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勛
進入新時代,中國教育開啟了新的征程,辦公平而優(yōu)質的教育,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yōu)質教育愿望的必然途徑。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我們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好教師,才能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名師工作室就是聚集好
教師、培養(yǎng)好教師的理想搖籃
之一。
成都市新都區(qū)“莊曉蘭名師工作室”就是眾多這樣的搖籃之一。這個名師工作室在成都市學科帶頭人莊曉蘭老師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基于導師制又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教師成長之路,可以用“聚之蘭花、修之蘭心、植之蘭品、溢之蘭香”來概括其特色。
這個工作室是以名師牽頭,由有著共同情懷、志向和話題的教師組成的學習型組織。工作室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學校:有城市小學的,也有鄉(xiāng)村學校的;有公立學校的,也有私立學校的;有經驗較為豐富的成熟教師,也有年輕奮進的青年教師。而相同的是,他們熱愛教育事業(yè),與教育有著不解的深深情懷,都渴望借這個平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因此這個工作室就是一個“教育世家”,充滿溫馨與朝氣。
這個工作室又是一個師徒共研共進的現場培訓的“工場”。在這個工作室里,其實不存在誰行誰不行的問題。領銜人以大姐姐的身份牽頭組織工作,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同行們。有時設計一個話題,讓大家共同研討,共同去完成;有時觀摩和分析工作室成員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師駕馭專業(yè)知識、教學管理、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能力;有時針對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問題進行專門的訓練。這個工作室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團隊里發(fā)揮自己的所長,共同享受著成長的快樂。這和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不同讓這個團隊充滿活力。
“莊曉蘭名師工作室”把教育科研作為共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依靠導師的指導和經驗的傳道,是不能滿足教師快速成長的需求的。莊曉蘭老師在工作室中有意識地引導成員參與到教育科研中去,她帶頭申報了市級教育科研課題,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到研究中去,從不同的角度和內容去深入研究。不僅教會了成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讓她們從不同的方面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這是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徑之一。
當然,名師工作室的目的是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而不是培養(yǎng)教育家,因此立足課堂開展活動是這個工作室的主要形式。每一位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都會走進彼此的課堂,互相觀摩彼此的課堂教學過程,詳細填寫課堂觀察意見反饋表并對此進行討論分析。對于課堂中發(fā)生的問題或者教學中的困惑,共同討論解決辦法,得到的有效方案為所有成員共享,工作室的成員逐漸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大家看到的工作室成員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從課堂教學中反思提煉出來的,有對語文課堂核心問題提出的探究與實踐,也有工作室成員共同磨課而得出的優(yōu)秀案例,同時還有在課堂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的大膽嘗試。這些來源于課堂的問題成為他們共同探討的話題,并群策群力深入反復研討形成教案及有價值的操作模式,這是普通培訓形式所不具有的顯著優(yōu)勢。
這個植根于小學教學一線的名師工作室,正在展示出其獨有的魅力和生命力。愿莊曉蘭老師和她的同仁能夠“蕙質蘭心”,香遠益清!
(作者系四川成都市新都區(qū)人民政府副總督學、新都區(qū)教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