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載春秋,當年的創(chuàng)業(yè)者已經步入了暮年。2017年底,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家魯冠球先生溘然長逝,就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然而,面對紛繁復雜的企業(yè)內外部問題和家庭內外部問題,企業(yè)家們真的做好了準備嗎?筆者在多年從業(yè)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根本問題在于理念。綜合來說,財富擁有者對“身后事”的安排,在以下四個問題的認識上存在嚴重誤區(qū)。
陷阱一:企業(yè)傳承與財富傳承混為一談 曾有一位老先生向筆者咨詢一件已經困擾他15年的事情:他有兩個兒子,同時有兩家企業(yè)——一家是制造企業(yè),一家是外貿公司。老先生本以為為人謹慎的大兒子可以繼承制造企業(yè),而交際能力較強的小兒子能夠接手外貿公司。但現實中,小兒子剛接觸外貿業(yè)務就數次出錯,讓公司蒙受嚴重虧損,同時小兒子喜歡紙上談兵,再加上花天酒地的惡習,讓老先生徹底傷了心,于是老先生將外貿公司也交給大兒子管理。而大兒子將兩家企業(yè)都做得風生水起。
“如何讓小兒子也享受一部分財富?分多少股份給小兒子?”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筆者提醒老先生:企業(yè)傳承和財富傳承要分開考慮。企業(yè)不一定傳給小兒子,甚至更遠的將來也不一定是傳給大兒子的兒子,而財富可以世世代代由自己的子孫享有?!靶鹤硬荒芙影?,你就能保證小兒子的兒子不能接班嗎?”其實除了企業(yè)傳承,還有很多財富傳承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未來大兒子和小兒子有沒有可能發(fā)生企業(yè)控制權爭奪等等問題。
這位老先生的迷茫,其實許多企業(yè)家都存在。他們沒看到家庭背后的復雜的財富風險。對此筆者的建議是:企業(yè)傳承要通過企業(yè)管理安排來實現,財富傳承要通過財富傳承安排來實現,二者都要兼顧考慮。
陷阱二:相信旁門左道的技巧 在一次為私人銀行客戶舉辦的沙龍上,筆者在演講中問大家:在座的各位,您的資產有由他人代持情況的,請舉手。臺下齊刷刷全舉起手來了。
在筆者看來,資產代持可以說是最普遍的財富管理“昏招”了。但并非企業(yè)家對資產代持的風險一無所知,或許他們有各種各樣迫不得已的原因,例如擔心資本原罪,或是害怕樹大招風,或是為了規(guī)避政策,或是為了避免不穩(wěn)定的婚姻風險,或是為了逃避債務轉移財產,等等。
其實,除了資產代持,提前贈與也是絕大多數企業(yè)家會采取的財富保護和傳承的方法。也許是因為子女即將結婚為了避免子女離婚導致家族財富被分割,也許是因為擔心遺產稅,也許是因為擔心未來復雜的繼承手續(xù),企業(yè)家往往會考慮將財產提前贈給子女。
但問題是,這些方法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甚至會產生更多問題,比如在代持人負債、離婚、死亡之后,以及被代持人死亡之后產生的風險,再比如子女在接受贈與后揮霍、負債、被騙、離婚,或子女及其配偶發(fā)生意外后財產由子女的配偶或者他人繼承。
陷阱三:無視稅務安排 在遺產稅等問題上,由于目前還沒有開征,人們常常抱有僥幸心理。事實上與此相關的全面充分的稅務意識非常重要。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去投資,他的資產負債表顯示有1000萬資產,將按照應納稅額1000萬收稅。如果他拿出500萬投資于一個估值5個億的企業(yè),那么他就持有了1%的股權??墒?,在計算納稅額的時候,1%的股權的價值會按照企業(yè)實際資產負債表來計算對應的價值,并不會按照投資估值來計算。這樣一來,這個人的應納稅額就大大地減少了,同時通過投資得到了遞延資產的好處。所以他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投資而不是消極囤資。此外將資產投資于保險也有遞延資產的功能,使得原本超大額的應納稅額轉化為較小的現金價值。
因此,節(jié)稅動作越早做,其成本越低。
陷阱四:認為通過金融工具就能完全解決財富傳承問題 目前,企業(yè)家的財富傳承問題解決方案中開始運用保險、家族信托等金融工具。但是,金融工具最大的局限是能解決現金資產問題,很難或者無法解決房產、股權這些非現金資產問題。其實,在全世界范圍內,對企業(yè)家非現金資產的風險管理,遺囑是一件避不過去的工具,雖然它確實有很多的弊端和不足,但至少它是唯一能夠覆蓋企業(yè)家所有非現金資產甚至監(jiān)護等非現金需求,且無須交付,也可以隨時修改的一件財富風險管理工具。因此,在國外成熟的家族辦公室和財富管理服務中,為企業(yè)家訂立遺囑并定期檢視遺囑,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做法。
以上四大陷阱的存在提醒我們,要堅持專業(yè)精神,把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這是另一條店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