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笑塵 楊洪建
中高級口語應強調句群表達的連貫性和流利性,利用思維聯(lián)想,提取長時記憶中的相關話題詞匯,對話題進行擴充,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并按照漢語思維方式,對句群句際之間進行結構分類,形成構思框架,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利用構思框架,幫助習得者進行句群表達。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學目的,是為讓二語習得者在掌握了漢語本體要素和漢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后,能夠更好地運用漢語進行交際。幫助二語習得者在漢語口語交際過程中,流利地表達出正確的思想,能夠直接提高二語習得者的交際能力,同時能夠激發(fā)二語習得者的外在學習動機。
一、句群教學的必要性
句群是反映人們思想活動過程中基本思維環(huán)節(jié)的語言單位。它是單句通過漢語形式的組合串聯(lián)而成的,漢語口語中的句群表達,往往能清晰地反映出說話人的所思所想。在中級口語課教學內容中,應該訓練習得者將單句按照時間的順序、空間的順序、邏輯關系或順序組合等方式連接起來,組成相對完整的表達單位。因此,教師應重視句群教學,利用單句之間的連接方式,幫助習得者熟悉漢語句群中的各種銜接手段,鍛煉習得者的漢語思維能力,并形成構思框架,最終能夠流利表達。
二、漢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口語教學模式
當前漢語口語教學模式主要以“啟發(fā)式、情境式、任務式”為主。教師在課堂一般利用實物、ppt等向習得者展示生字、詞組、句子,引導習得者對教學主題進行聯(lián)想,將講解與操練和習得者、課本、課堂等聯(lián)系,以情境帶入的方式引起習得者的興趣,如給定情境“布置教室”,讓習得者進行對話練習,在情境對話中,習得者掌握“把字句”以及“方位詞”正確運用。或者教師針對話題布置任務,習得者再分組討論,陳述觀點。
(二)習得者漢語口語學習面臨的困難
當前漢語口語教學模式使得漢語口語課堂逐漸轉變?yōu)橐粤暤谜邽橹行牡哪J剑瑫r,通過問答練習、分組討論也提高了習得者在課堂的開口率。但是,習得者在以句群為表達單位的個人陳述中,尤其是敘述事實、概述大意、個人演講等時,會出現(xiàn)詞句重復、句序顛倒、關聯(lián)詞誤用或缺乏關聯(lián)詞、省略不得當、單句較多、邏輯混亂等現(xiàn)象,常常無法流利地表達出連貫性句群,造成說話者詞不達意,聽話者不知所云。
三、針對漢語口語句群教學的建議和策略
如何解決漢語口語句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教師啟發(fā)習得者,幫助習得者進行思維聯(lián)想形成話題詞匯庫
在漢語基本技能的聽說讀寫中,說和寫是話語的輸出,如果要把內心的思想表達出來,根據頭腦中的意圖,需要從長時記憶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心理詞匯),也即是局域的聯(lián)想、串聯(lián)、組合形成思想。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博贊提出了“思維導圖”理論,是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隸屬或相關的層級圖標表現(xiàn)出來,將主題關鍵詞進行記憶鏈接。華東師范大學劉濯提出學科思維導圖,是利用思維導圖形式,融入邏輯思維理念,將大腦內已知知識進行相關聯(lián)系,形成結構化思維。
(二)教師引導習得者,幫助習得者建構漢語思維方式下的構思框架
漢語當中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具有一定的語義結構。按照漢語思維方式,將句群句際間,分為三種結構:橫向型思維方式,形成平行式結構;縱向型思維方式,形成接續(xù)式結構;說明性思維方式,形成說明與被說明式結構。又將三種結構細分:平行結構句群包括并列關系、選擇關系;接續(xù)結構句群包括承接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說明結構句群包括解證關系、交代補充關系、分合關系。按照此觀點,本篇試建構構思框架,由于平行結構和接續(xù)結構中,大多能通過關聯(lián)詞的方式形成句與句的銜接,較為簡單,在這里就不作為重點來闡述,本篇就相對復雜的說明結構,試建構構思框架。
解證關系的構思框架一般運用在說話人在談論自己的觀點或就他人觀點進行評論時,教師引入邏輯框架要有針對性,能夠更全面地讓習得者感知漢語的邏輯思維,因此,漢語口語交際中,更能流利順暢進行表達。
聶笑塵,在讀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楊洪建,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