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真純而細膩的體驗 憂傷而不絕望的抒寫

        2018-09-10 21:03:56冀艷
        關鍵詞:遲子建研究綜述小說

        冀艷

        [摘 要] 有關遲子建小說的研究與其小說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同步進行的,遲子建小說研究大致可分為20世紀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兩個階段。在前一個階段,評論界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遲子建的整體創(chuàng)作上;而2000年以后,由于批評方法的多樣性和切入角度的靈活性,學界對遲子建小說思想內涵和藝術容量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較大的開掘和拓展,其小說的內蘊和價值也在多重解讀中得以凸顯。當然,研究中有關作家在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地位,除代表作以外的其他小說的關注度,作品中的愛情主題等領域仍有待挖掘和突破。

        [關鍵詞] 遲子建;小說;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6121(2017)06-0000-03

        文章編號:1003-6121(2018)03-0078-07

        遲子建是當前代表東北文學最高成就的實力派女作家之一,她18歲就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已經發(fā)表了500多萬字的作品。遲子建也可稱為當代文壇小說寫作的多面手,在中國文壇的小說寫作中,短中長篇齊頭并進者不少,但像遲子建這樣均獲得成功的并不多。遲子建不追趕潮流,執(zhí)著地堅持自己的藝術個性和風格特色,也正是因此,對這位頗有才華的女作家,評論界從其發(fā)表作品之初就給予了較多關注??梢哉f,遲子建的研究是與其創(chuàng)作同步進行的。梳理有關其小說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世紀80、90年代,遲子建雖然在中短篇小說領域創(chuàng)作頗豐,并且有《樹下》《晨鐘響徹黃昏》《熱鳥》等3部長篇問世,但研究者主要是對其整體創(chuàng)作予以關注,是在宏觀上的把握。而從2000年至今,研究者在對其創(chuàng)作宏觀把握的基礎上,逐漸加強對文本的深入分析,特別是2000年之后,其長篇《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發(fā)表和2015年長篇《群山之巔》的問世,更是給文壇帶來不小沖擊。以下將其研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具體分析,以期對遲子建小說有一個整體性了解和全面的把握。

        一、20世紀80、90年代遲子建小說研究

        遲子建的處女作《那丟失的……》發(fā)表時,評論界并未予以較多關注,包括之后的《沉睡的大固其固》《舊土地》等小說也少有人論及,直到其代表作中篇小說《北極村的童話》問世,評論界才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這位初登文壇的東北少女?!胺_遲子建的一篇篇作品,總是給人這樣一種深刻的印象:作家有較真切而深沉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仿佛是歷盡滄桑,坎坷挫折,多見不平而復雜的人情世態(tài),胸中頗有隱忍難平之氣,因此作品常常流露出一股辛酸之味,苦澀之情,促使人產生許多聯(lián)想和回味?!盵1]評論界在這一階段對遲子建的作品主要是整體性的關照,對文本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相對薄弱。在張紅萍的《論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論者把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小說所展現(xiàn)的是一派純凈而不乏憂傷的“童話世界”;后期小說則是以追憶懷想、表現(xiàn)世相和探索心靈為主要內容的“神話世界”,[2]這樣對遲子建小說的創(chuàng)作進行分期是比較準確的。遲子建的前期作品主要以兒童的視角描寫東北邊陲“北極村”的童話、自然景物與鄉(xiāng)鎮(zhèn)生活,作品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而進入后期,作品由于神話傳說的添加,在凸顯地域風貌的同時,也將更多筆觸放在表現(xiàn)人物的生命意識上。劉傳霞的《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論》從美學意義上對遲子建的小說進行審美概括,指出“寧靜”“純凈”“悲憫情懷”是遲子建小說醒目的三個美學特征,認為“遲子建是一個清醒而樸素的現(xiàn)實主義者,又是一個飛舞的精靈,她經常以詩性的目光來發(fā)現(xiàn)和預設生活中的人性之美,又在想象中消融其中不連貫的部分,使其進入妖嬈嫵媚的藝術世界?!盵3]而將關注目光投向遲子建中篇小說的,是焦會生的《遲子建中篇小說論》,文章從敘述視角、敘述內容和敘述話語等方面,對遲子建的中篇小說進行分析,以此來探討她創(chuàng)作的成敗得失。[4]論者認為,遲子建中篇小說的文化視角是一個普通知識女性從人文立場觀察和表現(xiàn)生活,她所敘述的事件往往是豐富繁雜并能表現(xiàn)詩意和情趣的;她所用的敘述話語是清新流暢的,同時在敘述順序上多有變化。但是,論者也指出,她的某些作品敘述事件雜蕪,讓人讀起來有凌亂感和沉重感。由此而知,從敘述學角度對遲子建小說的闡述無疑豐富了切入角度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這一時期,研究遲子建的論文中有兩篇頗具學術價值內涵的文章,即著名評論家謝有順的《憂傷而不絕望的寫作——我讀遲子建的小說》和戴錦華的《極地之女》。謝有順肯定了遲子建作為一名優(yōu)秀作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即“在表達上傾向樸素,在感受上則充滿浪漫?!笨吹搅诉t子建小說中的“理想、美、緬懷、憂傷、幸福等。但我們看不到絕望?!盵5]這正是遲子建作為一名作家所應遵循的使命和藝術良知。戴錦華的學術論文則從“生之行板、傷殘生命、成長與女人、豐饒與貧瘠、女性與寫作者”等5方面對遲子建小說進行了詳細的評述,并指出,“在九十年代的文壇上,遲子建是一個老資格的年輕作家。她并不追隨他人的寫作,構成了九十年代文學景觀中的另一道風景,一份并不刻意的強調,但漸趨清晰的女性寫作脈絡?!盵6]這兩篇學術研究在20世紀80、90年代的評論文章中極具影響力。也正是在這種綜合研究中,遲子建小說中的深層藝術內涵被逐層挖掘出來。

