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目標的指導下,合作學習方式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具有重要作用。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在課程中利用小組形式開展教學,使得學生間開展互相學習,從而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1]。這種學習方式對于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具有積極意義,因而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用的意義
合作學習的方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擯棄了以往由老師主導課堂的做法,在課程中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也使得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及空間。在課堂中推廣這種平等互助式的合作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興趣激發(fā)都有有利的作用。利用合作式學習可使得在課程開展時每位學生都能對自身的定位很明確,在課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爭取不讓自己拖團隊后腿,以實現小組目標為己任,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及責任意識也得到了增強[2]。另外,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尤其是對于一些主觀開放性題目的順利開展很有好處,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觀點陳述及評價等方式,使得學生在自主探索討論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及思想,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有積極作用。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
(一)科學分組
教學開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開展合作式學習時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在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生活環(huán)境進行充分了解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得以提升,也實現了教學目標。如在學習“臥冰求鯉”、“孔融讓梨”這類故事時,可以結合現今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小學生中存在的驕縱、自大、暴躁性格情緒予以糾正。可在課程中安排情境,并設置多個小組。分組是合作學習開展的組織形式,小組劃分形式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及效率。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課程的實際要求及每位學生的能力、性格特點,將學生科學劃分為多個小組,并按照小組來設計教學內容。一般分組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幾種:自由分組、按水平分組、以優(yōu)帶差分組等等。
(二)學習過程
語文學習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內容,且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因而語文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應該首先確定合作主題,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可自主學習的機會,如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將學生在預習時沒有讀懂或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納入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在開展合作式學習之前,給予學生一定提示,并組織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使得學生學習激情得以激發(fā)。另外,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開展主動交流,并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不斷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在交流時,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觀點,并鼓勵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教學內容。
(三)評價方法
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開展情況進行評價是教學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對合作式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方式。評價內容包括對小組的整體評價及對學生個人的評價,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被激發(fā),且可使得學生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對于學生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培養(yǎng)也有一定好處。教師首先應該組織學生自評,之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使得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更深入理解,并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應用可取得較好效果,真正體現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也可使得學生責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應用水平,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也實現教學目標,在今后的小學語文課程中可廣泛使用這種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李俐俐.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233.
[2]鄭秀文.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36:27+16.
王麗麗,山東臨沂市蘭山區(qū)金盾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