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內容摘要】本研究調查了初一、初二學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態(tài)度,調查結果表明:(1)男女學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態(tài)度不存在差異;(2)初一年級學生和初二年級學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態(tài)度也不存在顯著差異;(3)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喜好、渴望、認識以及自身對課的需求之間存在著極其顯著的相關。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輔導課態(tài)度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視。近些年來,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迅速,浙江省教育部已明確下達文件,要求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一名心理輔導老師,由此足見有關部門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但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時間不長,又缺少各方面的理論和技術支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很多學校仍未深入開展,但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要面臨各種壓力,包括社會競爭壓力、學業(yè)壓力等,如不能適當處理這些壓力,將很容易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之一。中學生又是一個特殊群體,由于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心理發(fā)育不平衡,思想、行為易走極端,受挫能力差,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有17.2%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更為必要。
二、研究工具、對象、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采用自行編制的《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態(tài)度的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24個選擇題和1個開放題,預測表明24個選擇題均有較好的鑒別度,可以分為四個因素層面:因素1檢測的是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喜好,包括6個題目,信度是0.8618;因素2檢測的是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渴望,包括7個題目,信度是0.8531;因素3檢測的是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認識,包括5個題目,信度是0.7856;因素4檢測的是初中生自身對心理輔導課的需求狀況,包括6個題目,信度是0.8170。每個題目均采用5點式記分,正向題目為A=5、B=4、C=3、D=2、E=1;反向題目為A=1、B=2、C=3、D=4、E=5(其中第5、11、14、21、23題為反響題)。開放題則是讓學生提出他們對上好心理輔導課的一些建議(包括上課的內容、形式、對心理輔導老師的要求等等)。
2.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在鎮(zhèn)海區(qū)古塘中學初一、初二年級中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3份,其中有效問卷187份,有效回收率達93.5%。調查隨機抽取了初一108人,初二79人,其中男生101人,女生86人。由主試在選取的班級進行集體測試,收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
1.為了解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態(tài)度,就幾個因素層面中每題平均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1)
表1數(shù)據(jù)顯示,初中生對課的認識這一層面得分最高,表明學生對心理課都有較好的認識,認識到了該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對課的喜好、渴望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位,而對課的自我需求得分最低,說明學生雖然知道這個課的作用,但要真正用在自己身上還有一段距離。
2.為了了解不同性別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態(tài)度的差異,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表2)
表2數(shù)據(jù)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對課的喜好、對課的渴望、對課的認識、對課的自我需求4個維度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說明初中生對心理輔導課的態(tài)度不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在各個維度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
3.為了了解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學生對心理輔導課態(tài)度的差異,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表3)
4.從開放題的回答情況看來,他們最注重的就是心理輔導課的內容,很多人希望內容應該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接近,多講一些新鮮的東西,不要講一些大道理和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對于課堂的形式他們則希望老師與同學能形成互動,多用討論的形式;希望在上課的時候多做一些心理測試,這個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
四、分析與討論
結果表明初中生都喜歡學校開設的心理輔導課,且對該課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本樣本的參加者都是初一、初二的學生,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生理與心理發(fā)育的不平衡致使他們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對于初一學生,他們剛剛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需要適應的東西很多: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師生關系,新的同學關系乃至新的生活方式等都需要他們去適應。一些初一新生兩個月下來,對初中的學習生活還是不習慣,尤其是在學習和人際關系兩方面,小學階段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初中就不見得還能名列前茅,因此就會有一些學生難以接受學習上的這種落差,出現(xiàn)心理問題。初二的大部分學生可能已經不存在適應問題,但是他們的學習壓力變大,學習任務也更重,所以他們更渴望上心理輔導課。另外,初一、初二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還有人際交往問題,處于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渴望得到同伴、老師的認可,但是往往由于缺乏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能,導致其人際關系不盡如人意。學校的心理輔導課為初中生緩解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深受初中生的歡迎,因而不存在性別和年級的差異。
五、建議
1.在心理輔導課中加大對初中生自我認識的教育和指導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方式,渴望獨立,他們認為自己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不再需要依靠別人,因此他們不會輕易向同學、老師談及自己內心的秘密和苦惱。但是他們畢竟還很年輕,又容易沖動,處理事情難免不周到不恰當,結果常常與他們想象的大相徑庭,因而在他們的內心中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消極的思想和情緒。盡管他們對心理輔導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可是當自己遇到問題時還是不太會通過這種途徑加以解決,因此需要在以后的心理輔導課中加大對他們自我認識的教育與指導,使他們對自我有較正確的認識,對于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能夠通過合理的途徑加以解決。
2.大力開展寧波各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快心理輔導課的普及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心理輔導課的興趣比較濃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開設心理輔導課的學校少、年級少,普及面較窄,受益學生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應該加大寧波各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快心理輔導課的普及。
3.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選擇上課的內容
很多學生反映現(xiàn)在心理輔導課所上的內容是他們已經知道的或是不感興趣的,希望能找一些貼近他們實際生活又新鮮有趣的話題來上,因此可以在征求學生的意見之后再決定上什么內容,這是目前的心理輔導課應該加以注意的。同時還要注意上課的形式,師生要有互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使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有所體驗和感悟,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心理輔導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宣文.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與評價[J]. 教育研究, 2002(5):58-64.
[2]張金寶. 中學心理輔導課的目標、內容、原則和方法[J]. 當代教育科學, 1999(z1):30-31.
(作者單位: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尚志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