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 王晴
文學翻譯與其他翻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學”二字,其要求譯者在進行文學翻譯前要認真的閱讀原作,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實感情,反映原作的創(chuàng)作初衷。然而,譯者作為社會大眾的一員,其自身的社會體驗和感悟也必將對文學作品的翻譯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的體驗和譯者的體驗的相互交融最終構成了譯者進行翻譯創(chuàng)作的源泉。
1 文學翻譯的概念
關于文學翻譯的概念,翻譯界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但許多翻譯家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和體會,例如:林語堂認為文學翻譯是藝術;李健吾說原作是表現(xiàn),譯作是再現(xiàn);余光中認為文學翻譯是有限的創(chuàng)作;楊武能將文學翻譯看作是一種闡釋。盡管關于文學翻譯的概念的見解不同,但其核心思想?yún)s趨于一致,即文學翻譯作為翻譯的分支,也是用一種語言去傳達另一種語言的意義,其尤其強調譯作對作者思想、情感和語言手段等方面的準確傳達與體現(xiàn)。
2 文學翻譯的目的與功能
翻譯的功能主義理論由凱瑟琳娜·賴斯(Kantharina Reiss)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主張譯作的價值應當通過原文和譯文的功能比較進行評價,她與學生弗米爾(Vermeer)共同提出功能主義翻譯論的目的論原則,認為翻譯創(chuàng)作必須遵循“目的法則”、“連貫性法則”和“忠實性法則”這三大原則。由此可見,功能派翻譯理論始終將目的論放在整個翻譯過程的核心位置。
3 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作本質的具體表現(xiàn)
文學翻譯的本質主要體現(xiàn)在三點,分別是審美性、形象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文將對這三點特征分別進行闡述。
3.1 審美性。文學翻譯的審美性首先體現(xiàn)在(1)文學話語層面,其不僅作為文學作品的表層結構,更是將文學文本直接供讀者閱讀的具體話語系統(tǒng);(2)文學意象層面。童慶炳先生對文學意象層面這樣解釋過:“讀者在文學話語的影響下,可以通過想象在大腦中形成一系列相對應的、具體的、可感知的文學意象,進而塑造出帶有藝術感的內心世界?!保ㄍ瘧c炳,1998: 258)。
3.2 形象性。文學翻譯的形象性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以具體的藝術形象為基礎而傳達的,正如著名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文學創(chuàng)造應盡量對事物抽象的進行描述,應當最大限度以對具體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意圖?!毙蜗笮允俏膶W作品最鮮明的特征,因此在文學翻譯的過程中注重對原文所傳遞的形象性的體現(xiàn)是翻譯的一項基本要求。
3.3 創(chuàng)造性。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表現(xiàn)在(1)原作語義內容的“空白”與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這一層面。由于文學語言的表達多具有含蓄性和抽象性特征,以便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故而相同的詞匯和話語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往往會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解釋,這就要求譯者需要在對原作文學語言的處理上多加考量,避免對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誤導。本文以John Minford和楊憲益、戴乃迭先生對紅樓夢九十八回的翻譯為對比分析:
“寶玉,寶玉,你好……”(《紅樓夢》第九十八回)
譯文一:
‘Bao-yu!Bao-yu!How could you
(John Minfor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 4, P377)
譯文二:
‘Baoyu, Baoyu, how…
(楊憲益、戴乃迭譯,《紅樓夢》(英漢對照),外文出版社,P2926)
這是林黛玉臨終前所說的最后一句話。病中的黛玉在得知寶玉已與寶釵成婚的消息后,邊說出了這樣半句話。話雖未說完,但其中表達的情感卻相當復雜,既有對寶玉的譴責,也有對往事的追悔,更加帶有愛恨交織之情,讓人產生了無盡的回味。但在譯文一中,“how could you”這一翻譯就完全成了傳遞黛玉對于寶玉的譴責這一意圖,誤解了原文之意。而譯文二的“how”則充分的表達了既有無奈,又有譴責,還有悔恨的多重情感,更能引起讀者對于黛玉和寶玉之間凄美愛情的共鳴。
此外,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還表現(xiàn)在(2)原作意象的“空白”與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這一層面。文學語言常通過應用比喻、擬人等各種修辭手法來形象的對人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進行描述,從而使文學意象在可以被感知的層面上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征,從而為讀者留下大量的創(chuàng)造和想象空間。因此,許多譯者在對文學意象的翻譯中,均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
4 總結
本文通過對文學翻譯的概念、目的和功能的概述,以及對文學翻譯的審美性、創(chuàng)造性和形象性的理解對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作本質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期加強讀者對于文學翻譯的進一步認識。但是本文在對文學翻譯創(chuàng)作的本質特征的分析上存在片面性,未能詳細的將諸多特征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此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的深化和加強。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