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程
摘 要:便利店是為消費者提供應急性、便利性需求的一種零售業(yè)態(tài)。本文簡要分析了便利店的“便利性”和經營特點,衡量便利店經營好壞的重要指標以及市場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便利店 經營特點 市場發(fā)展趨勢
現在電子商務把傳統零售業(yè)沖擊的四零八落,為什么便利店特別是24小時便利店在中國各大城市越開越多?
便利店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年輕人對商品價格不太敏感,便利店能讓他們下樓買了就能吃、就能用,正所謂滿足了“宅、懶、饞、急、忙”等需求。①
一、便利店可提供哪些便利性?它有哪些經營特點?
便利店“便利性”一般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距離上有便利性。與購物超市相比,便利店在距離上更貼近消費者,少了“跑腿”的麻煩。一般步行五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二是在購物上有便利性。與購物超市相比,便利店店面面積小,貨架低,商品種類少,陳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使消費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的商品。據觀察,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結賬付款,一般只需三至五分鐘的時間。隨著科技進步,近兩年出現了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24小時營業(yè)、沒有收銀員。掃碼開門、自主選購、結算支付、解鎖出門,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三是在服務上有便利性。從售賣的品類來看,能隨時提供富有特色的即食類商品、鮮食、品質優(yōu)良的日用百貨及休閑食品。為消費者提供多層次服務,打造成為一個社區(qū)超市或社區(qū)服務中心,成為便利店服務的一大亮點。四是在時間上有便利性。便利店一般營業(yè)時間為16至24小時,全年無休,而且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實行24小時營業(yè)。在大多數商店關門之后,便利店成了消費者晚間購物的唯一選擇。
便利店經營特點一般可歸納為四點:②
一是便利店依靠自有商品和生鮮食品帶來高毛利。便利店相較于超市業(yè)態(tài)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有品牌商品銷售占比更高,且絕大部分為高性價比和高毛利的自有品牌生鮮食品。二是便利店的貨品周轉率決定經營效率。得益于較高的商品定價和較高的自有商品占比等因素,便利店的商品毛利率普遍高于超市業(yè)態(tài)。三是便利店一般通過緊密型加盟模式快速擴張。由于單店投入較少,回報穩(wěn)定且易于標準化管理,便利店適合通過特許加盟的形式進行經營擴張。同時,便利店企業(yè)通過引入加盟方,可以降低擴張資本支出、分散經營風險,共享規(guī)模效應,實現輕資產快速擴張。四是高效供應鏈是便利店的必備支撐。供應鏈決定了便利店在經營成本、商品差異化、服務質量、反應速度等方面的競爭力。
二、便利店可以“遍地開花”么?
便利店是不是可以“遍地開花”,到處開店呢?
不是的,要做好經營,任何經營單位都要考慮經濟效益。在有良好收益的地方,才是便利店選擇經營的理想區(qū)域。當然,便利店經營團隊的經營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銷售毛利、毛利率、凈利潤和凈利潤率是衡量便利店經營好壞的重要指標。
便利店銷售毛利是指營業(yè)額減去進貨成本。要增加銷售毛利可通過擴大營業(yè)額和減少進貨成本兩個維度來實現。營業(yè)額,俗稱流水,也就是每天的營業(yè)收入。要增加利潤,可以通過擴大營業(yè)額來實現,保證每天有足夠的客戶量,商品有足夠吸引力。為什么便利店往往要建設在寫字樓和高檔住宅小區(qū)這類商圈?就是因為這類區(qū)域客流量大,消費水平高,這樣便利店流水就會多。進貨成本就是從供應商進貨的采購成本。傳統的雜貨店、“夫妻店”進貨分散,進貨價格相對較高,而連鎖便利店貨品統一配送,與供應商議價能力強,進貨價格會比前者低很多,這也是近幾年增加很多連鎖便利店的原因之一。
銷售毛利扣除各項成本費用后就是凈利潤。比較大的成本支出包括房屋租賃費、裝修費、員工人力成本、水電費等,其他費用包括維修費、物料費用、促銷費、外部服務費、稅費、加盟抽成等。
便利店想要掙錢,有盈利,就要“開源節(jié)流”。“開源”就是要想法擴大營業(yè)額,“節(jié)流”就是要想法設法減少各項成本支出。
與其他行業(yè)相比,便利店具有行業(yè)門檻低、投資成本少、門店成熟周期短、更貼近消費者等特點,已成為零售市場上新興的增長動力。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銷售毛利率在30%及以上樣本企業(yè)占比為16%,銷售毛利率在20%至30%樣本企業(yè)占比為51%,毛利率在10%至20%占比為24%,在10%以上占比為9%。③
可以看出,便利店并不適宜“遍地開花”。只有經濟足夠發(fā)達、沿街商業(yè)資源豐富、人口教育和收入水平更高、生活節(jié)奏較快、消費習慣更現代的城市,便利店才有生存發(fā)展的土壤。
三、便利店未來市場發(fā)展趨勢會怎樣?
隨著科技和人工智能應用研究的深入,商業(yè)已經進入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未來便利店的戰(zhàn)場將越來越聚焦于社區(qū)周邊的服務支持,而便利店的形態(tài)也會出現新的變化。
一方面,在技術進步、便利店規(guī)?;凸溎芰Φ闹С窒?,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等智能化便利店會快速擴張。阿里、京東等互聯網企業(yè)自2017年開始快速推進連鎖智能化便利店,搶占商業(yè)零售“最后一公里”,未來幾年預計這些互聯網公司在便利店領域會快速擴張。大型購物超市被迫向便利店轉型,或關閉大型超市門店,或在做好大型購物超市經營的基礎上,在住宅小區(qū)等人流聚焦區(qū)增設連鎖便利店,進一步提供便民服務。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8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預測,2017年無人便利店市場規(guī)模只有4000萬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2億元,2019年達到11億元,2020年達到33億元。
另一方面,在數字化和連鎖便利店日益顯著的規(guī)模效應下,傳統的雜貨店、“夫妻店”會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除非店鋪產權自有,沒有支付房租的壓力,否則這些雜貨店會逐步淘汰。
同時,便利店可以延伸多樣化的社區(qū)增值服務。便利店不僅僅是出售商品,更應該提供各種成熟精細的增值服務,而多樣化服務的便利性是其區(qū)別于其他零售業(yè)態(tài)的重要特征,也是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