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媛中,大名鼎鼎的有陸小曼、林徽因、張愛玲等,還有一位周煉霞最值得一提。
其實,論才情、氣質(zhì)、相貌等,周煉霞不輸陸、林、張。她寫的小說《煉珠》可與張愛玲齊眉,其仕女花鳥畫勝過陸小曼。而她寫的古詩詞,別說這三位美女,就是晏殊、納蘭容若,怕也要讓她三分。
當年,趙丹的夫人黃宗英,會拿著自己作的詩到周煉霞家請教;銀幕明星上官云珠,也會拿一些詩,給周煉霞過目;作曲家陳鋼的第一任夫人華華,是梅蘭芳四大女弟子之一華香琳的女兒,每周跟周煉霞學畫。
周煉霞是一個鐘情于“藝術(shù)地生活”的人,美與愛為她而生,不是她為美與愛而生。她在風云變幻的20世紀里活得從容豁達,是女性的典范。
掌上明珠
當然,周煉霞首先是幸運的,她出生于湖南湘潭詩禮簪纓之族。從小生活富足。她在《新年回憶》一文里記載了童年時過新年的情景:
一早起來,頭發(fā)梳得滴光,辮梢上墜一支紅絲須頭,瓜皮帽的前額,綴一塊紅寶石,黑緞團花馬褂,藍莊絨緞袍,最好玩不過的是:腳上那雙特制的繡花小靴,雪白的粉底,怪玲瓏,怪精致的,真叫我永遠不會忘記??!
尤其幸運的是,周煉霞有位開明的慈父。父親周鶴年精通詩畫,對兒女很是疼愛。周煉霞幼承庭訓,父親每年送給她的新春禮物中必有一支毛筆,并寫下一句祝賀的韻語以茲鼓勵。周煉霞思維敏捷,常常與父親對詩。年稍長后,周鶴年又將女兒送去學詩畫,沒有男尊女卑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迂腐觀念。
童年時的蒙學熏陶了周煉霞的性靈,練就了她的語言敏感度,為她未來躋身于才女行列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分門拜師
周煉霞9歲時隨父移居上海,這里成就了她的一世芳名。
周鶴年在上海為女兒聘請了鄭德凝教畫、朱孝臧填詞、蔣梅笙作詩,這三位老師都是一時名宿。而周煉霞也不辱父命,所作詩詞,名動一時。早年輯有《小螺川詩稿》,晚年有《螺川韻語》,至今為人所傳誦的有《慶清平·寒夜》,最著名兩句: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
周煉霞還有很多詠情詠物詩都寫得很好,她非常善于將自己的感受找到一個恰當?shù)脑~來表達,一語觸的,令人佩服,這可以看出周煉霞有極好的語言天賦。
上海畫貴
學有所成之后,周煉霞即開始掛單鬻畫了。在1929年上海舊刊《郵聲》里刊登了她當時的畫例:
花鳥蟲魚:堂幅每尺三元,六尺以上另議。
立軸,照堂幅八折。屏條,照堂幅七折。橫幅,照堂幅加半。手卷,每方尺三元。扇冊,每件三元。墨費一成,點品加倍,極工細者另議。金箋及絹加半,先潤后墨,約期取件。劣紙油絹不應。山水仕女加倍。
收件處:上海海寧路人壽里煉霞畫寓,及備大箋扇莊。
據(jù)周煉霞自己的文字透露,她最早的扇面是五角,后來漲至兩元,而此處標例是三元。當時她的訂件非常多,可見她在未滿20歲時經(jīng)濟上就完全獨立了。
不用依賴男人過生活,她就能有尊嚴地活著,并且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quán)利。對這一點,進入而立之年后,她了解得更深刻了。
韻致之美
周煉霞的傳奇人生更多與她的性情有關(guān),比如她愛美、通達等等。
周煉霞對美有獨特的認識。在她看來,五官天生的美是美的一部分,而人體的“韻致”才是美的根本。她說:一個女性的美,并不完全依恃著面容的嬌艷,此外還要有修短合度、肥瘦得宜的身體,使她成為整個的美的輪廓,而更重要的:還有“豐韻”兩字。所謂“豐韻”,實在難以形容,總之在顧盼行動之間,要有活潑而又幽嫻的態(tài)度,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人,一接觸到眼簾,就會感到詩意一樣的美妙,又像吹著了和煦的春風,很自然地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為了獲得這樣的美,她很注意平時的保養(yǎng),比如產(chǎn)后調(diào)養(yǎng),只要有基本的營養(yǎng),可以一個月不食肉。她還十分注意胸部與腹部的保養(yǎng),作息時間也很有規(guī)律。
外在的修飾同樣必不可少。周煉霞是一位非常時尚的女性,燙發(fā)、化妝、旗袍、皮鞋,樣樣周到。這些外在修飾將她的不足隱去,將她的美襯托得更美。鄭逸梅先生贊她體態(tài)清麗婉轉(zhuǎn),如流風回雪。蘇淵雷先生說她“七十猶傾城”。
“煉師娘”
周煉霞性情通達,不為傳統(tǒng)禮儀所束縛。她不拒絕各種應酬和場合,善于應付各種男人,機敏、灑脫、不拘小節(jié)。從她所寫的小說來看,她的生活閱歷應該十分豐富,難懌她的緋聞特別多,得名“煉師娘”,各種小道桃色新聞也很多,但她從不計較,往往是一笑了之,照樣過自己的生活。 “文革”期間,周煉霞只承認與吳湖帆有深交。那么說來,她也許真的經(jīng)歷了一些男人,但能在她心頭留下痕跡的,除了她的丈夫徐晚蘋,就是吳湖帆了。這兩位待周煉霞奇好,而且在各自的領(lǐng)域里都是人中龍鳳,可見打動美人的,必須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前緣再續(xù)
如果說周煉霞早年活得很優(yōu)美,那么中年以后是活得很從容、豁達。大約在她38歲的時候,丈夫徐晚蘋受命飛赴臺灣接收當?shù)剜]政,原擬半年后復命回滬,誰想一別竟是30多年。在這30多年里,中國知識分子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非常時期,周煉霞也似狂風暴雨中的小草,受盡磨難,一只眼睛被打致失明。
從精神到肉體的摧殘,她不比李清照少,然而她沒有像李清照那樣“凄凄慘慘戚戚”。她請來楚生刻了一方“一目了然”,請高絡園刻一方“眇眇予懷”,又以屈原《九歌湘夫人》之“目眇眇兮愁余”甸為印。
也許正是有如此的通達與堅忍,周煉霞只比陸小曼、林徽因小四五歲,卻比她們多活了半個世紀,比張愛玲年長12歲,仍然活在了她的后面。
周煉霞的從容與豁達同樣為她帶來了美好的晚年?!拔母铩苯Y(jié)束后,她失散30多年的丈夫從遙遠的美國寄信給她,抬首“煉霞吾妻”,深情地期待她赴美與他重逢。周煉霞也在歷盡磨難后安享了幸福的晚年。
據(jù)《藝術(shù)》《我的祖母周煉霞》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