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莉
摘 要:本文針對吉爾平《全球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將從吉爾平“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入手,對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基本解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吉爾平的觀念做出了評價。通過文章的分析得知,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的依然是民族國家,要想建立全球經濟新秩序,就必須立足于強有力的政治基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中國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羅伯特·吉爾平;“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
吉爾平作為IPE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關于IPE的定義得到普遍認可,“國際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國際關系行為者追求財富和追求權力交互作用的一門學科”。更通俗點講,IPE就是研究財富(或國際經濟)與權力(或國際政治)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自1987年起,世界的政治理論及經濟理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使得吉爾平對國家政治經濟學的認知進一步得到了加深,于是《全球政治經濟學》便聞名于世。
一、吉爾平“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
吉爾平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先便對他的學術觀點進行了解釋,他稱其既不是自由主義者,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更不會是民族主義者,吉爾平明確的表示自己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其所發(fā)表的學術觀點全部都是以國家發(fā)展為中心的,包括《全球政治經濟學》中對國際經濟的闡釋。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既有經濟學、政治學的觀點,又包括歷史學、國家關系、國際經濟等理論,可謂集大成者,不僅是后世,就連同行對吉爾平此書的評價也是極高的,譽其為“里程碑式的研究”。
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一書中,吉爾平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涉及多個方面,主要觀點有如下六個方面:
一是既強調國際社會的無序性,也承認國際合作的必要性。無序意味著不存在高一級的政治權威,各個國家均可以在被迫使的情況下走向合作,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發(fā)生了危險便可以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但這種無序性并不意味著國際政治的特點便會因此確立,相反當各個國家在同一利益的驅使下走向合作的時候,各種國家機構便會創(chuàng)建起來。
二是既強調國家利益始終是國家追求的目標,也承認精神道義和價值觀念不可或缺?,F(xiàn)實主義一直視國家利益為國家追求的目標,將國家利益視為國家在國際關系中活動的主要依據(jù)和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現(xiàn)實主義認為國家利益是國家的核心利益,但并不否認道德和價值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其只是反對以道德追求來約束一個國家的命運與發(fā)展。
三是既強調國家安全永遠是國家最關心的問題,也強調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吉爾平認為,不管是在何種情況下,國家的安全問題都應當是擺在第一位的,且軍事安全和政治獨立也理應擺在國家目標和利益序列的首位。
二、吉爾平用國際政治經濟學對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基本解讀
吉爾平是在2001年用國際政治經濟學對全球經濟新秩序進行解讀的,那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的多種力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吉爾平結合各種變化,運用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視角,對全球經濟新秩序進行了全面的剖析,核心觀點主要包括三點:
首先,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的仍是民族國家。吉爾平認為,不管是對于國內事務來說,還是針對國際事務而言,民族國家都是最為主要的行為體,而關于影響民族國家地位的力量,吉爾平也在此書中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1)跨國公司與民族國家。對于二者的關系,吉爾平的立場一直較為堅定,其雖然承認跨國公司的重要性,但卻并不認為跨國公司具有脫離民族國家成為獨立行為體的能力,這主要是因為跨國公司與本國經濟的聯(lián)系過于密切,其稍有差異便會使得各國的制度結構、經濟政策、社會關注重點發(fā)生偏移;(2)經濟區(qū)域主義與民族國家。吉爾平認為雖然經濟區(qū)域主義能夠增強國家的經濟與政治實力,但“經濟區(qū)域主義特別是歐洲政治一體化的加強標志著一場脫離以國家為中心的世界運動以及后國家時期國際秩序開始”的這一說法,吉爾平卻并不同意,其并不支持以經濟區(qū)域主義代替國際體系,經濟區(qū)域主義只能是擴大本國追求的一種有效手段。
其次,全球經濟具有高度一體化和明顯脆弱化的特點。吉爾平認為,自從冷戰(zhàn)發(fā)生以后,經濟全球化的現(xiàn)象便越來越嚴重,其不僅帶動了國家經濟事務的發(fā)展,而且還帶動了國際政治事務的發(fā)展,這股全球化的力量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系相連,許多國家都相繼發(fā)布了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經濟政策,以市場為導向的全球經濟也越來越明朗,國際競爭一日強過一日,以規(guī)模經濟和技術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不完全競爭也逐漸登上國際舞臺,世界經濟的參與者日益增多,非國家行為體的重要性更是大幅度提升,但這種力量卻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較大的威脅,使得全球經濟明顯脆弱化,主要原因有四點:(1)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合作隨之結束,政治紐帶被削弱,國家經濟越發(fā)脆弱;(2)不穩(wěn)定因素重新出現(xiàn),比如貿易保護、經濟區(qū)域、反貿易自由化等;(3)缺少對外直接投資的國際管理規(guī)則;(4)全球經濟趨向高度一體化,資金流動擴大,衍生品增多,金融危機反復出現(xiàn)。
