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超 劉仕琪
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強調,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對治軍帶兵不無啟示。語言是工具,說服人是目的,形式最終要服從服務于效果。“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訓,雖然在今天并不過時,特定條件下還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一些“順耳”忠言,實為增強領導工作藝術性和治軍帶兵實效性的一個努力方向。
多一些“順耳”忠言,前提是把動機搞端正,用家常話說,就是要“為了你好”。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無論教誨、嘮叨,還是勸誡、警告,根本動機都是“為了你好”,怒只因“怒其不爭”,恨只因“恨鐵不成鋼”,責也只因“愛之愈深、責之愈切”。有了一顆愛兵如子的心,有了視戰(zhàn)友如手足的真誠態(tài)度,即使話糙一點,也會讓人感受到關心關愛,達到心靈的共鳴。而如果只是虛意逢迎、一味哄著,再漂亮的語言也難以叩動心扉、激發(fā)共鳴。
多一些“順耳”忠言,需要調整思維、變換視角?!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時換個角度看問題,會讓我們更接近事物的本質。由此而想到一些同志打著“忠言逆耳”的擋箭牌,以簡單粗暴的方式開展工作,折射出的其實是一種居高臨下的長官意志和僵化眼光。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視角,看到的只能是“兵難管”“兵難帶”。只有變“俯視”為“平視”,甚至蹲下身子“仰視”,才能發(fā)現(xiàn)士兵身上的閃光點,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征,對癥下藥,循循善誘,把忠言說“順耳”。
把忠言說“順耳”,需要的是對官兵真知深知親知的底氣,只有善于從日?,嵤轮胁粩喾e累沉淀,才能在需要的時候信手拈來,對官兵優(yōu)長如數(shù)家珍;需要的是熟練操控語言的功力,只有自我加壓、博學多思、勤講苦練,才能給苦口的良藥裹上糖衣,把話說到官兵心里;需要的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成熟,只有抓住有利時機、把握最佳火候,才能有的放矢、直擊要害,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當然,多一些“順耳”忠言,并不排斥嚴格要求。鼓勵不代表放任,調動積極因素不是說要培養(yǎng)“好好先生”,提倡逢迎。事實上,善于表揚人的人,開展批評會更有力量。而對于自我感覺良好、滑到違規(guī)違紀邊緣的人,通過嚴肅的誡勉談話給予“當頭棒喝”,則是更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