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敏 梁樂光 胡見英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 523400
重型顱腦損傷(STB)是由直接暴力或者間接暴力打擊頭部導致的顱腦組織損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感覺障礙、呼吸障礙、語言障礙及癲癇發(fā)作等,常會并發(fā)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是青壯年死亡的主要原因[1]。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是臨床上常見的血常規(guī)檢測的指標,能夠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常在貧血的診斷及治療中使用。且當前有研究證實RDW 水平檢測能夠預測ICU 患者的病情進展及病死率,RWD 水平在正常情況下小于15%,但當RDW 升高時則可以替身機體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炎癥反應[2]。有研究發(fā)現(xiàn)RDW 水平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如急、慢性心肌梗阻等的病情進展
表1 STB患者與健康者紅細胞參數(shù)比較
表2 A、B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及預后狀況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3]。但目前對RDW 水平預測神經(jīng)外科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研究文獻較少。因此,本文研究分析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在預測重型顱腦損傷(STB)患者預后狀況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 年1 月~ 2017 年8 月于我院神經(jīng)外科就診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6 例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經(jīng)CT 檢查符合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4];(2)有明顯頭部外傷;(3)受傷至入院12h 內(nèi);(4)年齡 18 歲以上;(5)GCS 評分≤ 8 分;(6)征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7)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2)合并營養(yǎng)不良;(3)既往腦血管疾病;(4)惡性腫瘤;(5)血液系統(tǒng)疾病;(6)嚴重頭部外傷史;(7)感染性疾病。入院24h 內(nèi)抽取靜脈血液檢測RDW,根據(jù)RDW 水平將觀察組分為A 組(RDW> 15%,n=31)與 B 組(RWD ≤ 15%,n=45);A 組:男 17例,女 14 例,年齡 19 ~ 67 歲,平均(44.2±3.2)歲;B 組:男 28 例,女 17 例,年齡 20 ~ 68 歲,平均(45.4±4.3)歲;并選取同期于我院體檢的健康者7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42 例,女34 例,年齡22 ~66 歲,平均(44.7±4.2)歲。
STB 患者入院后及時給予糾正休克、清創(chuàng)、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穩(wěn)定、維持腦灌注、脫水將顱壓、營養(yǎng)支持等救治,無手術禁忌癥患者需根據(jù)顱腦損傷類型予以血腫清除術、骨瓣減壓術、開顱血腫清除術等手術方式治療。對于手術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患者給予高壓氧輔助治療。
(1)采集健康者及STB 患者入院后24h 內(nèi)的靜脈血液3mL,采用西門子提供的ADVIA212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紅細胞參數(shù),包括血紅蛋白(Hb)、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比積(Hc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紅細胞計數(shù)(RBC)[5]。(2)采用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系統(tǒng)(APACHE Ⅱ)評估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以15分為界限,評分與患者的健康狀況呈負相關性[6]。(3)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估患者的昏迷狀況,評分與昏迷狀況呈負相關[7]。(4)記錄A、B 兩組的入院時間、死亡率,根據(jù)死亡率將76 例STB 患者分為死亡組(n=23)與生存組(n=53)。
應用SPSS22.0 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x±s),行t檢驗;STB 患者28d 死亡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STB 患者的RDW、MCV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 1。
A 組入院時間、SBP、SDP、入院 GCS 評分、APACHEⅡ 評分、死亡率與B 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評分、RDW 顯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5),入院GCS 評分顯著低于存活患者(P< 0.05)。見表3。