最后,全球經濟管理必須重視與強大領導、經濟大國的合作。吉爾平在此書中對新自由制度主義、新中世紀主義、跨政府主義進行了評價,吉爾平認為雖然此三種主義對全球經濟管理皆有所幫助,但這三種主義卻并不適應國家管理需求。吉爾平覺得當一個國家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那么其想要獲取一定的支配地位是絕不可能的,這既不符合國家發(fā)展,也不符合人們希望。對于廣大民眾而言,一個國家想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不僅要重視自身利益,更要重視世界利益,只有如此,國家政治經濟新秩序才能更加穩(wěn)定,更加人道。因此,在吉爾平看來,重視與強大領導、經濟大國的合作,方能建立一個自由的新秩序。
三、對吉爾平“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全球經濟新秩序觀點的評價
吉爾平在本書中對“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全球經濟新秩序觀點的分析雖然較為全面和嚴謹,但仍然存在著些許問題,具體總結為如下三點:
其一,作者的理論與觀點。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中,作者將最新的經濟理論與傳統(tǒng)的定性分析法相結合對全球經濟新秩序進行了評價,以“國家中心”現(xiàn)實主義為視角對新經濟理論進行了肯定,并表示霸權穩(wěn)定、國際機制、新古典理論等均可以繼續(xù)使用,這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與時俱進的務實態(tài)度,而且還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治學的作風。
其二,作者既忽視了全球性問題,又忽視了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在作者的觀點中,“國家中心”、“霸權穩(wěn)定”、“自由秩序”的位置同等重要,其雖然沒有直接否定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但書中卻對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只字未提,吉爾平始終認為以國家為中心才是建立穩(wěn)定的全球經濟秩序的基礎。其實,吉爾平的想法并沒有錯,經濟強國對于經濟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國際經濟組織已經形成了一股重大的力量,如若忽視,將會與美國傳統(tǒng)產生一定的矛盾。作者在書中過于強調國家權力的增加,而對社會福利的增加卻很少提及,經濟不平等、政治不平衡、貧窮、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雖然有所提及,但作者卻并未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反全球化”的熱潮并未散去,作者未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只是將這一切都歸過于國家政策的不健全。
其三,我們也可以借鑒吉爾平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來分析中國經濟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現(xiàn)在面臨的全球治理問題,美國不僅不承擔國際道義規(guī)定的義務,反而想把大部分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但在一些權力的賦予上卻想擁有更多的利益。這明顯看出,美國的動機是完全不端正的。需要指出的是,試圖通過照搬吉爾平的經濟思想來改造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同樣是行不通的。
作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的重要著作,吉爾平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一書中對自1987年以來的最新國家政治經濟理論進行了全面的評述,對近十年來的國際政治動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且以此為基礎對自己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進行了適當?shù)男薷?。作為美國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從《全球政治經濟學》中發(fā)表的言論中便可看出吉爾平的文化素養(yǎng)與底蘊,其對歷年來主要理論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后人讀來受益匪淺。在此書中,作者不僅分別運用了經濟、政治方法,而且還將兩種方法進行了融合,以此對國家政策、國際貿易、經濟發(fā)展等進行深刻分析,給后世及同行都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影響。自然,地位再高的經濟學家,其所發(fā)表的理論也不全是正確無疑的,對于吉爾平在書中的觀點,還值得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目前,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仍然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吉爾平在《全球政治經濟學》一書中的見解與理論為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的學術探索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美〕羅伯特·吉爾平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zhàn):21世紀世界經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1年版和Robert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封底評論.
[2] 羅伯特·吉爾平:《政治現(xiàn)實主義的豐富傳統(tǒng)》,載羅伯特·基歐漢編:《新現(xiàn)實主義及其批判》 [5],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76-292頁.
[3]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25,p.54.
[4]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p. 13一17.
[5]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p. 3-45, pp. 77- 102.
[6]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p. 3-12, p. 402;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zhàn)》,pp . 6-7 .
[7] 羅伯特·吉爾平著,武軍等譯:《世界政治中的戰(zhàn)爭與變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