        從20世紀80、90年代的批評研究來看,評論界主要將目光投向遲子建小說的整體創(chuàng)作,因此處于相對薄弱的時期。但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情況到2000年以后的批評中得到極大改善。

        二、2000年以后的遲子建小說研究

        隨著作家創(chuàng)作的不斷深入,21世紀初期遲子建的作品無論在思想內涵上還是藝術容量上都得到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評論界對遲子建小說的研究也在批評方法和角度上較此前多樣、靈活,且呈現(xiàn)出一派異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遲子建小說的藝術價值得到極大的彰顯。

        2000年,遲子建的長篇力作《偽滿洲國》問世;2005年,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發(fā)表,這兩部作品在當代文壇引起喧嘩與騷動。遲子建把偽滿這段歷史寫得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用其獨特的歷史觀藝術地再現(xiàn)了其間的人生百態(tài)。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有關峰的《民間策略的意義生成——評遲子建的長篇小說〈偽滿洲國〉》、巫曉燕的《歷史敘事中的審美想象——評遲子建長篇小說〈偽滿洲國〉》等?!额~爾古納河右岸》繼承了遲子建對歷史的書寫,這部小說以鄂溫克民族的百年歷史為題材,講述了一個大家陌生的族群生活,主題波瀾壯闊,筆法卻細膩輕靈。正如周景雷在《挽歌從歷史密林中升起——讀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所言:“輕靈與凝重是她看待歷史的獨特視角?!盵7]繼《額爾古納河右岸》之后,遲子建又一部長篇《白雪烏鴉》于2010年問世,直到寫罷這部長篇,遲子建終于完成了更貼近自己靈魂深處的創(chuàng)作。小說特別著力表現(xiàn)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猶如一幅風俗畫,充滿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付艷霞在《災難中的日常美學——由〈白雪烏鴉〉論遲子建創(chuàng)作》中認為:“從《偽滿洲國》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再到新近的《白雪烏鴉》她都保持著一種靜觀默察的狀態(tài),而她賴以觀察的全部視閾都來自對日常生活的永恒性認知?!盵8]2015年的《群山之巔》則是遲子建暌違5年之后的最新長篇小說,她再度將深情悲憫的目光投向心中的故鄉(xiāng),講述發(fā)生在那里動人心魄的人間故事。作品也保持了遲子建創(chuàng)作的一貫特色,即關注底層民眾的世事滄桑。“小說無論是對邊地民間小人物人性亮色的耐心打撈,還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鋒銳批判,抑或是對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大的哀婉回望,都依然延續(xù)著遲子建長篇小說的一貫主旨;但如果從藝術追求來看,《群山之巔》開啟的屏風式結構、塊莖式人物群像以及強化的意象敘事等,顯示了遲子建長篇小說的藝術新項,而且是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鍍亮。”[9]

