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菊
【摘 要】汽車的車身是車的外表,消費者根據車身的外觀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對汽車的設計主要表現在汽車車身方面,因此對汽車車身的研究就相對多點。汽車車身在汽車上占有重要比例,僅車身質量就約占汽車總質量的五分之二。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對汽車車身進行優(yōu)化設計的時候,應當從輕量化入手。文章通過對汽車車身優(yōu)化設計進行分析,并達到車身輕量化的目的。
【關鍵詞】輕量化;汽車車身;設計
一、汽車輕量化發(fā)展現狀
(一)高強度鋼板的應用
高強度鋼板的真正優(yōu)勢是減薄鋼板、減輕車身質量而又不降低車身安全性。無論從成本還是性能角度分析,高強度鋼板是滿足車身輕量化、提高碰撞安全性的首選材料,主要應用在AB柱、地板、門檻等車輛的關鍵結構件。
(二)鋁合金的應用
鋁合金作為輕質金屬,是汽車輕量化的理想材料。鋁合金在汽車領域的用量在逐步增加,且種類多樣化,大有代替鋼板、成為未來汽車車身主要材料的趨勢。
1.鋁合金的特點
鋁合金的主要特點包括:密度小、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彈性和抗沖擊性能好、耐腐蝕、耐磨、高導電、高導熱、易表面著色、良好的加工成形性及高的回收再生性等。
2.鋁合金的分類
鋁合金分為鑄造鋁合金和變形鋁合金,鑄造鋁合金用于重力鑄造件、低壓鑄件和特種鑄造件;變形鋁合金主要用于空調系統(tǒng)零件、壓縮機件、行駛系部分零件、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散熱器件、車身零件和裝飾件等。鋁基復合材料用于制造汽車活塞、氣缸套、懸臂架、制動卡鉗、驅動軸及車輪等汽車零件。
3.應用于汽車上的鋁合金部件
馬自達、奧迪等外覆蓋件均采用鋁合金板材。鋁合金在車身上的應用是從發(fā)動機罩和行李箱蓋開始,逐漸發(fā)展到全鋁車身。在汽車上的應用材料為鋁合金和鋁復合材料,目前國外可達80%以上。60%以上的汽車用鋁合金材料為再生鋁,回收1t鋁合金要比加工制造1t少耗能95%。汽車工業(yè)中加工鋁合金所需的工裝設備的投資要比鋼鐵少得多。同時,汽車鋁制車身框架以鋁擠壓型材為主,焊點少,提高了裝配效率,也減少了制造成本。
4.熱塑性塑料與復合材料的應用
熱塑性塑料目前主要應用在后尾門,目前很多商用汽車的后行李廂門多采用熱塑性材料,相比鋼制后尾門,減重10%,提高了市場感知度,并且注塑、組裝工藝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
復合材料是由2種或2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組成,其綜合性能優(yōu)于原組成材料,并滿足不同的要求。其中,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因其質量輕、高強度(鋼的5倍)、高模量和良好的耐熱、耐腐蝕性等特點,已成為一種非常理想的汽車輕量化材料。如果1輛乘用車采用10kg的復合材料,按照每年新車產量2300萬輛計算,車用復合材料產業(yè)將形成千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成本過高,在汽車中的應用有限,最初僅在F1賽車、超級跑車、小批量車型上應用,如蘭博基尼、柯尼塞格、雷克薩斯LFA、保時捷911GT3承載式車身上。但隨著碳纖維制造成本的下降,復合材料制造工藝的成熟,各大主機廠紛紛進行碳纖維零部件的開發(fā),如今被廣泛地應用于高級轎車上。
二、汽車輕量化的設計和實現
在目前車身設計中高度智能化、仿真精度高的三維設計軟件的輔助下,車身設計目前實現輕量化的最主要的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密度相近,但是強度更高的鋼材去替換低強度的厚鋼板;一種是用密度更小,強度更高的復合材料去替換低強度的厚鋼板。
(一)優(yōu)化車聲結構,提高材料利用率
比如車身下部由非連續(xù)性改為連續(xù)性,使得汽車在碰撞時有效分散撞擊能量;增加加強筋;加強防滾架平衡桿;有限元法設計;采用承載式車身,減薄車身板料厚度等。
(二)優(yōu)化制造工藝
比如激光焊接、攪拌摩擦焊、擠壓成型、熱處理、鎖錨連接等。
