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平
《繪本版面編排》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云南省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七年級第9冊第二單元第7課,是應用文檔設計的第3節(jié)課。我們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圖文混排的基本方法,進而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審美需求安排文字的位置,使文字與圖片的關系變得更加緊湊、美觀且便于閱讀。
初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欲望強烈,有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對該軟件有所接觸,并對插入圖形具備一定的經(jīng)驗。通過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在Word中進行文本編輯,插入、編輯圖片和藝術字的操作方法,了解了規(guī)劃電子雜志的基本方法。學生對于電子雜志的版面編排,還停留在認識層面,沒有機會實踐操作體驗過程。因此,本節(jié)課將帶領學生使用文本框和形狀體驗版面編排的過程,掌握使用三分法和圖形法進行圖文混排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使用文本框進行版面編排的一般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使用文本框進行繪本版面的編排,體會不同版式的排版過程;通過排版練習,感受使用三分法和圖形法進行版面編排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加學生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運用文本框進行版面編排的一般方法和步驟,理解版面編排的目的是提升可讀性。
難點:運用三分法和圖形法提高版面的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審美和畫面調度的意識和能力。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說說什么是繪本?
生:Picture book,也叫小人書,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繪本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繪本的版面如何編排?在制作過程中要遵守哪些原則?
設計意圖:由繪本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給學生傳達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2.繪本的分類
師:世間的繪本眼花繚亂何其多,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種類吧?
教師課件呈現(xiàn)各類繪本。
(1)識字、識圖卡類。教師分析:這類繪本的特點是趣味大圖片、主觀色彩、少文字;適合的讀者是0~6歲的嬰幼兒;這類繪本的版面編排屬于“圖注文字”式,以圖為主體,文字僅為圖片的說明,文字可以直接放在圖下,或者可以集中放在版面的某處,文字一般不宜過大。(2)橋梁書: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過渡性書籍。教師分析:這類繪本的特點是分段描述故事情節(jié)、場景插圖、色彩豐富逼真;適合的讀者是具備一定識字能力但還有困難的小朋友;這種版面編排屬于“圖文并重”式,圖文必須同在一個版面上呈現(xiàn),文字具有與圖并重的地位,所以字體一般不宜過小。(3)純文字書籍:主要通過文字形式表達故事內容。教師分析:這類繪本的特點是以黑白灰色為主,通篇文本,有少量小插圖;適合具備識字能力、有大量詞匯量的小朋友;這種版面編排屬于“伴文圖”式,圖隨文走,以文字為主,圖與文應盡量在同一個版面上。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繪本的讀者對象、構成要素、版面編排特點。
3.繪本排版技術
問題:在版面編排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個技術問題:如何將文字隨心所欲地安放?
師:在Word中,有個工具特別好用。它叫文本框,就像一片玻璃紙片,可以在里面輸入文字,移動到版面的任何位置,還能對文本框設置一些特殊的效果。
學生了解文本框的作用及結構。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以藍馬繪本為例,學習使用文本框進行繪本版面編排。
學生根據(jù)范例,逐步完成下面的三個分步任務。
任務一:繪本封面。問題1:如何將文檔中的文本內容靈活地放置到自己需要的位置?解決方案:將文本放入文本框中,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問題2:如何去除文本框的黑色邊框線條,或者改為其他樣式?解決方案:設置文本框的輪廓格式。
設計意圖:通過繪本封面的完善,帶領學生掌握插入、選中、移動文本框,設置文本框輪廓的操作技能。
任務二:藍馬頁和奶牛頁。問題3:如何給文本框設置合適的填充色?解決方案:設置文本框的填充格式。知識遷移1:將文本框中的文本方向設為豎排。知識遷移2:插入形狀,將文本放入形狀中,設置文本的輪廓格式和填充格式。
設計意圖:通過藍馬頁的練習,帶領學生掌握設置文本框填充色和更改文字方向的操作技能,通過奶牛頁的練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掌握插入形狀和設置形狀格式的方法。
任務三:鱷魚頁。問題4:當一個文本框放不下所有的文本內容時,怎么辦?解決方案:增加文本框。問題5:如何讓第一個文本框裝不下的文本內容自動裝入到第二個文本框中?解決方案:將文本框創(chuàng)建鏈接。
設計意圖:通過鱷魚頁的制作,讓學生理解文本框鏈接的作用,掌握創(chuàng)建鏈接的操作技能。
師:現(xiàn)在我們對文本框的幾個操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生:文本框有兩種狀態(tài):選中、編輯狀態(tài);基本操作技能有:插入、設置格式和創(chuàng)建文本框鏈接。其中對于文本框的鏈接,我們可以把文本框理解成兩只桶,如果第一只桶里的水裝滿了,水會自動裝入第二只桶里,如此就大大地提高了版面編排工作效率。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插入文本框和形狀的方法,掌握移動、設置格式、創(chuàng)建鏈接的操作技能;讓學生了解文本框的兩種狀態(tài)(選中、編輯)理解文本框鏈接的作用。
4.繪本版面設計
問題:如何破譯美麗的秘密?