        以上是對遲子建2000年以后所寫4部長篇小說的批評情況的簡單梳理。在當代文壇小說創(chuàng)作中,遲子建的中、短篇小說也是卓爾不群,獨具一格的。以下主要從四方面對遲子建2000年以后的中、短篇創(chuàng)作的研究狀況進行整理、敘述。

        (一)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從20世紀80年代步入文壇直到今天,遲子建一直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描寫故鄉(xiāng)東北漠河的“原始風景”——皚皚雪野、灰色的木刻楞房屋、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異的白夜、神奇的極光……,這些極富地域色彩的景致把讀者帶進夢幻般的“北極村世界”。正是這種執(zhí)著的書寫,使其小說充滿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陳林瑤在《論遲子建小說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中指出,自文學創(chuàng)作以來,“遲子建執(zhí)著地書寫著她熟稔的黑土故鄉(xiāng)。繪畫般的自然景觀描寫,饒有風味的奇風異俗敘述,滿是人間煙火氣息的人物刻畫,釋放出濃濃的地域文化特色?!盵10]郭亞明在《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地域文化色彩》中也稱遲子建從初登文壇直到今天,一直書寫著她的故鄉(xiāng)“北極村”的山水風物,從而構成遲子建小說一種鮮明獨特的、富有地域文彩的美學特質,使其小說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別有韻味的敘說”。[11]中國東北地區(qū)是地域性特點極強的區(qū)域,特殊的地域與人的融合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地域文化。金鋼在《論遲子建小說的地域文化特征》中稱,作為當代東北作家的主將,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她對東北地域文化的表現(xiàn),既有溫婉和靈動,又有深入和厚重,這使得她的作品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魅力?!盵12]眾所周知,每位作家都無法逃脫時代、環(huán)境等因素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它們會在人的審美心理上產生影響。李楓在《遲子建“故鄉(xiāng)小說”深層文化探析》中詳盡分析了遲子建作品中故鄉(xiāng)情結形成的三方面原因,即:心理方面,來自“人類精神溯源性”;美學方面,來自“作家審美理想的唯美主義”;文化方面,來自“作家對現(xiàn)代文明的疏離感”。[13]而陳穎在《遲子建的地域情結——試析黑土地文化對遲子建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中,從內在動機、創(chuàng)作背景、情感態(tài)度以及敘事特征等方面來探尋東北地域文化對遲子建創(chuàng)作的影響。[14]

        在遲子建的小說中展現(xiàn)出的東北邊陲美景和各種民俗形態(tài),給讀者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正是因為有了遲子建,我們才能走進漠河人跡罕至,常年被冰雪覆蓋的沃土。

        (二)溫情籠罩下的人性之美

        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始終關注底層人物的生活和命運,作家在那些善良淳樸不斷遭受命運打擊的普通人身上傾注著深深的同情。因此,在遲子建的小說中對人性之美的細膩描繪是她始終表現(xiàn)的主要內容,她試圖通過對美好人性的挖掘來對抗人生的艱辛。

        吳艷芳、高旭國認為,遲子建自踏入當代文壇起,就致力于描寫民間的人性之美,力圖追尋人物在生存困境中所表現(xiàn)出的堅韌頑強。她“以其對生命的人文關懷,對生存的憂患意識以及對生活的溫情主義,實現(xiàn)了對人性美的追尋?!盵15]黃明智在《苦難的溫情書寫與其困境——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中則認為,作家深情抒寫了“民眾在面對生活磨難和命運打擊時表現(xiàn)出的堅忍和頑強以及他們在人生灰暗情境中生存方式和深層人性的變化,特別是其中閃爍的人性光輝?!盵16]遲子建的小說中彌漫著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妙,“遲子建永遠用孩子似的眼睛打量這個世界,永遠都賦予她筆下的生命一份美麗、柔軟和濕潤?!盵17]程榮暉在《淺析遲子建的〈親親土豆〉兼及其他中短篇小說》中認為,遲子建對人性善良、悲憫溫婉的肯定,恰恰是通過人性中的詩意之美、傷懷之美來體現(xiàn)的。[18]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的《清水洗塵》,故事情節(jié)雖然簡單,卻讓我們讀后意猶未盡。任雅玲認為,其秘訣在于“作者集中筆墨開掘人物內心世界的細微隱秘,著力于表現(xiàn)最真純的人性之美,即對文明與美的渴求?!盵19]這方面的研究還有歐陽穎戈的《遲子建作品中的和諧美》,論者認為和諧美是遲子建作品主要的美學特征,她那些富有地域色彩的小說充滿著自然與人性的美。她樸實地訴說著發(fā)生在黑土地上的平凡瑣事,執(zhí)著于挖掘被原始落后所遮蔽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0]

