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俏靜
摘 要:當前的語文課外閱讀存在諸多的限制條件,從而嚴重影響了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發(fā)展。文章作者從其現(xiàn)狀來分析成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能對中學語文課文閱讀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現(xiàn)狀;成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強調(diào)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課外閱讀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和‘智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強調(diào)必須用課外閱讀去學習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課外閱讀如此重要,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fā)展,但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卻不容樂觀。
目前,中學語文課文閱讀普遍存在以下現(xiàn)狀:一是缺乏閱讀條件保障;二是未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三是對閱讀書籍種類缺乏針對性;四是缺乏對于書籍閱讀后期測評。筆者認為原因在于:
1.閱讀時間缺乏保障
在當前教育大潮中,為應付中高考,學校將學生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幾乎不留任何空余時間,學生終日忙于應付考試,使得他們偶然迸發(fā)出來的閱讀興趣也被束之高閣。長此以往,繁重的升學壓力使得學生只能“一心只讀考試書”,閱讀時間難以得到保障。
2.缺乏課外閱讀氛圍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尤其是應試教育影響,家長和部分老師尤其反對學生過多地涉獵課堂以外的讀物,甚至認為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是一種不學無術的表現(xiàn),因此家長對于學生購買課外書籍的支持度不高,缺乏課外閱讀氛圍。
3.內(nèi)容選擇隨意,缺乏目的性
課外書籍的閱讀普遍被當作一種消遣、調(diào)劑方式,學生大都傾向于讀普通書刊、文學讀物,課外讀物選擇范圍狹窄,對課文讀物的選擇存在隨意性和無目的性。
4.缺乏必要的閱讀方法指導
教師普遍認為中學生已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其實情況恰恰相反,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并未掌握正確閱讀方法。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大都并未學會抓重點和關鍵詞,未領會速讀、跳讀等閱讀策略。長此以往,因缺乏科學的閱讀策略,學生閱讀量銳減,閱讀速度無法提高,直至對課內(nèi)外閱讀失去興趣。
1.以課堂為介,傳授閱讀知識理念
語文課堂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所應具備的閱讀技能往往通過課堂習得,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精讀、泛讀、速讀等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就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媒介,盡可能向?qū)W生多傳授課外閱讀的知識理論,從而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2.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過去常以“書香門第”為榮,中堂兩邊一般都會懸掛“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對聯(lián),可見書香氣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宋代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對鏡則面目可憎,向人亦覺語言無味?!睗庥舻拈喿x氛圍,大量的閱讀,往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精神氣質(zhì)?!案褂性姇鴼庾匀A”,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把握住有限的機會讀書,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積累知識、擴充知識面。
3.指導閱讀選擇,制訂閱讀計劃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焙脮梢耘囵B(yǎng)人的德性情操,因而是必須謹慎對待的大事。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個性的活動,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也是個性的表現(xiàn)。教師應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閱讀選擇。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可指導學生做好閱讀計劃。
4.更新教師觀念,加強方法指導
當前,部分教師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不夠,因而忽略了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且由于其自身長期生活在工作相對穩(wěn)定、變化不大的學校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了求穩(wěn)怕亂、趨避風險的思想,這種習慣養(yǎng)成的惰性會成為積極主動探索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的阻力。此外,由于教師自己長時間不讀書導致自身指導能力逐漸缺失。長此以往,教師思想觀念得不到更新,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也就無從談起。鑒于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1]徐道生.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23):24-25.
[2]鄭孝芬.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調(diào)查的幾點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5(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