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袁枚是清乾嘉時期的著名才子,與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傳世之作《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同詩話》《隨同詩話補遺》《隨同食單》《子不語》和《續(xù)子不語》等。
那你想知道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嗎?請跟我來——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世稱隨園先生。1716年3月25日出生在浙江杭州。他小時候,家里很窮,但他天生就是一個讀書的種子,12歲,就和自己老師一起考中了秀才(可能是自有科舉考試以來,年齡最小的秀才);24歲,又考取了迸士??芍^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當(dāng)時,他還志滿意得地寫了首名為《臚唱》的詩:
一聲臚唱九天聞,最是三株樹出群。
我愧牧之名第五,也隨太史看祥云。
(清科舉考試,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七名,賜“進士出身”,三甲一般二百名左右,賜“同進士出身”。因為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故所謂“臚唱”,也就是開二甲的榜單。而年方24歲的袁枚,是以第五名的成績高中的,所以他當(dāng)然有理由,在這里小小的得意一把了。,
之后,袁枚便成為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是七品,但還不算是正式的官員,庶吉士還要再經(jīng)過兩三年的學(xué)習(xí),通過入官考試,才能正式做官。由于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政權(quán),所以滿文是庶吉士學(xué)習(x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只有滿文考試合格了,才能留在京里做官。同樣是七品官,京官和地方官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一般庶吉士都會拼了命地學(xué)好滿文??墒窃秴s對滿文學(xué)習(xí)毫無興趣。庶吉士期滿后,他果然未能通過滿文考試,于是被外放到了江南地區(qū),做了一個縣令。
在以后的六年當(dāng)中,袁枚先后擔(dān)任過溧水、沭陽和江寧等縣的縣令??偟膩碚f,他還算是一個不借的縣令,治下百姓也都很愛戴他。比如他在江寧任職時,就收到過當(dāng)?shù)匕傩账徒o他的“萬家衣”;40年后,他再到沭陽時,還有百姓出城30里來迎接他。
不過,這個官卻讓袁枚做得越來越不開心。哪兒不開心呢?在給一位朋友的書信中,他這樣寫道:“苦吾身以為吾民,吾心甘焉。而今之昧宵而犯霜露者,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為大官做奴耳?!?/p>
又,當(dāng)時官場的很多規(guī)矩,也讓他覺得難以接受,比如下級參見上級,離著三四十米,就要以小跪的姿式,一路小跑著過去,匍匐于地,大磕其頭,上官不叫起身,就不能起來;參見的名帖,寫職務(wù)時,字跡要小,不然就是不敬。
所以,這個七品縣令,在袁枚眼中,不過就是一個“跪拜工”。他還寫了一首名為《俗吏篇》的詩,以自嘲,其中有句:
三年沒階趨下風(fēng),九轉(zhuǎn)丹成跪拜工。
金雞初鳴出門去,夕陽來下牛羊同。
何不高歌歸去來,也學(xué)先生種五柳。
由此可見,袁枚在做縣令僅三年后,就對這種一天從早忙到晚,正經(jīng)事干不了幾件,倒是練就了一身跪拜功夫的縣官工作,已經(jīng)干得夠不夠的了。
所以,在袁枚33歲那年,便毅然辭官回歸了故里。
辭官以后,袁枚便拿出自己這些年為官的積蓄,在南京小倉山買了一個園子。這園子可是大有來頭,據(jù)說原來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家,也就是《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后來,曹家被抄,叉被一個姓隋的人買了去,但隋家在買下這個園子后,也很快就被抄了。于是,這個園子就成了時人眼里的一個霉園,在隋家被抄后,一直空了很多年,都沒人愿意接手。袁枚接手它的時候,園中的建筑大多已經(jīng)倒塌,野草也長得有一人高了。
不過,袁枚無所謂,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隨園”,就是隨心所欲,隨遇而安的意思。袁枚自從接手了這個園子以后,就對它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建屋舍、開池塘、移懌石、種花草……
但建著建著,他發(fā)現(xiàn)錢不夠了。于是,他叉出去做了幾年官,等錢攢夠了,又辭官回來繼續(xù)筑園。就這樣,經(jīng)過十幾年的苦心營造,園子終于建成了。園子建成后,他還寫了一副對聯(lián):
放鶴去尋山里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掛在園子的入口處。還覺得不過癮,便叫人把園子的圍墻拆掉了,任人前來游玩。如此一來,私園就變成了公園。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袁枚的三大愛好。
他的第一大愛好就是好吃。他曾經(jīng)說過:“有口必好味,生而為人,而不能享盡美食,那活得再長久,又有什么意思呢?再者說了,雞鴨魚牛已經(jīng)為你而死了,如果你不能讓它們呈現(xiàn)出最好的狀態(tài),也就是變成最美味的食物,那叉怎么對得起它們呢?”
