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俊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微信、微博等各種新型媒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微作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的作文形式,它字數不多,一般在200字以內,但言簡意賅,能以簡短的文字來抒情達意,逐漸成為人們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結合高考來看,微作文也成為了歷年高考中較受關注的形式,但作為一種新的作文形式,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卻不知如何來進行教學。其實,微作文較為短小,但又要求目標明確,故而練字和練句是較為核心的部分。
一、轉變思想,激發(fā)寫作興趣
很多學生不喜歡微作文,一提到作文學生就感到頭疼,究其原因,和教師固有的思想和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作文教學中,大多教師都是布置要求,然后給學生講寫作要點,接著就讓學生寫作,如此,學生聽后便寫,不知道從何寫起,自然不喜歡。轉變思想,就是要從以往的“我講你寫”的束縛中走出來,提倡讓學生多說多寫,要切實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喜歡作文,變被動為主動,發(fā)揮學生在寫作中的自主性。
結合高中階段的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影響他們寫作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微作文教學中,一是要多鼓勵學生自己寫,嘗試用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同發(fā)朋友圈、寫微博一樣,把微作文當作是自己發(fā)現(xiàn)生活、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方式。二是要摒棄教授式的作文教學方式,作文課堂中多讓學生說,說后再寫。如“承諾”這個微作文題,承諾可以用很多種方式表達,那么,在課堂中就可分組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再動筆寫。三是教師評閱學生微作文時要多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激勵。本來微作文就短小,只要學生能從中抓住一點展開表達,皆可讓微作文別開生面,為此,教師不能總挑剔學生的不足,應多給予學生激勵。
結合微作文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在課堂中要注重以形象化、直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要多讓學生看、聽、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以“預習青春”為題來展開微作文,在教學中,先以“什么是青春”作為導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論青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后,再寫作。在寫景類、描寫類的微作文教學中,要注重以直觀方式來刺激學生感官,給予學生豐富的想象。如以“傳遞”為題的微作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播放一則廣告,廣告內容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正能量傳遞,由此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再寫作。如此,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中自然也就有話可寫。
二、優(yōu)化課堂,加強煉字煉句
教師在平時的閱讀課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模仿,嘗試用名家名作的寫作方法去寫微作文。微作文短小,但精練,要寫好微作文就需煉字、煉句,做到字斟句酌,為此,教師教學中可采用模仿的形式給予學生引導。
如《江南的冬景》中第五節(jié)寫冬郊景色,作者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枝頭桕子和草根綠意來表現(xiàn)郊外的生氣。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也根據自己家鄉(xiāng)的景物,選擇一兩種具有代表性的,用簡潔的語言來描寫家鄉(xiāng)的冬景。同樣,在其他作品的學習中,當學生遇到喜歡的,或是自己感興趣的詞、句,就可引導學生以微作文的方式去表達。久而久之,學生的微作文水平也就自然提升了。
要更好地幫助學生煉字、煉句,在寫微作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如某生在寫“父愛是座山”時,寫了“父愛是山,給了我依靠;父愛是山,給了我溫暖;父愛是山,讓我可以仰望更廣闊的天地”。其實,這段話蠻好,但都用了“是”,過于單調,可改為“如”、“像”,這樣,效果會更好。在微作文教學中,當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修改,也可在組內相互修改,尤其是針對關鍵詞和句子,更要斟酌其含義。如以“陶醉”為微作文題,可選陶醉于書海,可寫陶醉于雨中,也可是音樂、夜空,諸如此類。那么,在寫的過程中,就要抓住所選的景物,以凝練的詞匯去表達。
在平時寫作中,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煉字、煉句。大多學生自己寫作后,不會修改,對自己所寫的作文不會“反觀”,不會進行修改和提煉。如某生以《盼望》為題的作文中寫道“每年春節(jié),我都盼望著父母能回來過年,盼望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彪m然句子表達了渴望父母回家的情感,但文辭還不到位,可修改為:“盼望著過年,盼望著父母背著行囊歸來,盼望著那一桌桌豐盛的飯菜,因為這樣,才有了年味,才是真正的年,才有了團圓的味道。”如此一修改,教師就顯得更加富有深意。學生寫作后,要多引導學生自主修改。
