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其情感沉郁幽遠,與文本景色融為一體,如何讓學生通過景物載體把握作者情感維度,這是我們教學最重要關注點。作者情感有一根紅線貫穿,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字里行間都滿溢著這些情感因素,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精確引導、拓展訓練,給學生情感形成張力創(chuàng)造條件。
一、創(chuàng)設賞析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動力
課堂教學導入階段,教師給出引導:一年有四季,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的特點。關于秋,多少文人墨客給出了經典描繪。誰能給列舉一些詠秋的名句嗎?學生很快就想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薄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喚醒學生對秋色的直觀感知。教師布設自主閱讀任務:閱讀課文,理清結構,體會作者情感抒發(fā)。
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并自發(fā)進行討論。教師此時給出問題設計: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有哪些特點?學生翻閱課文和相關教輔材料,很快就給出答案?!白髡咧饕獜奈鍌€方面來描寫故都的秋色。破屋秋色、街頭落蕊、秋蟬殘鳴、閑話秋涼、清秋佳果?!薄肮识嫉那锷屐o、悲涼?!苯處熇^續(xù)引導:作者是如何體現(xiàn)這些特點的?學生繼續(xù)挖掘,有學生說:“作者運用了一些秋天色彩的詞語,如藍綠、藍色、枯黃、灰白、暗灰、灰色等。對故都的天色、草色、樹影、灰土等景物進行描寫。”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背誦詠秋名句,都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學習情境。教師從故都秋色描寫展開賞析引導,讓學生逐步走進作者情感經緯圈。雖然秋色蕭瑟,但作者的愛戀卻異常熾烈,為后面情感升華做好鋪墊。
二、精確引導賞析,促生學生情感助力
學生賞析散文有一定認知基礎,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在關鍵節(jié)點給出助力幫助。郁達夫在這篇文章中,有直接表達對故都情感的句子,也有間接表達的句子,教師不妨從這個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逐漸抓住作者情感走向。
學生很快就能找到一些直接表達的句子。如:“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睆倪@里可以看出作者愛故都秋色到何等程度。教師給出引導:故都秋色充滿蕭瑟感,作者為什么卻對故都有這么深刻的愛戀呢?學生展開思考。有學生認為:郁達夫當時心情不好,主要原因是白色恐怖的威脅,當時國民黨腐敗無敵,欺壓百姓,作者對時局非常悲觀。對這悲涼的秋色卻有了更多的情感傾斜,因此才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剖析,學生從當時背景角度展開思維切入,很快就理順了作者情感走向。故都秋色雖然悲涼,但在作者眼中,這悲涼的秋色卻給他帶來一些心理安慰。由此也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對時局的不滿之情溢于言表。
三、拓展訓練設計,引發(fā)學生情感張力
在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圍繞課文解讀賞析展開。首先讓學生找出文本襯托手法的運用,然后總結文本表達特點,最后概括作者情感。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展開多重對比性思考,逐漸厘清文本基本內涵,特別是作者情感維度確立,為進一步思考確定方向。
學生在充分討論后,給出個性理解?!白髡邔识嫉那锷隽烁嗝鑼懀矊系那锷M行對比描寫,用江南的秋色來襯托故都的秋色?!薄拔谋静捎脢A敘夾議表達方式展開,給讀者帶來思維啟迪?!薄白髡咔楦谐湓N谋臼冀K,對故都秋色的摯愛的背后,是難以割舍的故鄉(xiāng)情、故國情。雖然作者并沒有在國外,但在他看來,國家已經落敗,心中充滿悲涼,希望記憶中的故都能夠給他帶來一些安慰?!苯處熃o出評價:作者情感極為豐盈,滿滿的愛國情天地可鑒,但現(xiàn)實令人失落,中華民族不知向何處,這是作者最擔心的事情。如果從這個角度設想,作者的情感抒發(fā)便有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引導學生從情感角度展開訓練拓展,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情感滲透。作者對故都秋色的摯愛令人動容,因為其背后是我們共同的民族情感,這便是愛國之情。作者從更高的境界憂國憂民,這已經走出了對個人回憶的追索?!皩τ谇?,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庇暨_夫的悲秋情緒里呈現(xiàn)在外表,再進一步探索,這種情緒的背后是強烈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乃至愛國之情支撐的。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悲秋描寫,理解作者對故都、故國的眷戀、向往和摯愛之情,這才是教學需要達成的情感目標。
申悅,四川遂寧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