點,對黛玉說了掏心掏肺的話,小說描寫林黛玉聽了賈寶玉的話后是“轟雷掣電,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
這一回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關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從此以后,再也沒有黛玉對寶玉鬧小性兒進行感情試探的情節(jié)了,只有你理解我我理解你盡在不言中的互相體貼了。續(xù)書寫林黛玉又誤會賈寶玉負心,明顯違背前面的情勢鋪墊。林黛玉在續(xù)書中變得俗氣了,狹隘了,自私了,不再是一心關注賈寶玉的利益,而是只想著自己了,也變得低能了,不再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聰明智慧了。總之,續(xù)書寫黛玉智商、情商都大不如前了,完全不是前八十回的林黛玉了。
后二十八回佚稿林黛玉結局梗概
在曹雪芹寫的后二十八回佚稿里,林黛玉的命運會怎樣演變呢?一個重要的“草蛇灰線”故事,是第五十七回的“慧紫鵑情辭試莽玉”。黛玉的丫鬟紫鵑特別關心黛玉,故意對賈寶玉說林黛玉要回蘇州了,試探寶玉對黛玉的感情。誰知道寶玉一聽,立刻就犯了精神病,請來太醫(yī),診斷是急痛迷心。這件事情中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意味深長。一個是寶玉的奶奶,也是黛玉的姥姥賈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流淚了:“說我當是什么大事,原來是這句玩話?!边@個情節(jié)意味著賈寶玉對林黛玉感情之深,全家都認識到了,特別是賈母,她為了這件事而流淚,那內(nèi)涵很復雜。如果說此前賈母對是不是把林黛玉配給賈寶玉還有所遲疑猶豫,那么從這件事發(fā)生以后,賈母的主意就定了,她太為自己的孫子對外孫女的感情深摯而感動了,這就是她說“我當是什么大事,原來是這句玩話”的真實含義。所以,從這時候開始,賈母就決定了,要促成自己的兩個“心肝兒肉”結合為一體了,要把黛玉配給寶玉了。
而寶玉的姨媽、薛寶釵的母親薛姨媽也說:“寶玉本來心實,可巧林姑娘又是從小兒來的,他姊妹兩個一處長了這么大,比別的姊妹更不同。這會子熱剌剌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這說明薛姨媽也看清楚了,寶玉對黛玉的感情太真也太深了。
還有一個情節(jié)是林黛玉聽說賈寶玉因為紫鵑的玩笑話犯了病,立刻把剛吃下去的藥全吐了出來,“抖腸搜肺、熾胃扇肝”地痛哭失聲,咳嗽喘氣,連頭也抬不起來了。這都深刻地暗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關心和愛護是非常強烈的,關心寶玉的安危勝過關心自己,也就是說黛玉對寶玉的愛是利他的,不是利己的,后面又寫林黛玉不斷打聽寶玉病中的情況,“多哭了幾場”。這都是“眼淚還債”——因為擔心寶玉而哭,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哭。
緊接著的情節(jié),就是黛玉認了薛姨媽做干媽,而薛姨媽開玩笑說要找賈母提親,把黛玉配給寶玉。這是暗示薛姨媽也看清形勢了,不僅看清楚了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也明白了賈母的真實意思,就是要把黛玉配給寶玉,薛姨媽落了個順水人情。薛姨媽的這個玩笑沒有安排在紫鵑試探寶玉而寶玉反應強烈這件事發(fā)生之前,而安排在這件事剛發(fā)生不久,是很有藝術匠心的。有人說那薛姨媽怎么不去說?。磕蔷桶盐⒚畹乃囆g簡單化了,文章哪兒能那樣寫?。吭偻?,又有賈璉和王熙鳳的仆人興兒說賈寶玉的媳婦老太太賈母早定了,是林黛玉,只是寶玉和黛玉年齡還小,賈母還沒正式說。