三、針對訓練,注重分類練習
微作文形式短小,不拘一格,或寫景、或抒情、或描寫、或說明,總能通過簡短的文字而給人以心靈的沖擊,這也是微作文的妙處所在。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微作文水平,還得加強針對性訓練,讓學生通過專題訓練掌握微作文的寫作方法。以描寫類的微作文為例,在訓練中可分為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兩個專題進行,就人物描寫而言,又可細分為心理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等。那么,在微作文訓練中,可根據不同的小專題引導學生展開訓練。如心理描寫專題,針對心理描寫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心理。或高興或悲傷,抑或是給主人公設定一個特定的場景,揣摩他當時的心理。
在專題訓練過程中,一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各類微作文的寫作方法。如賞析評價類的微作文,此類作為關注的是對某一事物或某個現(xiàn)象或某篇作品,甚至是某一句話而發(fā)表的評論或賞析,在寫該類微作文時,重點要落在感悟上。同樣,寫抒情類的微作文,可直接抒情,也可寓情于景,關鍵是要把情感表達出來,要讓別人在讀的時候能體會到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情感。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反思,如自己在寫某一類微作文時常見的問題是什么,能找到什么樣的解決方法。三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展開針對性訓練,即在寫微作文時,要學會以某個類型的微作文作為訓練重點,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再訓練其他類型。
展開針對訓練,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在作文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寫作水平不同,不能等同而視之,如有的學生在賞析類作文訓練中,經過一個月就已達到熟練水平,那么,對此類學生就可進行其他類型的微作文訓練。而有的學生則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同樣,微作文主題的確定、材料的選擇、詞匯、句子的修飾,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講究差異化教學,讓不同的學生在訓練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當然,有的學生寫作能力較弱,基礎較薄弱,在微作文訓練中教師不僅要多給予其鼓勵,還要多給予指導。
四、聯(lián)系生活,提倡多寫多練
微作文是一時靈感的進發(fā),是對生活的提煉,但很多教師卻不容易看透這一點,認為微作文就是要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去修飾,結果辭藻雖然華麗了,但卻沒有了內涵。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點滴去寫起,這樣才能讓微作文更有血肉。如某日某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回去后就寫了一篇微博,如某生某天遇到了一件高興的事,借助微信朋友圈就發(fā)表了一些感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梳理詞句,修飾辭藻,變生活日常為微作文。這樣,學生也喜歡了,也感興趣了,愿意主動去修改,去反思,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靈感,以微作文的形式來表現(xiàn)自我,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閱讀中,學生對作品的某句話有感悟,可以用微作文表現(xiàn);在生活中,經歷了某個打擊,可以用微作文表現(xiàn);在回家途中,看到了一處美景,可以用微作文表現(xiàn);看了一場球賽、和同伴一起外出野炊、和爸爸媽媽去了某地旅游都可以用微作文來表現(xiàn)??傊?,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微作文來表現(xiàn)生活,學會從生活中去尋找微作文的素材。這樣,當學生學會用微作文來寫生活,微作文也就具有了生活味。
在寫微作文的過程中,形式要多樣化,學生可用微博形式表現(xiàn),可寫在作文本上,可用微信朋友圈發(fā),可寫QQ的說說,無論哪種形式,只要喜歡去表達即可。教師在布置學生完成微作文任務時,不能以單純的上交作文的形式來要求學生,而要以學生所喜歡的形式去完成,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當然,教師也要拓寬批改的途徑,這樣才利于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微作文水平的提升。
其實,高中學生對微作文是較為喜歡的,教師不能過于傳統(tǒng),而要切實立足學生實際,結合微作文的特點,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寫作過程中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同時,教師要注重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讓學生多寫多練,在不斷訓練中促進學生微作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