表4 STB患者28d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死亡、生存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TB 患者28d 死亡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RDW 水平高于正常值是STB 死亡的獨立因素危險(P< 0.05)。見表 4。
隨著STB 患者的APACHEⅡ評分的升高,其RDW 水平也隨之增加。提示STB 患者的APACHEⅡ評分與 RDW 呈正相關性(r=0.675,P< 0.01)。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及交通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導致因意外事故、運動損傷等因素造成的STB 患者增多[8]。據(jù)報道,STB 是除了癌癥和心血管疾病之外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及殘疾率均較高,患者的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9]。楊群生等[10]研究證實RDW 水平與腦梗死患者的預后具有密切相關性。王飛等[11]研究證實RDW 水平與ICU 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得出RDW 能作為預測ICU 重癥患者死亡率的指標。RDW 是反應RBC 體積的異質性參數(shù),臨床上常用于各種貧血的診斷鑒別,檢測費用低廉,所以進一步研究RDW 對臨床診斷治療STB 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對RDW 在預測STB 患者預后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探討,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STB 患者的RDW、MCV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A 組入院時間、SBP、SDP、入院 GCS 評分、APACHE Ⅱ評分、死亡率與B 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死亡患者的APACHE Ⅱ評分、RDW 顯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5),入院GCS 評分顯著低于存活患者(P< 0.05);以上研究結果均進一步證實RDW水平與STB 病情程度及預后具有相關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1)STB 患者發(fā)病后機體處于級聯(lián)式炎癥水平狀態(tài),機體各種炎癥細胞因子及介質如TNF-a、IF-2、IF-6 等被激活釋放,不僅抑制了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而且會導致促紅細胞素生成被抑制,影響促紅細胞素誘導RBC 成熟,從而造成體積增大的幼稚紅細胞被釋放到外周血中,提高了RBC異質性,增大了RDW[12]。而RDW 是炎性因為標志物之一,RDW 水平越高則表示STB 患者的機體正處于高水平炎癥狀態(tài)。(2)由于創(chuàng)傷導致STB 患者應激反應增加,導致機體交感- 腎上髓質和腎素-血管緊張素- 醛固酮系統(tǒng)被激活,造成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I 被EPO 刺激,增加紅細胞生成,而生成的RBC 體積增大,異質性增加[13]。(3)同時,應激反應會使得機體活性氧被大量釋放,造成RBC脂質過氧化損傷或凋亡,導致幼稚RBC 被釋放入外周血中[14]。(4)STB 患者常會出現(xiàn)失血休克、昏迷,導致其血流動力學改變,大量釋放的兒茶酚胺類造成機體小靜脈收縮,腹腔靜脈淤血脾功能亢進,在各種炎癥細胞因子的刺激下,RBC 生存時間被縮短,相對促使幼稚RBC 釋放入外周血中[15]。
APACHE Ⅱ 評分是當前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評估病情程度的指標,可對病情程度分級,能夠預測ICU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周杰等[16]發(fā)現(xiàn)APACHE Ⅱ評分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本文中STB 患者的APACHEⅡ評分與RDW 呈正相關性(P< 0.01);本文進一步證實RDW 與STB 病情程度具有密切相關。但APACHE Ⅱ評分涉及較多的檢驗項目,評估步驟繁瑣,部分基層醫(yī)院的設備不能完全獲取APACHE Ⅱ評分需要的指標。而RDW 檢測具有簡單、快捷、低廉、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其預判效能不遜色于APACHE Ⅱ評分,對疾病早期評估尤為重要[17]。本文研究結果中,STB 患者28d 死亡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RDW 水平高于正常值是STB 死亡的獨立因素危險(P< 0.05);進一步提示RDW 升高預示著STB 患者28d 的預后不良情況。
綜上所述,隨著STB 患者的病情加重,其RDW水平也隨著增加。RDW 水平與STB 病情危重程度有正相關性。APACHE Ⅱ評分雖然能夠預測STB患者的病情進展及預后,但目前我國的部分基層醫(yī)院醫(yī)療設備不全,不能夠完全檢測APACHE Ⅱ評分需要的生化項目。而RDW 是當前我國各級醫(yī)院都能夠應用的檢測指標,RDW 檢測具有簡單、快捷、無創(chuàng)、低廉等優(yōu)點,早期檢測RDW 水平對預測STB的病情進展及預后情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