(三)新材料的研發(fā)與應用
比如使用高強度鋼材(熱成型鋼材)、輕合金(鋁合金、碳纖維、鎂合金)、記憶金屬(微晶鋼)、工程塑料、陶瓷、玻璃纖維等。剛度指的是材料抵抗外力變形的能力,通常在車身開發(fā)中特指材料在屈服前的彈性特性,良好的剛度是整車NVH性能、車輛動力性能和疲勞耐久性能的基礎,常見的評判指標有車身扭轉剛度等。剛度與材料的彈性模量相關,基本上材料種類確定,彈性模量也就確定了,比如采用高強鋼并不會提升車身的剛性,因為鋼的彈性模量都一樣。
1.碳纖維
越來越多的新車上市,其中標榜的一項特點便是車身輕量化,而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碳纖維"。碳纖維又稱碳化纖維,泛指一些以碳纖維編織或多層復合而成的材料。因為它又輕又堅硬,所以它的用途很廣泛。碳纖維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率先從賽車開始,近年來在民用汽車中得到了廣泛的引用。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yōu)異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鋼的1/4,碳纖維樹脂復合材料抗拉強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鋼的7~9倍,抗拉彈性模量為23000~43000Mpa也高于鋼。但碳纖維材料也只是沿纖維軸方向表現出很高的強度,其耐沖擊性卻較差,容易損傷,所以在制造成為結構組件時,往往利用其耐拉質輕的優(yōu)勢而避免去做承受側面沖擊的部分。
2.結構膠
再比如結構膠,過去烘烤硬化結構膠只在車身上有少量應用,但是現在的趨勢是可以通過采用更多的結構膠提升車身剛度性能,從而降低結構件的重量,奧迪、沃爾沃的一些車身上采用了超過100米的結構膠;再比如填充在車身接頭的發(fā)泡硬化材料,可以有效替代傳統(tǒng)加強板形式的加強件,即提升性能,又降低重量。
3.鎂合金
鎂合金是工程應用中最輕的結構材料,也是汽車輕量化材料中的一員。純鎂的密度僅為鋁的2/3,鋼的1/4,接近工程塑料的密度。而且鎂合金的比強度也比鋁合金、鋼鐵高。因此在不降低零部件強度條件下,鎂合金鑄件比鋁鑄件的重量減輕大約25%。此外,鎂合金還有良好的焊接和鑄造性能、對振動與沖擊的吸收性能好,抗凹陷性能好,易于機械加工。但是由于價格較高和高溫抗蠕變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鎂合金目前主要應用于儀表盤基座、風扇架、方向盤軸、燈托架等汽車零部件中。工程塑料具有質輕、防銹、吸震、可設計自由大等特點,工程塑料在汽車零部件,特別是內飾部件的應用越來越大。工程塑料在汽車上的用量,甚至超過了鑄鐵的用量。很多塑料零件應用于車身上,比如大眾系的車子都采用了塑料的前端水箱框架,有些車子有塑料的后地板等等。
可見目前幾乎所有的優(yōu)化設計的思路都是在保持車身性能不下降的前提下降低車身重量,通過給定的工況下求出載荷的最佳傳遞路徑,從而設計出最優(yōu)的車身結構。與此同時,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藝也在幫助車身降低重量。
三、結束語
要獲得汽車車身輕如蟬翼堅如磐石的最優(yōu)效果,符合車身輕量化的理想狀態(tài),必然要受到成本和性能的約束,只有借助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工藝制造手段的優(yōu)勢,實現工藝制造技術和方法在車身上的合理化和精細化使用,才能有效地節(jié)能減排,提高汽車的整體質量,促使我國的汽車制造業(yè)與世界汽車工業(yè)的差距大大地縮短。
【參考文獻】
[1] 周成軍,沈嶸楓,周新年,吳傳宇.電動汽車車身結構輕量化研究進展[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12(11):66-68.
[2] 智淑亞.汽車車身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及發(fā)展[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12(1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