據(jù)說袁枚到別人家吃飯,總會帶上自己的廚子,吃到什么好吃的,就讓自己的廚子到人家廚房里去學(xué),人家若不愿意教,他就“執(zhí)弟子之禮”,死乞白賴地求,直到把菜譜求到為止。
又,他家的廚子名叫王小余,是當(dāng)時南京城里很多達官貴人都想聘請的名廚。這個王小余對自己的廚藝也非常自負,甚至連御廚都看不上,但就一心跟著袁枚,盡管袁枚給他的工錢遠比那些達官貴人給的少。也曾經(jīng)有人問他:“以你的才干,何必要老死在隨園?!彼幕卮饏s是:“因為只有袁先生懂我。人生樂事,無非就是要找到一個知己?!?/p>
袁枚也真稱得上是王小余的知己。王小余死后,他經(jīng)常一吃飯,就會淚流滿面,邊吃邊哭,一邊嘴里還念叨著這個王小余。他還為他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廚師傳記——《廚者王小余傳》。另外,袁枚還搜羅了三百多種南北菜肴,寫了本《隨園食單》,至今仍被很多老饕們視為美食圣經(jīng)。 他的第二大愛好就是好色。他不僅一生納了}多個妾,還公然在隨園里開私塾,招收了很多女弟子。他說:“人非圣人,安有見色而不動心者?”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觀點,叫“偽名儒不如真名妓”。他還給自己刻了一方印,叫“錢塘蘇小是鄉(xiāng)親”。
傳說有一次一位尚書大人來到隨園,跟袁枚索要詩集,袁枚信手就加蓋了這方印。尚書大人一看,就說他不該和妓女攀親戚。他卻回道:“大人是覺得這方印不雅嗎?現(xiàn)在看來你是個大官,小小只是一個賤人。但百年之后,世人只知有蘇小小,而不知有大人!”
另外,還有個事:袁枚的一個小妾有個妹妹,曾賣給富人當(dāng)女奴。袁枚不忍她受苦,就花重金將她贖了回來,她為報恩,原想留下來和姐姐一起侍奉袁枚。但袁枚當(dāng)時已年近花甲,而她才14歲。于是,就找了一個年輕有才的少年,把她嫁了。不料,她嫁過去以后,竟遇到了一個惡婆婆,每天都逼著她干各種重活,稍不如意,就會打她。結(jié)果不出半年,她實在忍受不了了,就懸梁自盡了。
袁枚知道后,非常悲痛,就寫了篇《祭妹文》,他這篇文章寫得可謂情文并茂,感人至深。后世論者,多以為他的這篇《祭妹文》,就是和韓愈被譽為古今第一祭文的《祭十二郎文》相比,也毫不遜色。 他的第三大愛好就是好游。古代讀書人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一般也很重視行萬里路,袁枚當(dāng)然也不例外,而且他還不是一股地好游,79歲,還三游了天臺山;80歲,還游了昊越;Sl歲,即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還游了吳江。
又,袁枚論詩,主張“性靈”。那什么是“性靈”呢?這要細說起來話就多了,不如我們就來看幾首他寫的小詩,看過之后,你大概也就能夠明白什么是“性靈”了。
一、《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二、《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三、《馬嵬》
莫唱當(dāng)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四、《湖上雜詠》
葛嶺花開二月天,游人來往說神仙。老夫心與游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我想也只有像袁枚這種一生做人做事,都遵循著自己的欲望,從不扭捏作態(tài)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吧。當(dāng)然,你也可以說他天真,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叉貪吃、叉好色,油膩得不要不要的,但他畢竟活出了真性情,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據(jù)說他臨終時,還留了這么一句話:“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蔽蚁?,如今知他的人,肯定不少。但要想活得跟他一樣瀟灑,恐怕沒幾分膽色還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