        簡言之,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始終堅持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文學敘寫中發(fā)掘人性,思考人的生存和生命價值,美好的人性已經成為遲子建一種執(zhí)著的敘述信仰。

        (三)傷感而不絕望的死亡意識

        描寫死亡是文學永恒的母題。死亡既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又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共同面對而又無法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遲子建在她的作品中熱情地述說死亡:形形色色人的逝去、生者與亡靈的對話、對已逝人的懷想……充斥著大部分篇章,對于死亡的關注和書寫表達著遲子建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與探索。

        劉艷紅在《淺析遲子建作品中的死亡意識》中,主要從溫情、死亡的意蘊、生活經歷等3方面論述作品中的死亡意識。但是,遲子建對死亡的藝術處理不同于先鋒小說。在先鋒小說中,我們看到的是對死亡細節(jié)的精心描繪,感受到的是充斥著血腥的冷漠與殘酷,而遲子建作品中的死亡氣息卻不陰森恐怖。死亡是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死者雖然離開了自己的親人,卻以其他方式與親人保持著精神上的聯(lián)系。[21]遲子建的筆下,死亡并沒有給人留下悲觀絕望的灰色情調,而是給人以啟迪,燃起對生的希望。閆秋紅在《論遲子建小說的“死亡”藝術》時就稱,自“北極村童話”開始,她就不斷傾心于對死亡的描述,在她的小說世界中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死亡情結”?!八劳鲈谶t子建的筆下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展現(xiàn)了人性和親情最神圣最燦爛動人之處,一掃死亡慣常留給人們那種沉重、恐怖和絕望的印象。”[22]李愛紅認為,遲子建小說中,人的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體驗方式,小說敘述了很多死亡事件,但表達的卻是死亡對生者的意義;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以另一種存在方式的開始?!霸谶t子建這里,死亡是輪回,所以坦然;是超越,所以充滿神奇;是升華,所以讓人‘悲而不傷?!盵23]研究者除了關注遲子建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的死亡現(xiàn)象,還分析了作家如此描寫死亡的原因。田媛在《薩滿教對遲子建小說死亡意識的影響》中指出,薩滿教的死亡觀對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必然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現(xiàn)死亡,出現(xiàn)人靈魂的影子,在人與‘靈之間、生與死之間,她的作品愈顯深刻,反襯出生存的艱辛,也折射出人性的美好?!盵24]許雪姣在《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美學》中認為,死亡情結是遲子建無法回避的情感態(tài)度,探究其成因,主要有“薩滿教原始思維的浸淫、道家的人生哲學和以神話為前提的多元藝術融合?!盵25]張進則從“父親之死”解讀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現(xiàn)象。文章稱遲子建小說中的常見情節(jié)“父親之死”源于作者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心理情結,并以“父親之死”為線索來解讀其小說中濃重的死亡意識、“靈魂”的頻頻出現(xiàn),以及小說中傳達出的富有悲劇感的幸福觀。[26]

        薩滿教是東北地區(qū)原始宗教之一,因此其中的死亡觀、魂靈觀對遲子建的影響是必然的。遲子建的父親曾是她生命的依托和向導,而父親的去世對遲子建的傷害是很大的,直接造成作家對死亡的認識和感受。

        (四)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

        2003年3月,遲子建獲得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該獎項對她作品的評語是“具有詩的意蘊”。的確,遲子建的小說往往疏于生動情節(jié)的經營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小說幾乎沒有貫穿全篇的完整結構,而習慣于以故事片斷和場景結構文章,帶有明顯的散文化傾向。

