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十堰市鄖陽區(qū)人民醫(yī)院 湖北 十堰 442500)
結直腸癌是老年人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現階段,臨床多采用結直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但術后患者極易出現切口感染、腸粘連等并發(fā)癥,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術后恢復,因此需要為行結腸癌根治術老年患者提供人性化、針對性的康復護理,促進患者術后轉歸[1]。本實驗選取56例行結腸癌根治術老年患者,分析快速康復在其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該課題挑選的56例老年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由手術時間先后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28例,手術類型:25例結腸癌、31例直腸癌;年齡64~76歲,均值(69.8±2.1)歲。組間差異在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即告知患者疾病知識、手術流程、藥物止痛等,實驗組采取快速康復治療和護理,事先構建快速康復小組,主要步驟:(1)健康指導:在圍手術期,由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宣教內容包括術后不良反應、疼痛評估方法、表達內心感受正確方法、使用腸內營養(yǎng)乳劑注意事項、術后康復方案、助行器使用方法等,且需要組織護理人員和患者開展互動會,為其提供針對性指導。(2)管路干預:手術完成24~48小時內需拔出導尿管,若患者存在特殊狀況,則需要適當延長留置導尿管時間,留置過程中需每隔2小時夾放導尿管1次,每日對生殖道進行清潔護理2次,并詳細記錄護理操作,待患者膀胱充滿尿液后拔出導尿管,術后放置引流管,同時觀察管內液體的數量、顏色和患者生命體征,引流管放置1~3天;(3)疼痛干預:手術完成后需為患者進行靜脈自控止痛泵,且通過播放廣播、音樂等來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感,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必要時可為患者定期使用止痛藥物;(4)腸道護理:術前不可放置胃管或者灌腸,術前24小時需為患者提供溫開水(2000ml)、3盒聚二乙醇電解質散劑等,用以清潔腸道,且需要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多進行適當運動和腹部按摩,了解患者糞便形態(tài)、數量和次數;(5)飲食干預:術前24小時需為患者提供流食或半流食,術前一晚9~10點需給予患者腸內營養(yǎng)乳劑600ml,術前3小時為患者靜脈注射10%葡萄糖400ml,術后6小時指導患者咀嚼無糖口香糖(每天咀嚼3次)并服用適量溫開水,促進排氣,觀察和了解患者腸鳴音癥狀,聽診3次/d,及時預防并發(fā)癥;(6)運動康復:待術后麻醉清醒后6小時,需鼓勵患者進行抬臀和屈膝等運動,之后下床站立(術后1天)、行走和如廁(術后2天)、在過道攙扶行走(術后3天),根據患者身心恢復情況,合理控制運動時間和強度。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即術后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第一次經口飲食時間、第一次排便時間和第一次排氣時間等[2]。
應用SPSS22.0軟件對患者手術指標進行分析、整理,(%)和卡方可表示、檢驗定數資料,檢驗、描述定量資料行t值和(±s),當P<0.05時,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
實驗組患者術后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第一次經口飲食時間、第一次排便時間和第一次排氣時間等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h)
表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h)
分組 實驗組(n=28)對照組(n=28)t P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 37.24±5.31 71.12±8.94 17.241 0.000第一次經口飲食時間 45.37±4.03 80.42±8.19 20.319 0.000第一次排便時間 51.97±8.15 122.45±14.62 22.281 0.000第一次排氣時間 47.69±3.95 101.29±9.11 28.564 0.000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老年腫瘤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近幾年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日益加深,老年結直腸癌患病人數和病死率也隨之增長,已經嚴重危害到患者身心健康,結直腸癌根治術是當前臨床較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雖然手術效果較好,但術后患者極易出現腸粘連、切口感染或者腹腔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需要為行該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提供高效、針對性的康復服務,而快速康復護理是近幾年圍手術期常用的新型護理理念,以此促進患者術后康復[3]。本課題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后第一次下床活動、第一次經口飲食、第一次排便和第一次排氣等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在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較好,不僅能有效減少炎性腸梗阻、腹腔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縮短患者排氣、排便和下床活動等時間,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可推廣應用在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