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昊
(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斯滕伯格以被廣泛學習的10個阿拉伯數字(0-9)為實驗材料,使用探測法來研究短時記憶的提取機制。其以記憶字表的長度為自變量,以被試的反應時為因變量,發(fā)現無論是“是”反應還是“否”反應,反應時都隨著記憶集合的增大而增加,并且“是”反應時和“否”反應時的斜率是相同的。斯滕伯格由此得出結論:短時記憶中信息的提取是逐個進行的,并且還要全部提取出來,是一種系列完全掃描(Sternberg,1966,1969)。但之后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斯滕伯格的結論是靠不住的、至少是單一的或者說是在一個更大的理論背景下的一種特殊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研究者選取的研究材料不同。例如DeRosa & Tkacz(1976)采用一系列連續(xù)的動畫圖片作為實驗材料就得出了有利于平行加工的實驗結論。我們查閱文獻后發(fā)現較少有研究使用顏色作為實驗材料來研究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機制。大千世界,萬紫千紅,失去了顏色豈不悲哀?所以本研究決定以色塊為實驗材料來研究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機制。
本研究選取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灰棕9種顏色的色塊作為實驗材料,各顏色的RGB參數見表1,每個顏色被制作成80*60像素的色塊。
表1 各顏色的RGB參數
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12名2016級本科生參與了本實驗,男女各6人,均為右利手。
本實驗的自變量為記憶字表的長度,有1-6共6個水平,單個被試上每個自變量水平呈現24次,6個水平共計144次,因變量為被試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本實驗依托E-prime1.1實驗程序設計軟件平臺開展,使用神舟戰(zhàn)神K680C個人筆記本電腦進行實驗,具體實驗程序見圖1,實驗開始前被試有充足的機會進行練習以熟悉按鍵反應,整個實驗約需40分鐘,每隔10分鐘被試有一次休息的機會。
因為被試反應的正確率為96.4%,故只對被試的反應時進行分析仿照斯滕伯格的研究范式,用記憶字表長度作為自變量對反應時數據進行分析。用Ty代表探測項目在記憶字表中(肯定判斷)的反應時,用Tn代表探測項目不在憶集字表中(否定反應)的反應時,則不同的記憶字表的Ty與Tn的平均成績(毫秒)見表2。經過回歸分析,得到兩個回歸方程:
Ty=659.00+125.22X
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為0.96,ρ﹤0.001,說明肯定判斷反應時與記憶字表長度之間存在及其顯著的線性關系。
Tn=730.00+128.00X
回歸方程的判定系數為0.96,ρ﹤0.001,說明否定判斷反應時與記憶字表長度之間存在及其顯著的線性關系。
表2 不同記憶字表長度肯定反應與否定反應的平均成績
從以上兩個線性方程來看,記憶字表長度與反應時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且都隨著記憶字表長度的增加而增大;另外,這兩個方程的斜率也基本相等。這與斯滕伯格的實驗結果高度吻合,證明了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機制為系列全掃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個方程的截距和斜率都大于國內外其他研究者的結果,這可能與本實驗選取色塊這一實驗材料有關。
圖1 實驗程序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