        李哲在《遲子建散文化小說的詩意建構》中認為,遲子建對敘事視角的成功運用使其小說呈現(xiàn)出詩意的抒情氛圍和散文化的敘事特征?!斑t子建的小說一直延續(xù)著散文化的創(chuàng)作傾向,在追憶、夢境、民俗中建構詩意的散文化小說。”[27]李博微在《遲子建小說美學特征探析》中稱,“遲子建的小說結構追求的是一種簡單自然的形式,往往疏于編織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完整和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塑造。”[28]陳昕在《獨特的視角 詩意的守望——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中則認為,遲子建喜歡用兒童的眼光觀察和描摹世態(tài)人生,兒童視角成為遲子建小說獨特的話語言說方式。而對于這種敘述視角的準確把握,為她的小說帶來“樸素明朗、真率靈動的敘述語言和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散文化結構。”[29]孫麗玲也認為,遲子建的小說不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反倒更像“極具抒情意味的散文或散文詩,散發(fā)著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美?!盵30]

        閱讀遲子建的小說,仿佛置身于清純、質樸的唯美世界,令人心曠神怡,而這種溫情的詩意氛圍是靠語言來完成的。遲子建的小說語言感情激越,清新細膩,蘊含詩美的律動。作家是通過意境營造,新奇的比喻、擬人、通感及幻覺等手法的運用來完成這種詩意精美的風格。張昕在《試論遲子建中短篇小說的詩意美》中認為,當代女作家遲子建小說的語言風格樸實大方,簡練凝重,文筆流暢,語氣舒緩,極富詩意美。其作品多以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表達感情“細膩又不乏豪爽之氣”。[31]方守金、趙國宏在《論遲子建小說語言的藝術特色》中發(fā)現(xiàn)遲子建的小說具有濃郁的詩意,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她出色的語言功力,她的小說在語言上傾向于詩化的表達。“所謂小說語言的詩化,不僅指修辭層面上對節(jié)奏、聲韻的美的追求,還包括作家遵循情感邏輯,通過語言敘述使讀者在想象空間里進入詩的境界,在心里體驗到一種詩意縈繞的美妙感受。”[32]楊簡則認為,《逝川》這部佳作,對平凡人生的詩意發(fā)現(xiàn),對人性美好的詠嘆,對沉重生命的超脫,以及詩化的敘述結構和語言,使它具有“一種詩歌般唯美憂傷的氣質”。[33]遲子建和蕭紅因為地緣和性別等緣故常被用來作對比研究,但就兩位作家小說語言風格來講,既不存在水平的高低亦沒有先后的繼承關系,所呈現(xiàn)出的是各有千秋的語言美。劉永澤在把遲子建和蕭紅進行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遲子建在作品中有意淡化現(xiàn)實生活的當下性和故事性,而追求語言敘述的詩情畫意,與蕭紅作品的語言相比,“更精美、更純熟、更有韻味,別有一番古典詩詞的典雅清麗”。[34]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兩部關于遲子建小說研究的專著,分別是方守金的《北國的精靈——遲子建論》和管懷國的《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在《北國的精靈——遲子建論》中,方守金分十三章論述了作家的生活經歷,和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涵及獨特的藝術內蘊,為多側面、多角度了解遲子建提供了一個范本。[35]管懷國的《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則是在閱讀了遲子建全部作品和掌握遲子建研究的既有成果后,對其創(chuàng)作加以細致解讀。他嚴格地從文本出發(fā),并結合遲子建的人生歷程與創(chuàng)作心理,為讀者呈現(xiàn)出作家豐富而又獨特的藝術世界。[36]這部著作目前處于遲子建研究的最前沿位置,對人們全面了解并深入認識遲子建的藝術價值是必不可少的。

        從對上述文章的梳理中可以明顯看出,2000年以后,遲子建小說研究切入角度呈不斷變化的趨勢,批評方法也日趨多樣化。正是在這樣的多重解讀中,讀者看到了遲子建小說內蘊的日益深厚和藝術手法的日漸豐富。

        三、研究中存在的缺憾與不足

        由上可知,研究遲子建的文章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仍存在缺憾,和有待發(fā)掘和突破的地方。例如,研究者沒有充分認識到遲子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地位,對于將作家放到文學史的長河中來看待其創(chuàng)作意義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對于除代表作以外的其他小說,也少有提及,如長篇《熱鳥》《晨鐘響徹的黃昏》《越過云層的晴朗》的關注程度,遠不及《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和《群山之巔》,造成了研究的片面性;有關遲子建作品中的愛情主題研究相對薄弱,此外,從民俗學、生態(tài)學、文化學角度切入遲子建筆下的黑土地文學也有待挖掘和突破。

        [參考文獻]

        [1]胡德培.遲子建創(chuàng)作論[J].小說評論,1989(4):39.