學生觀察教師出示的圖片并思考。
教師歸納:這本繪本適合年齡為0~6歲的幼兒,采取了卡通的風格,內容上選用了一匹藍色大馬的圖片和彩色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用了哪些顏色?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左邊標題所用的顏色都是從主題圖片上提取來的顏色。版面構圖是如何安排的?圖片占據(jù)了版面的中央位置,把標題放在了左上角,此時標題正好和調轉的馬頭相互對望。整個版面和諧穩(wěn)定,透著熱鬧、活潑的氣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填表的形式對版面設計進行思考并歸納總結。
問題:文字是隨心所欲地擺放的嗎?
師: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該擺什么?擺在哪里最合適?版面編排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可讀性的基礎上提升可讀性。下面給同學們介紹兩種提升可讀性的方法:(1)三分法;(2)圖形法。其中圖形法賦予版面靈活性。
設計意圖:通過版面修飾方法分析,幫助學生知道不同排版方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了解版面構圖的不同類型,打破學生版面設計的思維定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任務四:填寫表格(如上表),使用教師提供的素材,根據(jù)版面編排的基本原則(在保證可讀性的基礎上提升可讀性),完成一份繪本的版面編排。(要求完成封面、內容頁、封底的設計)
教師提供范例,學生操作。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體會版面設計的過程,感受信息技術在版式設計中的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畫面調度意識和能力。
Word文字處理教學如何避免陷入Office辦公軟件免費培訓的誤區(qū)呢?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除了操作技能以外,我們的課程還需要承載什么呢?英文稱編排設計為“LAYOUT”,意為在一個平面上展開和調度。本章節(jié)教學內容也肩負著編排設計的培養(yǎng)任務。那么,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呈現(xiàn)編排設計這門課程的主題思想呢?如何讓學生知道編排設計中需要哪些構成要素?版面設計有哪些方法呢?如何來選擇設計方案呢?這些設計方案在Word中如何操作落實呢?
本節(jié)課在情境導入部分,通過繪本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各個構成要素在版面編排中的作用,初步感受版面編排常見的三種版式,理解版面編排的目的是提升可讀性。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操作,利于學生后期加工設計,我選用了學生喜歡并熟悉的繪本作為本節(jié)課的練習題材。本節(jié)課就編排繪本設計了三個基本操作任務,帶領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逐步掌握文本框的操作技能,在操作過程中通過練習教師指定的編排模式,體會文本框在版面編排過程中的應用方法,感受版面編排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解決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本節(jié)課的繪本版面設計部分,將版面編排的方法濃縮為學生容易理解的三分法和圖形法,將大量案例展示給學生并做了非常詳盡的分析講解,以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審美和畫面調度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任務四的操作練習,來解決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繪本情境中學生能夠快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通過任務一、二、三的操作實踐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操作技能,讓學生充分地體驗了版面排版的過程。在版面編排設計的案例分析影響下,學生產(chǎn)生了版面設計的意識和想法,在任務四的構思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有很多設想,只是遺憾教學時間安排得不夠合理,導致本節(jié)課內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作品中。
本節(jié)課教師沒有局限在文本框的操作訓練上,而是深入思考了如何應用文本框做好版面設計,在技術應用上有的放矢,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出版物的版面設計,不僅完成了文本框應用的學習任務,而且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優(yōu)秀設計的版面,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學生任務,帶領學生真正體驗了技術應用的價值,幫助學生開啟了設計審美之門。但本節(jié)課由于內容較多,稍顯求全求滿,一節(jié)課要充分發(fā)揮會相對吃力。
(點評人:云南省昆明市教科院信息技術教研員 劉勤)