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閱讀教學這個主渠道,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極其重要的。下面就談一談如何結合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朗讀中發(fā)揮想象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運用得最多的方法。通過朗讀,能夠透過語言文字,在腦海里浮現出具體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號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懂得其意義,并且受到感染。有質量的朗讀,能夠誘發(fā)主體的想象,產生超出語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內容。那么,怎樣的朗讀才能夠激發(fā)學生主體的想象活動,使之盡快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情境呢?我認為,讓學生通過熟練的朗讀去理解、發(fā)揮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放風箏》時,課文對風箏鮮艷美麗的色彩和在空中飄蕩的姿勢寫的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因此,在學文時,我引導學生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發(fā)展思維,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放風箏的畫面。要在朗讀中感悟、想象,通過聽朗讀,在腦海中浮現孩子們在放風箏的畫面,閉目想象空中的“風箏圖”;反復地朗讀,體會空中的“熱鬧”。這時,我又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畫面畫下來,并且為這幅圖配上一個恰當的名字。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鍛煉了學生的繪畫技巧,可謂一舉兩得。
二、抓重點詞句發(fā)揮想象
由詞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這是形成文章的基本過程,其中詞句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因此,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是理解文章內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借此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學《放風箏》一文時,就可以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在理解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概括描寫了風箏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態(tài),可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風箏色彩、動態(tài)的詞語,如“橘紅色”“墨綠”“金黃色”“呼扇著翅膀”“翹著”“尾巴一擺一擺”……在此基礎上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還會有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風箏在空中飄蕩?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在觀察插圖中發(fā)揮想象
畫面是對現實情境的直觀顯示,它通過色彩、形象等再現著具體的事物,比起抽象的文字符號來,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誘發(fā)學生對現實情形的“再造”。因此,它是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思維的階梯,也是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直接憑借。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配有很好的插圖,我們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例如,《荷花》一文,課本上為我們提供了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畫面上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競相開放,十分動人。但學生看到的只是荷花池一角,而且是靜止的,而通過想象形成的畫面會更豐富,并能激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如:想象“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是什么樣子,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還有別的什么不同的姿勢;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畫”,這幅活的畫又是什么樣子,使語言文字所描寫的內容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四、延伸故事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
延伸情節(jié),就是對敘事類課文,依據其原有情節(jié)的發(fā)展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推斷,想象出以后的“故事”。在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由許多故事可以延伸他們的情節(jié),尤其是寓言、童話、民間故事等體裁的課文,這些課文都非常適合用來給學生訓練延伸式想象。比如《會搖尾巴的狼》一文的最后一段寫到:“老山羊輕蔑地看了狼一眼,說:‘你不會活多久了,獵人會來收拾你的。說完就走開了?!备鶕@樣一個富有余味的結尾,學生總是懷有極大的好奇心,想追究后來獵人到底有沒有收拾這狡猾的狼,又是怎樣收拾的,結果如何。據此,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地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大膽地延伸故事情節(jié),去續(xù)編故事。于是,一個個精彩的片斷躍然紙上。其中,就有學生想象出了《一狼引三狼,打死四匹狼》的精彩故事,講到老山羊趕到山下報告獵人,獵人當天沒有去收拾,故意等到半夜,讓陷阱里的狼向同伴呼救,引來“西山狼“南山狼”“北山狼”,然后帶了幾個獵人,出其不意,一舉逮住了四只狼……
憑借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其切入口和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只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自覺的注意這個問題,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也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洋溢著生機與活力,使自己的教學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梅靜,山東惠民縣清河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