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瑋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越來越重視,相關小學也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塊和核心所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將簡單的“讀”作為復雜的“寫”的基礎,學生先通過閱讀,對文章進行思考和理解,找到文章的出彩點,其后激發(fā)出自身在寫作上的靈感,這樣的寫作靈感源自學生的內(nèi)心和思想,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寫作,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的選擇都是有一定意義的,都是作者對生活、情感的一種感悟,有的是對景色的贊美,有的是對物體的褒獎,有的是對人性的剖析??傊?,所有文章都是作者用自身的言行總結出的藝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操,感受到詩人的高尚情懷。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文學素養(yǎng)自然就能夠提到提升,這對學生的氣質(zhì)培養(yǎng)有著重要積極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
(一)讀寫分離情況較為嚴重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仍然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照本宣科,沒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師生關系疏遠。語文教學模式和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讀寫分離,造成學生多種感官的學習也是無意義的。
(二)過于側重讀,而忽略寫
當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雖然提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讀,認為閱讀才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學生的寫作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閱讀,這也是長久以來教師的教學誤區(qū)。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讀寫結合,端正教學態(tài)度,有效地將讀和寫同步教學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二者的相輔相成、相互滲透,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課堂教學缺乏互動交流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通常采用朗誦的方式進行情感的表達,如小組朗讀、默讀或是全班一起朗讀等。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教師無法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同時,將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朗讀上,忽略了學生對語文文章的深入理解,久而久之,學生逐漸也喪失了對閱讀學習的興趣。
二、讀寫結合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運用策略和措施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很多小學已經(jīng)逐漸開展了寫作課程,主要是在教材的一個章節(jié)結束后,抽出1~2節(jié)課的時間,給學生一張圖片或者一段話,讓學生對其進行理解,選擇其中的某一個角度或方面自由發(fā)揮,自行擬定相關題目,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同時,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新鮮與好奇,其思維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對閱讀和寫作課程進行設置時,應當以開拓學生思維為主,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此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思想態(tài)度進行積極的引導,不斷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師生互動交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或制作多媒體課件,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小蝌蚪,從而體會到找不到媽媽時的焦急,最后找到媽媽時的那種喜悅。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另外,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三)增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摘錄優(yōu)秀的素材
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主要是將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充分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教學。讀是學生積累相關寫作素材的基礎積累,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應當加強對閱讀的理解教學,在遇到好詞好句或是優(yōu)秀的寫作素材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將其抄寫下來。學生可以自己準備一個素材抄寫本,將自己覺得優(yōu)秀的詞句都謄寫下來,方便后期寫作時的查閱。筆者認為,只有在不斷的抄寫積累中,學生才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且更好地運用于寫作中。同時,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大課外閱讀量,還能幫助學生不斷改善自身的字體。在對素材進行抄寫時,學生應當保持平常心,精神更為集中,這樣才能理解到作者的情感,體味到詞句的精美絕妙。
(四)在閱讀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不斷加深閱讀層次,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時,應當體會到文章的文學美,同時還要對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特別是一些字詞句的揣摩上,要分析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詞,這樣的句子對文章有怎樣的影響等,帶著問題去閱讀,才能提高閱讀效率。例如,在學習《春天》時,作者朱自清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身的美感。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這樣的句式,對夏天或是秋天進行仿寫,注重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發(fā)散思維,通過對作者寫作手法的分析比較,將其借鑒運用到自身作品的創(chuàng)造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語
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增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摘錄優(yōu)秀的素材,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qū)大菉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