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財經(jīng)學院 吉林長春 130122)
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SC2(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委員會/質量體系技術委員分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全球通過ISO9001認證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數(shù)量已超500個,包括哈佛、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有調查顯示,從1998年大連海事大學成為全國第一所獲得ISO9001證書認證的高校,到2018年通過認證的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我國有近百所本科院校和民辦院校先后引入ISO 9001標準用于教學管理、實訓管理、物業(yè)后勤管理等。
近些年民辦高校發(fā)展勢頭迅猛,但教學質量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民辦高校要在教育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就是提高辦學質量,這也是決定民辦高校生存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民辦高校二級學院作為民辦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引ISO9000進行教學質量管理,學習借鑒國外著名高校的管理方法和辦學模式,是改變民辦高校管理現(xiàn)狀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的迫切需要。
教育國際化是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2010年發(fā)布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表示,“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小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yǎng)大批國際化人才。”《2016中國國際學校發(fā)展報告》中的預測與分析,2000年至2020年為國際學校發(fā)展的成長期,在這一時期的國際學校,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均會呈現(xiàn)出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實行ISO9000族標準進行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規(guī)范管理過程適應民辦高校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尤其適合民辦高校國際交流合作辦學。
表1
ISO9000族標準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是適用于各行各業(yè)的國際通用標準。民辦教育按照分類歸屬于第三產(chǎn)業(yè),與企業(yè)有同樣的構造組織結構,所以同樣適用于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ISO9000核心內容即過程管理和PDCA循環(huán)(計劃→執(zhí)行→檢查→改善),其結構特點與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結構和內容相似,強調質量形成于生產(chǎn)過程中的理念與學校培養(yǎng)學生目標一致,過程方法模式也適用于民辦高校二級學院。
ISO9000八項管理原則是科學的管理思想和原則,以八項原則為指導,吸收借鑒企業(yè)以ISO9001標準構建的質量管理體系方法模式,構建先進有效的民辦高校院級教學管理體系,建立“教育就是服務”的管理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參與,明確管理職責。對教學活動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因素實施全程管理有效控制,指導性與可操作性強,充分發(fā)揮糾正與預防的功能,強化監(jiān)督機制。確保培養(yǎng)目標符合市場需要,不斷提高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八項原則在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中的移植應用如表1:
1.質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在ISO9001:2015新版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強調以過程方法為基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應用在民辦高校二級學院中,以顧客導向過程、管理過程、支持過程為基礎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領導作用為核心,全員參與為輔助,制定教學質量方針、教學質量目標。用系統(tǒng)與過程方法對構成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chǎn)品實現(xiàn)和測量、分析與改進四個過程進行分析。
1.1 顧客導向過程(COP)
民辦高校二級學院應貫徹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思想,識別顧客和顧客的需求。這是建立和完善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這里的顧客包括:企事業(yè)用人單位、學生和社會、學校及家長等三方面。在過程識別中,充分識別與顧客直接相關的過程,這類過程的輸入直接來自顧客,輸出直接交給顧客,這類過程稱為顧客導向過程。此過程包括: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課程設置的調整、教學計劃的制定、招生、教學過程實施及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指導過程等;民辦高校各二級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時應該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專業(yè),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市場需要的人才。學院內各部門樹立顧客至上的服務意識,將全部教學活動都以滿足用人單位和學生教學要求為目標。學院與用人單位、學生等顧客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及時收集顧客反饋信息,了解顧客所需所想,最大程度保護顧客利益,可以有效增強顧客滿意度。
1.2 支持過程(SOP)
建立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資源支持過程必不可缺,也是實現(xiàn)教學質量目標和方針的必備條件。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支持過程包括:教學基礎設施、實驗室設備等教學資源、教學管理隊伍、師資隊伍等方面,教師及管理人員培訓、教學環(huán)境管理等過程。還包括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與評價。其中監(jiān)控與評價和改進過程又是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過程的支持過程。很多民辦高校推行的二級督導聽課評分制度,學生與教師互評制度都是典型的監(jiān)控與評價活動,目的是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制定改進目標、提出解決方法、制定實施方案、驗證改進結果。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完善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2.管理過程(MOP)
ISO9000:2015標準鼓勵采用過程方法來管理組織,特別強調要應用“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在ISO9000中管理過程包括質量方針和目標的制定、資源的策劃和提供、內部溝通、內部審核管理過程、管理評審過程。在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中轉化運用中,涉及到管理過程包括: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主過程)、管理活動過程(管理職責)、資源提供過程(資源管理),監(jiān)測、分析和改進過程(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民辦高校二級學院應有效的對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的能力、意識等進行監(jiān)視和測量,可以通過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培訓后應對教師的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和驗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各個學院每月/每季度/每年對本學院的教學目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每年的內部審核作為輸入,通過管理評審,找出工作中的問題并改進,跟蹤驗證上次教學質量中改進項目關閉情況。
民辦高校二級學院大部分教職員工普遍存在一種思想,既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與“我”無關。在ISO9000:2015新版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中,再次突出全員參與的重要性,民辦高校中所有的教職員工,包括董事長、校長等決策者到教學管理人員及一線教師都應參與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想要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必須要做到全員參與。建立一支專門的教學質量管理隊伍,充分發(fā)揮學生和教師的作用。
民辦高校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后,日常的貫徹和維護體系經(jīng)常受阻或總是舉步維艱,學校高層對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不重視,戰(zhàn)略策劃不考慮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在許多民辦高校中,教學質量監(jiān)控僅僅被當作一個檢查的部門,甚至出現(xiàn)書面一套體系,實際工作中一套體系,這種“二層皮”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鑒于這種情況,民辦高校二級學院應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者承諾,全力支持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面應用。
質量無論在任何領域都是永恒的話題,民辦高校的生命線就是教學質量,將ISO9000族標準應用到民辦高校院級教學質量管理,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水平,辦學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使民辦教育更加適應國際化進程,持續(xù)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