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季子華
內容提要 2017年9月,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九集大型政論專題片《讓改革落地生根》引起較大反響,全網視頻點播量累計2.3億次,受到廣泛關注。這部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的新實踐和新突破,為新媒體環(huán)境下政論片的制作與傳播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思路。
《讓改革落地生根》是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九集大型政論專題片。作為迎接十九大的獻禮之作,該片圍繞一個“中心”,即跟著黨中央的令旗走,主要著眼于“改革”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議題,以五年為跨度,回顧、呈現河南在中央部署下的具體實踐,用新聞專題的形式對河南五年來的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權威梳理,全景展現了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如何在河南落地生根。同時,該片突出一個“落點”,深刻反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讓改革落地生根》于2017年9月3日在河南衛(wèi)視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得到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央視網、河南日報、騰訊、新浪、鳳凰等百余家媒體轉載,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廣泛傳播。9月20日晚,《讓改革落地生根》第九集播出完畢后,綜合測算相關新聞總閱讀量達3.9 1億人次,全網視頻點播量累計2.3億次。
敘事本不是政論片的長項,有些政論片為了說理的需要有時采用典型敘事,其目的還在于說理。而《讓改革落地生根》卻做到了將刻畫人物形象與表達思想融為一體,因為作品所傳達的主旨是著眼于“改革”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議題,以五年為跨度,回顧、呈現河南在中央部署下的具體實踐。因此,敘事就成為編創(chuàng)者們的匠心選擇?!蹲尭母锫涞厣凡捎靡院甏髷⑹聻榻?、以典型敘事為緯的敘事策略。宏大敘事有利于全景式、多角度、立體式展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河南的特色實踐,從各領域改革中的典型事例破題,講述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河南故事”。
縱觀九集《讓改革落地生根》,每一集都結構緊湊,高潮迭起,頗具張力。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電視連續(xù)劇才有的審美期待,其中的一個關鍵藝術技巧就在于主創(chuàng)者采用了典型敘事與宏大敘事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第6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例,為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選取醫(yī)療、教育和就業(yè)三個典型。醫(yī)療方面,選擇了河南把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作為惠民工程的重點典型,表現河南在完善職工醫(yī)保、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和新農合的基礎上,針對看病貴的問題,迎難而上,所做的大膽探索。教育方面,著眼于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義務教育“擇校熱”“大班額”等典型,體現河南的改革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就業(yè)方面,選擇了河南一直堅持的就業(yè)優(yōu)先,推出的一系列新舉措,最后落腳到用數據來佐證:5年累計新增就業(yè)7 19.7萬人。
政論片的顯著特點是有濃厚的思辨色彩,議論或評論貫穿全片,如果做不到情理交融,就很難把黨的理論、政策形象地表現出來。在電視節(jié)目領域,政論片是一個特殊類型,甚至有人認為,政論片主題明顯,思想先行,觀點突出,但缺乏紀錄片慣有的細節(jié)捕捉,而《讓改革落地生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卻巧妙地避免了這一點,由于注重故事化、情感化、細節(jié)化的表達,把講故事與說理有機融為一體,避免了空洞呆板,簡單生硬的說教,它聚焦于細節(jié)的樸實,不流于形式的空疏,生動地書寫和記錄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整部片子做到了既有思想性藝術性又有觀賞性,不僅讓電視觀眾愛看,還受到了網民們的歡迎。
《讓改革落地生根》細節(jié)化的表達還體現在用數字說話,讓細節(jié)發(fā)聲。在整部作品中,很多場合和畫面都是用準確的圖表、數字來給觀點提供支撐。用百姓最易懂的數字來證明河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人民群眾既是獲益者,也是見證者,還是監(jiān)督者,“獲得感”由此成為一種真切的人生體驗。
由于注重故事化、情感化、細節(jié)化的表達方式,九集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一氣呵成,同時通過文學元素與電視元素相組合,即文學解說詞與電視畫面、音樂的自由切換又互為補充的組合形式,能夠包容巨大的時空跨越,包容豐富而多層次的思想情感,包容從宏觀到微觀的敘述,時而大江東去,時而涓涓細流,創(chuàng)作不經意間進入到一個自由王國,內容生動,形象感人,邏輯性強,引人入勝,避免了空洞呆板、簡單生硬的說教。
不同內容、類型、風格的電視專題片配解說詞,在韻味、情調、吐字用聲、表達方法上都存在著不少差異,可形成不同的表達樣式?!蹲尭母锫涞厣吩诮庹f配音時可以說是既遵從一般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又不能拘泥于一般理論,表現出了極大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作個性。
《讓改革落地生根》解說詞,思想深邃、磅礴大氣、情景交融、雄渾豪邁、催人奮進,彰顯出很強的詩性美,成為該片超越于同類作品的又一獨特審美品格。如第一集《堅定跟著黨中央令旗走》開篇就是一段先聲奪人、奮發(fā)激昂的解說:“中原,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奔流不息的黃河,見證著中原大地的滄桑巨變。在河南蘭考,萬里黃河完成了它奔向大海的最后一次轉彎。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防風治沙種下的泡桐樹,如今成了老百姓奔小康的‘致富樹’。而在這千千萬萬棵泡桐樹中,有一株是2009年習近平親手栽下的那棵,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它為‘習桐’。這是一代人的精神傳承,已經根深葉茂。”在這段氣勢磅礴的解說詞之后引出第一集標題《堅定跟著黨中央令旗走》,過后又現場朗讀了習近平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這樣的處理,《讓改革落地生根》的解說既莊嚴、厚重、有內在力度,又激情澎湃、厚重雋永,達到了政論與紀實結合,哲理與激情交融。
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已經突破以往以單個媒體作為獨立單位發(fā)聲的傳播瓶頸,組、群、圈的概念貫穿新媒體運用全過程,微博,微信更是通過粉絲、朋友圈轉發(fā)把組群效用發(fā)揮至極限。所以,如果繼續(xù)采用點對面的信息發(fā)布,已經難以形成聲勢。為此,作為傳統電視媒體創(chuàng)作的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在傳播手段上,卻又不拘泥于傳統電視媒體,巧妙地嫁接新媒體的傳播手段,成立多維聯盟,形成統一,集群式信息聯動發(fā)布矩陣,除了將節(jié)目安排在《河南新聞聯播》中播出外,還充分運用旗下80多個河南廣電全媒體傳播平臺,同時采用宣傳片、視頻、圖文、H5、V視頻、海報等多種方式聯動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預熱、推播,在與中央媒體同頻共振的同時,還和大型網絡新聞網站等新媒體互動、互推、互粉,一時間“改革”“落地生根”成為刷屏熱詞,引發(fā)全民關注、高頻熱議,百度、3 60等相關搜索條目呈幾何式倍增,新聞閱讀和視頻點播連創(chuàng)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