這一大串一個接著一個的情節(jié),其實都在暗示后二十八回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婚姻的后續(xù)發(fā)展。那么最后的結果是不是賈母把林黛玉許配給了賈寶玉呢?還是這個紫鵑試探寶玉的故事里,也有暗示性伏筆。就是這件事情以后紫鵑對林黛玉說,寶玉的心真實在啊,可是姑娘要留意啊,趁著老太太還硬朗的時候,要把大事定下來啊,老健春寒秋后熱,有老太太在一日,好一日,如果沒了老太太,像姑娘這樣的人,就沒倚靠了,只能憑人欺負了。這就是伏線,到了后二十八回,賈母突然死了,沒人給林黛玉做主了。
另外一個伏線,就是寶玉因為紫鵑說黛玉要回蘇州而發(fā)病后,還有一段描寫:幸喜眾人都知道寶玉原有些呆氣,自幼是他二人親密,如今紫鵑之戲語亦是常情,寶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別事去。這段話皮里陽秋反彈琵琶,其實是暗示賈家上下已經(jīng)對寶黛異乎尋常的關系相當關注了,暗地里已經(jīng)有流言蜚語了。前面講過,因為賈寶玉是家產(chǎn)的繼承人,許多勢力想打倒寶玉,爭奪家產(chǎn)。而攻擊賈寶玉,最容易抓辮子的就是他和林黛玉的關系。
再如第四十五回,寶釵關心黛玉,建議她吃燕窩粥,黛玉就說,你不看看府里的形勢,因為老太太多疼了寶玉、鳳姐,那些人還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我又不是正經(jīng)主子,是無依無靠投奔來的,早就多嫌著我了。對黛玉的這番話,寶釵并沒有反駁說你多心了,而是開玩笑說將來也不過費一副嫁妝,現(xiàn)在也愁不到這里,并主動承擔起給黛玉送燕窩的事情。這其實是說,薛寶釵也默認賈府里涌動著針對賈寶玉、王熙鳳和林黛玉的惡勢力。后來林黛玉認薛姨媽做干媽,薛姨媽也說,賈府里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伏筆,就是抄檢大觀園的時候,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黛玉的丫頭紫鵑的箱子里抄出了賈寶玉平日用過的一些物品,王善保家的就“得了意”,質(zhì)問“這些東西從哪里來的”?是在王熙鳳的保護下,王善保家的才“只得罷了”。
總結一下佚稿中林黛玉結局梗概,是這樣的:八十回以后,賈家內(nèi)部為了財產(chǎn)的繼承權和管理權,各派力量的斗爭日趨激烈,而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系也成了這種斗爭的一個焦點。為了爭奪財產(chǎn),趙姨娘、賈環(huán)、邢夫人等污蔑寶玉和黛玉有“不才之事”,用今天的話就是緋聞。賈母活著的時候,對寶玉和黛玉的污蔑還是在暗中流傳,后來賈母生病死了,林黛玉失去了靠山和保護,各種流言蜚語就公開化了。王夫人本來就不喜歡林黛玉,這時候更覺得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禍根,賈母死了,王夫人的話語權上升了,她就不讓賈寶玉再去看林黛玉,寶玉和黛玉被隔離了。王夫人又進宮去見賈元春,讓元春下旨意讓賈寶玉娶薛寶釵。另外一方面,由于朝廷政治斗爭的演變,賈寶玉一度離開了賈府,而且傳來處境危險的消息,林黛玉既受到了賈府各種惡勢力的污蔑誹謗,孤立無援,又日夜為遠離在外而傳聞不斷的賈寶玉擔憂傷心,日夜痛哭,最后淚盡而死。這就是脂硯齋批語說的“證前緣”。后來賈寶玉去瀟湘館憑吊,林黛玉已經(jīng)死了半年了,他只見“落葉蕭蕭,寒煙漠漠”(脂硯齋批語)。這就是林黛玉“眼淚還債”而死結局的粗線條輪廓。
概括一下林黛玉在佚稿和續(xù)書中的兩種結局:
后二十八回佚稿:賈母死去失掉靠山;流言蜚語遭受污蔑;擔心寶玉還淚而逝。
后四十回續(xù)書:風聲鶴唳絕食求死;偷聽私語起死回生;調(diào)包計泄含恨而亡。
曹雪芹筆下林黛玉的結局,是為愛而獻身;續(xù)書中林黛玉的結局,是因恨而滅亡。這才是探佚要真正關注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小說的精神境界、價值導向。至于是秋天死還是春天死,是肺結核病死還是投水而死,讀者和研究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定非要得出一個唯一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