        [2]張紅萍.論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J].文學評論,1999(2):111-118.

        [3]劉傳霞.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論[J].黑龍江社會科學,1999(5):73-76.

        [4]焦會生.遲子建中篇小說論[J].殷都學刊,1998(3):54-56.

        [5]謝有順.憂傷而不絕望的寫作——我讀遲子建的小說[J].當代作家評論,1996(1):71.

        [6]戴錦華.極地之女[J].山花,1998(1):78.

        [7]周景雷.挽歌從歷史密林中升起——讀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J].當代作家評論,2006(4):57.

        [8]付艷霞.災難中的日常美學——由《白雪烏鴉》論遲子建創(chuàng)作[J].南方文壇,2011(1):110.

        [9]汪樹東.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鍍亮——從《群山之巔》看遲子建長篇小說新的藝術追求[J].文藝評論,2015(5):4.

        [10]陳林瑤.論遲子建小說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85.

        [11]郭亞明.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地域文化色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2):63.

        [12]金鋼.論遲子建小說的地域文化特征[J].當代文壇,2006(6):51.

        [13]李楓.遲子建“故鄉(xiāng)小說”深層文化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5(1):80.

        [14]陳穎.遲子建的地域情結——試析黑土地文化對遲子建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J].大連大學學報,2004(3):72-74.

        [15]吳艷芳,高旭國.追尋失落的人性美——論遲子建的小說[J].南方論刊,2014(10):96.

        [16]黃明智.苦難的溫情書寫與其困境——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J].河南社會科學,2013(8):100.

        [17]韓春燕.隱蔽的生活之痛——解讀遲子建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當代文壇,2006(2):103.

        [18]程榮暉.淺析遲子建的《親親土豆》兼及其他中短篇小說[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06(2):81.

        [19]任雅玲.表面平淡瑣碎 內里深厚新奇——試論遲子建小說《清水洗塵》的人性美[J].寫作,2003(10):25.

        [20]歐陽穎戈.遲子建作品中的和諧美[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2):51.

        [21]劉艷紅.淺析遲子建作品中的死亡意識[J].大眾文藝,2009(24):167.

        [22]閆秋紅.論遲子建小說的“死亡”藝術[J].小說評論,2002(2):34.

        [23]李愛紅.體驗生命的另一種方式——遲子建小說的死亡意識[J].消費導刊,2007(9):217.

        [24]田媛.薩滿教對遲子建小說死亡意識的影響[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1):59.

        [25]許雪姣.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美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6(5):45.

        [26]張進.遙渡相思——從“父親之死”解讀遲子建小說[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4):68.

        [27]李哲.遲子建散文化小說的詩意建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2):27.

        [28]李博微.明麗的憂傷——論蕭紅、遲子建小說的美學風格[J].開封大學學報,2001(3):10.

        [29]陳昕.獨特的視角 詩意的守望——論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J].當代文壇,2004(3):45.

        [30]孫麗玲.獨特的視角 詩意的書寫——蕭紅、遲子建鄉(xiāng)土抒情小說片論[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2):36.

        [31]張昕.試論遲子建中短篇小說的詩意美[J].文藝爭鳴,2010(7):161.

        [32]方守金,趙國宏.論遲子建小說語言的藝術特色[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1(1):14.

        [33]楊簡.詩歌與神話的重奏——讀遲子建的《逝川》[J].茂名學院學報,2006(5):57.

        [34]劉永澤.試論蕭紅與遲子建敘述視角與創(chuàng)作風格之比較[J].宜賓學院學報,2005(11):46.

        [35]方守金.北國的精靈——遲子建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36]管懷國.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李獻英

        猜你喜歡
        遲子建研究綜述小說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試論遲子建新作《群山之巔》的詩性呼喚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小學課桌椅設計研究綜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3:41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专区|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亚洲av|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一区二区久久不射av|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在线免费| 国产免费又色又爽又黄软件|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青青草国产手机观看视频| 澳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av|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久久久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网站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人妻av免费|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性群另类交|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 日本女同伦理片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亚洲成成品网站源码中国有限公司|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暖暖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