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
摘 要:在當下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改革浪潮下,本研究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出彩小學者—地理課程包》的設計與實施過程,從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的概念界定、依托實踐探討如何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小學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幾個角度論述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設計。
關鍵詞: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
隨著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出彩小學者—地理課程包》在小學里的實踐開展,在地理科普課程資源與小學生接觸中,小學地理科普課程開始走進視野。如何把小學課程與地理科普有機聯(lián)系起來?怎樣有效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在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付諸于實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應遵守的原則有哪些?下面將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的開發(fā)過程逐一論述。
一、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的概念界定
(一)地理科普與小學科學課程??茖W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地理科普即地理知識的科學普及,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讓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地理知識,這一揭示人地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1]同時也傳播科學的自然觀、資源觀、發(fā)展觀、環(huán)境觀,弘揚科學精神。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啟蒙課,有效綜合了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大領域。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課標》)中,“地球與宇宙”模塊的要求正是地理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以“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中“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這一節(jié)為例?!墩n標》中,規(guī)定的具體內容標準分為三個年齡段,每兩年級為一個年齡段,3、4年級的要求為使用氣溫計測量氣溫,描述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大致規(guī)律,利用氣溫、風向、降水量、云量等可測量的量,描述描述天氣,知道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學習內容均是自然地理學中“大氣圈與氣候系統(tǒng)”的簡易知識與常見現(xiàn)象。由此可見,小學科學課程與地理知識聯(lián)系十分緊密。
(二)小學地理課程資源。地理課程資源是以有助于地理教學的地理知識、地理信息為主要內容、以地理教材與多媒體資料為載體為地理課程更好的實施為目的的資源?,F(xiàn)今,是以電腦為主體、以多媒體為輔助的多種功能傳播的信息時代,地理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教輔書、地理實驗用具、各類科普場館,還應包括與地理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傊?,有利于地理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各種資源都應屬于地理課程資源的范疇。[2]本文所指的小學地理課程資源,是結合小學科學中“地球與宇宙”這一部分知識,借助多媒體、教學卡片、地理小實驗等教學工具,在小學室內輔助教師教學的資源。
二、依托實踐探討如何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
(一)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出彩小學者—地理課程包》?!冻霾市W者—地理課程包》所開發(fā)的產品屬于科普產品,是基于地理科學的關于氣象氣候與其他基礎科學知識的課程包。項目產品主要面向小學生及社區(qū)機構,主要產品為教學課件、授課方案、活動組織策劃、DIY實驗包。項目旨在推廣科普知識,發(fā)展全面素質教育,豐富中小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符合當代市場和社會需求的產品。
此項目的開發(fā)基于地理科學的關于氣象氣候與其他基礎科學知識的課程包,使小學生通過簡單易懂、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學習到相關的地理科學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科學素質學習的能力。
(二)設計符合課標的課程內容是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的基礎?!冻霾市W者—地理課程包》的課程內容是以《課標》中“地球與宇宙”的要求學生掌握的主要知識為基礎,針對3年級學生開展的。課程分四部分,以第二部分空氣專題為例。此專題包括:空氣的力量——氣壓、風的形成、風速測量、制作風向儀、空氣的組成。與《課標》中“使用氣溫計測量氣溫,描述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大致規(guī)律,利用氣溫、風向、降水量、云量等可測量的量,描述描述天氣,知道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這一具體要求相對應。
(三)課堂活動是開發(fā)小學地理科普課程資源的關鍵。課堂活動是地理科普課程的主要。在開發(fā)課程資氧氣在燃燒源的過程中,課堂活動應是著重開發(fā)的部分,對應上述五節(jié)課程,設置了相應的活動,分別為空氣的力量、氣球與瓶子、紙片托水;飄動的火苗;制作風速儀;制作風向標。這些課堂活動均是小組合作的實驗活動。這些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嚴謹?shù)目茖W精神,并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除了增加課堂實驗,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加強學生的參與。
三、小學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中的注意事項
(一)地理課程的課堂活動。課堂活動的種類有很多種,地理科普課的課堂活動主要由科學探究活動構成,這類活動注重課堂主體——學生的自行觀察與實驗。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等方式,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增強探究身邊事物的好奇心。用于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儀器也是小學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部分。
地理探究活動雖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也缺少不了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考慮到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不足,地理科普課程的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由指導性探究,過渡到半獨立探究,再到學生獨立自主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同理,地理探究活動的探究內容也應該由簡單、單一逐漸過渡到復雜、多樣。在課程初期,小學生探究能力還普遍較弱,每組需在教師的陪同下完成實驗。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有效、合理的指導可以起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從活動中收獲更多地理知識與探究能力。隨著課程的進行,學生探究能力逐漸提高,教師也應逐漸減少指導,讓學生自行探索,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探究。[2]通過探究活動增強對地理科學的理解、提高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可以說,地理探究活動的靈魂是對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地理課程中的情景問題設計。課程中的問題設計,往往在探究活動的前后出現(xiàn)。出現(xiàn)在探究活動之前的問題是用來引起學生對本課將探究內容的好奇心、“引誘”學生們開始思考探究,這種問題起到課堂導入的作用,引導學生們發(fā)散思維,學習到更多有關此內容的知識。這種問題起到課上拓展的作用。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難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和集體研究討論,但也不能太難,要保護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自信心和積極性。
問題的提出也要講究方法,不能用一兩句話直接概述,為了增添趣味性,應給問題營造適當?shù)那榫?,這樣會使學生有一種代入感,更利于學生進入思考問題的狀態(tài)。教師在設計課程情景問題時,應該對課程內容、基礎知識、學生能力有一個全面的思考,靈活運用教材并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情景問題。設計情景問題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語言引發(fā)的情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引起學生興趣,開始思考問題。
(2)實驗引發(fā)的情景。在科學探究中,科學實驗是常用的探究手段,在進行科學探究前可以先讓學生們觀看一個小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3)信息引發(fā)的情景。信息指的是視頻、音頻和網絡信息,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音樂或者新聞,多用于實驗不便于展示的情景。
(4)生活引發(fā)的情景。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本就有許多疑問,這些疑問大多是現(xiàn)有知識水平、認知能力不能解答的問題。用生活里的小疑問來制造情景的一大優(yōu)勢是,這個問題也許學生正在思考或之前思考尚未得出結論的問題。
課堂上情景問題的設計不僅要根據(jù)教材,還要在符合《課標》的基礎上,來源于具體的教學方式、課堂活動、最新的科學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常識等多方面,問題的引發(fā)還可以來源于言論方向正確的社會新聞與地理相關的科普場館等更廣闊的范圍。只有利于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各方面有機統(tǒng)一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更好地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秦學.一項不容忽視的社會工程——地理科普[J].地理教育,2004年,3期:298頁
[2]鄧澤華,戴素蘭.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年9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